选自将于年终发布的《【影短评】2018年合集》,由于其实是长评╮( ̄▽ ̄)╭ ,故先单独发布。
初感
一天把两部影片依次看下来,我丝毫没体会到传闻中的节奏缓慢,难道是众人已被各种英雄类快餐爆米花片给调教坏了?《银翼杀手》从1982年的角度来看是科幻先锋,虽然它当时收获的也是不解。《银翼杀手2049》长达两个半小时,但它更是丰满有趣的,大量对前作经典细节的致敬再续老影迷们的热忱。
由此也不难理解,想要较好欣赏续集确实要先看前作(不要说我没提醒哦,而且初次看推荐多年后修正的“Final Cut”终剪版)。影片宣发时还特意制作了“2022、2036、2048”三部预告短片用于铺垫。这或许是“2049”作为一部独立电影的一点点缺憾,于是引起不少不明所以的群众的抱怨。
《银翼杀手》(1982)主题与故事
探讨人造智慧机器或生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人造智慧对自身生命意义的追寻,这在今天或许是已显平庸的故事主题。但在文学界尚未有“Cyberpunk”这一名词的1982年,《银翼杀手》贵在为影视领域引入了后世称为“赛博朋克”的题材,是如今这一主流科幻片分支的开创者。也许是它太过超前,以至于当时并不被认可,多年后却成为神作,成功“平反”。
当你在创造一部人类和改造人(赛博格)相关的电影时,你会发现自己除了回去致敬《银翼杀手》之外,没有别的选择可言。这部电影大概就是这类主题所有电影的基石吧。——押井守
时间来到2017年,在这个大量“毁经典”续集靠情怀偏钱的年代,《银翼杀手2049》成功接过历史接力棒。其对个体生命意义的解读更进一步,在两个群体的对立之间,主角找到了自己想要的路。加之更丰满的人物情绪、更波折的剧情、主角不完满的结局,都使续集的故事性获得较大提升。值得一提的是,续集有大量细节融入对前作的致敬,并且巧妙运用其为剧情服务而非生硬复刻。
《银翼杀手》(1982)《银翼杀手2049》在精神层面的探讨比前作更进一步。《银翼杀手》围绕着“真实与否”,而续作更多着墨于“何为真实”——亦或,“何以为人”。
——范克里夫大尉《流吧,我的眼泪:从1982到2049,银翼杀手的终局》(机核网)
视觉与场景
《银翼杀手》在引入“赛博朋克”的同时,为其完成了视觉上的定调。拥挤杂乱的街道、永远阴雨的黑夜、闪耀的霓虹灯光、高科技生活中疾苦破落的百姓,就是这个反乌托邦世界应该的样子。当然,“永远雨夜”其实是限于当时拍摄条件的无心插柳,哈哈。
30多年后,“2049”用废土风格为这个世界的外围注入了空旷与寂寥。此时,特效的进步是应该的,但在最新技术的细腻之外,续集难得的做到了场景上的克制,服饰的得体,室内建筑设计以及光影的运用更是十分出彩。其突破了“赛博朋克”传统视觉设定的束缚,不失未来感又更为符合当下的审美。
《银翼杀手2049》(2017) 该片段在国内公映版中删节
沉浸感
跟随主角同行的侦探故事,配上相宜又未来感的视觉表达,获得的就是观影的沉浸感。对于未来科幻而言,“未来感”依赖于观众对于你所构建的未来世界的认同程度,即未来与当下的联通。对于1982年的前作它可能来自亚洲文化入侵和工业化,对于续集它可能是“废土”和极简主义设计,它们使“未来”一定程度上符合彼时人们的思考,不变的则是“赛博朋克”中“高科技低生活”的悲观主义核心思想。
《银翼杀手》最初的院线上映版,在投资方压力下加入大量旁白和生硬的光明结局,则是在反其道而行之,加重了大众的不解。影片“平反”后又发行的导演剪辑版,及再之后的终剪版,终于有机会对此作出修正。最终可以说,两部影片在科幻沉浸感上都起到表率作用,然而那些营造氛围的剧情和画面,那些属于银翼杀手的浪漫,在当下的大众语境中却会被解读为冗长缓慢。
《银翼杀手2049》(2017)
结语
核心思想的延续,故事性的增强,配上沉浸式的视觉效果、令人印象深刻的布景,使得“2049”成为可在当前眼光下超越前作的续集。同时仍需强调,《银翼杀手》是“赛博朋克”在影视界的奠基者,对科幻影史有重要贡献,就像我在评《2001太空漫游》时写到——“一定要从68年的角度来看待其影响”。
BTW,“2049”中男主刚探寻自己“真假身份”获得新线索后,全息投影AI女友与妓女(也是复制人)身体重合,动作又不完全同步,与男主上演了一场不得不为之动容的激情戏。那是近年来我在科幻片中所见的一流创意片段。究竟何为虚何为实?何为真何为假?分辨又有什么意义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