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考创新班3次,3次均是擦肩而过,败北而归。从数据反馈看,连续3次都是最接近选手,但却每每不中。
屡考不中,必事出有因。
我静下心来反思,一反思不要紧,问题都慢慢显露出来: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率先反思的人是我,孩子本身有没有意识总结反思?
第二个问题:考完后,结果不好,他蔫了吧唧八成不是因为自己难过而是因为怕我骂他,如果我不骂,他瞬间就会释怀开朗。性格开朗固然好,那他自己的内驱力又在哪?
第三个问题:长期以来都是我帮他做计划、帮他安排,他被动接受,主观性选择配合,有多少是他自己的意愿?
第四个问题:翻看平台的学习报告,课上等第基本都在A和A+之间,那为何屡试不中?是否是课后复习巩固的习惯不恰当。
晚饭后,我抛了三个问题给他:自己有几分想去创新?努力有几分?方式方法上有没有问题?
他回答:去是想去的,要好的同学有几个已经考进去了。努力说不上来,目前做的就是上课听讲,下课做好老师布置的题,但是时间一长就忘记了,原来会的也不会了。至于学习,也不懂什么是我说的方式方法。
我脑子里迅速盘算了一下:儿子四年级,谈不上有多喜欢数学,但根据学习报告的反馈,课上他的确还是很积极主动的;他也不懂考上创新的意义,只知道朋友去了自己也想去,潜意识里不甘落后,确实也是一种上进的表现;学习的方式方法,也没有概念。
于是我转换了一个思路说:如果你上课觉得开心快乐,难度都能接受,我们可以尝试着跳一跳,提高一下难度,看看自己的潜力在哪里;目前看,课堂的反馈都是不错的,但考试的结果并不好,说明遗忘太多了,我们的复习工作没做好;方式方法就是比如说定好学习计划,按时按量完成作业,注意复习的周期,做题时圈划关键词,错题有用纠错本这些。
儿子说不知道怎么列计划,做题搞个小闹钟掐时间还是会的,复习的周期性也不懂,圈划关键词,错题本老师有教,这些都会,就是不坚持。
孩子的逻辑还是清晰的,学习的小方法也有,问题在于规划意识为0。
这和我大包大揽有关,孩子的自主能力得不到培养和训练,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如今弊端渐露,我才察觉要学着放手。
没有不愿意长大的娃,只有不想放手的妈,想放手,就要做恰当的引导。
以前,我在分配任务时,只把他当成了一个被动的执行者,没有让他作为平等主体参与进来,所以我现在必须改变。
我以商量的口吻邀请他一起参与,我们探讨怎么列计划,最终商定:长一点的计划,由我来列,预计什么时候,完成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分配到周,每天的小计划则由他自己安排。圈划关键词、错题本的建立、整理书包资料这些都自己完成,我定期复核、抽查,再一起总结。完成的好,他要求给予一定奖励。对他提的小要求,我也统统答应。
做完这些,我看到儿子的大眼睛里有亮亮的神采,眉梢眼角透出一股小大人的神气,像是干了一件大事那般踌躇满志,我想今晚他对自己的成长真的很满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