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标题,你可能会觉得奇怪,未成年人不是过了18岁的人吗?不一定,年龄与成长联系不大,我是直到20岁才敢承认自己是成年人了。
1.从关系弱者到关系修习者
之前的二十年,我都是不善于处理关系的,很畏惧关系,完全体验不到关系里的好,而且高考的失败与我和班主任关系糟糕联系很大,在各种场合,我都是拘谨的,不自在的,不敢说话的。我过去是一个十足的关系弱者。
直到2017年,我在得到遇见了熊太行老师,他的《关系攻略》成了我的关系修习手册。我举两个例子分享我的收获:
(1)和平级的人不要冲突,包括室友,平级的同事,在一个教室上课的同学。这一点帮了我很多,我之前就犯过这个错误,和一起住的人冲突不断,但是现在,都把时间放在变强上了,不会和平级的人冲突。
(2)不要拿态度威胁别人,拿态度威胁别人的不是成年人。“我见面了不和你打招呼,我想凭借这一个行为来伤害你”,“我故意不理你,不和你说话,让你难受”,现在看见这些人,我是坚决远离的。成年人要把态度和行为分开,并且要按照大利益行事。
2.从孤独到丰沛的关系
“高贵的孤独,鄙俗的关系”是我此前的想法,直到我遇见了武志红老师,在得到之前因为一本现在已经被迫下架的书而认识了他。他就一直在强调“真实的关系是能疗愈人的,而且一切都发生在关系里。”
我开始照着做,开始试图敞开,构建丰沛的的关系,具体的部分我举两个例子:
(1)遇见我想要“全面投降”的人,我开始试着认识她。
其实这个转变也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时间,有很多挣扎,但是我开始做了,就是去上前搭讪,构建关系,并且用此后的时间来培育这段关系。
(2)维护并且深入已有的关系
和朋友说话的时候看着他们的眼睛,并且对每一段表达都做准备,呈现更大的信息量;每周都会和一部分亲人电话或者微信视频联系。
3.从放弃利益到按照大利益行事
《关系攻略》里经常出现这句话:“成年人按照大利益行事”,意思是要主张并争取自己的合法利益,不仅如此,在权衡利弊的时候,盯准的是大利益。举一个自己的例子:
我现在是计算机专业,并且18年考研,那我的大利益是什么呢?是分数啊。这就是大利益一针见血的可怕之处,找准事情的要害,踩上去,一踩一个准。因此我开始编程,我开始日拱一卒,以更快的速度提高更大幅度的分数,不论是平时的考试,还是研究生入学考试。
4.从东张西望到投入
“幸福是无法追寻的,只有投入才能收获幸福”,我深以为然。当我开始投入之后,时间流逝的速度就变快了,而且我做事的效率变高了。
这份投入是心流的体验,完全沉浸其中,还有受笑来老师的影响:“注意力是我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开始珍惜自己的注意力,持续投入。
要做到投入是有方法的(其实做任何事都是有方法的):
(1)每天花十分钟的时间只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慢慢感受
(2)说一些话的时候慢慢说,吃饭的时候慢慢吃,不着急
5.从不相信到盲目自信
很多事情,只有人信了,才会发生。就比如我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未来吧,如果我都不信,那谁会来相信呢?因此之后发生的事情是这样的:
一件事情,我做得不好,但是这件事是正确的,那我就会接着做,并且是完全投入没有任何焦虑地去做。因为我知道啊,只要我接着做了,就一定会有进步啊,就一定能做得更好啊,于是,只能越来越好。所以啊,我对未来越来越乐观了,而且对我的未来是盲目自信的,我肯定能成的,能做成一件接着一件事情的。
随之而来的还有副产品,就是我看见别人做得好的,比我更强的,完全服气了,并且格外欣赏,“不服高人有罪”,这话一点没错。
2017的复盘,我做得还不够,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复盘的。向我的2017致敬,那你的呢?也把你的2017的成长告诉我,好不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