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才能成为自己。
——叔本华
生命中,有很多美好的瞬间是需要在独处的时候感受的。独处让我们远离人群中的喧嚣纷扰,在安然宁静中疲惫不堪的身心得以最大的放松。有些人喜欢过热闹的生活,有些人喜欢过安静的生活,不管是怎样的方式,都可以成就自我,但是要深刻的感悟生命存在的意义,尤其需要一个人,独自面对自己,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那么在独处的时候,你是如何充实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生命焕发出光彩,彰显活力的?
这让我想起清代金石家张廷济的一幅对联,“朱晦翁半日静坐,欧阳子方夜读书”。意思是说: 儒学大师朱熹喜欢花半天时间静坐,欧阳修常常在万籁俱寂的夜里读书。文人尤爱独处,正是独处的时光赋予给他们更多的身心自由,也才有充足的时间读书,写作,提升自我。李白兀自一人独坐敬亭山,感受世间苍凉,留下让我们回味无穷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王维客居异乡,于独处之中写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有陶渊明远离市井“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自在逍遥。似乎独处给他们罩上了一轮光环,让后世的我们看到异样的光彩。
在我的记忆长河里,也曾有那么一段孤独寂寞的日子。那个时候,我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学生,父母亲总是为生计愁眉不展。小小的我就已经暗懂大人的心思,我几乎从不惹事生非,总是乖巧的独自呆在家里。在昆明读大学的堂姐写信告诉我,唯有好好读书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我把她的话当做内心的灯塔,把自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读书和学习上,总是那么一个人静静地坐在一架旧缝纫机旁,把缝纫机当做书桌,我就在这个书桌旁度过了许许多多个与自己共处的时光,也就是在那时,读完了厚厚的《悲惨世界》,《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牛虻》,《飞向人马座》,《基督山伯爵》,这些伟大的作品潜移默化地根植于我的内心,给予我内心安定勇敢的力量,让我的心灵绽放出希望的光芒。
就在一个寂寥的午后或者晚间,所有的亲朋好友各自忙,你的心里话无处安放,你是怎么度过的?还有一杯茶,一支烟的静处时刻,你在思考什么?你在怎样感受自己的存在?再或者是亲友的离世留下孤独的一个人,那种独自承受的悲伤和痛苦;那些不被人理解的心酸无奈?生活中,似乎有太多太多独处的时刻了。
然而现如今,对于我来说,作为一个两个宝宝的在职妈妈,在工作,家庭中每日都像高速旋转的陀螺。上班的时候我属于我的学生们,属于繁杂的教研交流,课业准备,下班的时候围绕自己的两个孩子团团转。独处成了一种奢侈的享受,偶尔在孩子午睡的时候,能独自一个人安静下来,品一杯香茶,燃一盘檀香,盘起双腿练习一段静瑜伽,对我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时候,我是如此渴望自由的,完全属于自己,可以被自己所支配的时光。我想在独处的时刻,好好抚慰自己那颗疲惫的心,为她注入新的能量,谱写属于自己的生命的意义,让我的生命彰显出属于自己美丽光彩。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写到“我爱独处,我从来没有发现比独处更好的伙伴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外出。到人们中间去时,比呆在自己的屋子里更为孤独。”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容易引发各种焦虑困惑的时代,教育也越来越趋向于群体化。如果不能有清醒的自我意识,就很容易在群体化中迷失自我,叔本华说,“一个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才能成为自己。”问题是,你如何度过那些只属于你自己的时光?有些人与手机紧密连接,久而久之,自己的情感思维被手机里各种各样的信息所控制,这也是自我的一种丧失;有些人懂得利用每一个碎片化的时间,用来学习新的知识,技能,逐渐成就了自我;有些人投入积极的身体锻炼,正念修行,完成自我的拯救,让生命焕发出全新的精神面貌。
如果你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逐渐感到疲惫,请允许自己回到一个人世界里,在那里,你将不受干扰,与自己的内心对话,静下来,慢下来,生命或许有所不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