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要写这篇文章,我特意去百度了一下“愤青”的含义。如下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4488203/c6d2bcba07effeab.png)
这里面有一个关键词是“对社会现状不满”。
愤青的前提是对社会现状不满,所以他们常常是充满愤怒的。愤怒的情绪,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我不太清楚。我只是想纯粹代表我个人立场地说,在生活中,我不喜欢愤青,因为他们愤怒的情绪,总是不能带给我愉快的感觉。即使他们愤怒的初衷是因为爱。
今天,想说说我和一位“愤青母亲”的故事。
有一次,有一位学生的妈妈在我们班级的微信群里转发了一篇文章。抱歉具体文章链接我已经找不到了。但大致内容还记得。
说是有个外国人来中国支教,目睹中国教育,然后文章用这个外国人的眼光和感受,大肆批判中国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学之不合理,对中国孩子天性的扼杀等等。
这样的文章,发在我们的班级群里,作为语文教师,说实在话,我的感受是不愉快的。
我在忽略和回应之间犹豫了下,决定还是回应。
于是我回复了一段文字。当时没有截图,大致内容我也记得。
我说,每一种制度,包括教育,都不是完美的。数以千万计的教育工作者,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一直在努力探索。尽管不完美,但我们在努力。而我们努力的结果,由一个在本国做搬运工勤杂工的外国人来大肆批判,有失公允吧?他有什么资格来对中国教育一槌定音,判定中国教育贻误众生呢?
家长没有回应,此事也就这么过去。
只是我们班级的其他任课老师,背后议论了下这位妈妈在班级群里发这种消息的动机,最终也是不了了之。
前几天,我刷朋友圈,无意发现这位妈妈又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文章。题目如下:
《一位教师的熊文——中国的中学就是一所监狱》。
随便点来看看,里面充斥着大量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批判,甚至是辱骂式的评价。
其实,关于中国教育如何的话题,我并不想讨论。身在教育行业二十多年,我对教育现状的弊病,不是不了解。但看看身边的同事,看看自己,总觉得,教育的大方向,我们也许无从把握,但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个兵, 我们许多人,对工作给予了大量的付出和心血,我们力求教学科学合理,我们对待学生力求尽心。
看到这位妈妈发的文章,我并不想跟她探讨教育和学校,我的第一感觉是,她的孩子和我的孩子同龄,作为妈妈,作为自己的孩子还要在学校待很多年的妈妈,对学校,对教育,有着这么大的反感,甚至是仇恨,对孩子来说,会有怎样的影响?
如果真的反感中国教育,把孩子送出国门,让孩子远离中国教育的管辖,也未尝不可。但是据我了解,孩子的爸爸也是一位教师,孩子的妈妈就是个家庭主妇,文化程度并不高,他们并没有将孩子送出国门的打算。
所以,我在她的朋友圈下面留了一句话,旨在提醒她,为了孩子的快乐和未来,应该调整自己的想法和情绪。
却不料,立刻引来了这位妈妈的强烈批评。
![](https://img.haomeiwen.com/i4488203/df6247475c2ca51a.jpg)
话来话往几句话,后来我都在后悔。后悔自己无事生非,多管闲事。
改变他人不是那么容易的,教育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对成年人。
当局者迷,我判断不出自己哪句话是不恰当的。但同为母亲,我还是为对方担心,在这样敌对老师,敌对学校,敌对教育的愤青情绪之下,她的孩子,会以怎样的眼光,来看待朝夕共处的老师,和每天都要身处的学校呢?
当一个孩子,被母亲教育说,你每天都要去的学校,就是一所监狱;你每天都要面对的老师,就是迫害你的暴徒;你每天共学同助的同学,其实是你的狱友……我不知道,这个孩子,会是怎样的眼光和心情,来面对这一切?
如果她选择相信她的母亲,她又是怎么熬过的学校时光?
如果她选择质疑她的母亲,她又该如何面对她的母亲?
无论她怎么选择,她都不是愉快的。本应最无忧无虑的少年光阴,就这样蒙上了一层灰暗的纠结。
在这种灰暗的纠结下长大的孩子,我不知道她此后的人生走向,又将去往哪里……
造成这一切的,是一位愤青母亲。
都说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
其实,推动摇篮的手里,还握着孩子的悲欢喜乐,握着孩子的情绪思维,握着孩子的人生走向。
所以,母亲的任务,不仅仅是照顾孩子衣食住行,更是情绪的安抚,方向的引领。
多希望,每一位母亲,能无愧“母亲”这个原始又伟大的称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