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在幻想生命的方式,追逐生存的格式,复制生活的范式,从不思考也懒得去思考我们存在的意义。反正,我存在过。
如果生命是一种罪,我们每一个人都活在赎罪的路上,选择救赎,或是沉沦。
原谅我没有任何信仰,却假装用虔诚的教徒的口吻去说话。
生命简单而复杂,或伟大或平凡或苟且或平步青云或庸庸碌碌或坎坷终老。苦逼的命运大多累同,就如同我们看到各种选秀里面的多数人的悲催人生一样;而成功的道路却是不可复制,正如80年代的那批人多数都研究过李嘉诚一样,最后李嘉诚还是李嘉诚,而你,还是你而已。
在香格里拉的松赞林寺,我看到许多不足十岁的小师傅,我本来是想称呼他们小喇嘛的,然后导游告诉我,喇嘛是要在佛学院从小学起,满45年后取得一定学位和认可的僧侣才可以如此称呼。45年,闻者无不乍舌。而这些孩子,就是从小修习佛法的人。他们生命的样子简单、充实,而且我相信,与在红尘俗世摸爬滚打的人比较,他们会简单且快乐得多。
在德钦藏民的一家很小的饭馆里吃饭时,我问米饭多少钱一碗,答五块。我心道有点小贵,谁知老板娘(大概是吧)补充了一句,“吃饱为止。”后来吃完饭结帐时,我把钱给她,她并没有先拿钱,而是双手合十,对我鞠躬道,“谢谢。”我说我吃饭给钱,天经地义啊,为什么要谢呢?老板娘笑而不答。后来我想,这也许就是感恩吧,无论职业、工作、地位、学识、财富,时刻保持着一颗干净的感恩的谦卑的心,或许真的可以减少很多烦扰,算是无欲则刚吧,这也是一种生命的样子。
我在云南的那段日子里,唯一学会的一句藏语就是“扎西德勒。”这句话可谓是男女通用,老少通杀。总之当我操着东北风味的这句话一出口,对方一定会笑着合十双手,同样回应一句地道的“扎西德勒。”有时候真的羡慕这些简单的生活,可能是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太累也太复杂了吧。
在丽江的时候大街小巷里基本上都在放着小倩的歌,很干净的嗓音,像雨后云层里撒下的一抹阳光,像赤脚走在草地上溅起的几滴露珠,像茫茫人海拖着疲惫的身躯匆匆赶路时不轻易间看到伊人的回眸一笑,有些许的感动、温暖抑或温馨的错愕。后来听说小倩原来是一次旅游之后爱上了丽江,便义无反顾地辞掉工作,来到丽江成为一名酒吧歌手,也是班布酒吧的创始人之一。虽然种种原因没有与这位传奇般的小女子见上一面,但是我由衷的羡慕并且祝福她,为她的执着和坚持吧,毕竟她做了很多人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而且做得还很好,这足以让我这大老爷们汗颜。想起《老男孩》中唱的“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我想我知道答案了。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如果连它的宽度也改变不了的话,那么是对自己对生命最大的不尊重不敬畏。
以前很不理解也不了解那些徒步的人们,有车不坐去徒步,是不是脑子有问题?后来路遇几位从西藏徒步到玉龙雪山的朋友,让我第一次见识了这些类似苦行僧一样的人。是的,我第一个想到的词语就是苦行僧,并且后来我也脑子发热参与了一把,才明白徒步的过程,无论是肉体还是心灵上都是一次痛并快乐着的历练,那种身在地狱、心在天堂般的感觉很难用语言完整的表达出来。那是一种质变,是一次灵魂的飞跃。你可以体味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体味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艰辛;体味到“山高我为峰”的叱咤;体味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不羁;体味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体味到“行道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潇洒;体味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萧索;体味到真正的其乐无穷是“与天斗、与地斗,”而与人斗只是让人无限的疲惫,想来那位说出此话的伟人也有些言不由衷吧。毕竟与人斗最终无非是战胜别人,而与天地自然斗最终战胜的却是自己。
这群徒步的人们生命中充满了不确定,也正是这种未知的路途才更刺激,刺激的迷人,不知不觉间你也成为了脑子进水的人中的一员,爱上这种生命的样子。
在火车上遇一老者,干巴巴的瘦,个子也不高,身板到是总是挺得笔直。闲聊得知原来是一位退休教师,退休后足迹遍布华夏大地大江南北,基本上三十多个省被他转得差不多了,而且是带着身体不怎么好的老伴儿。我一阵艳羡,从来没少听人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可是能在晚年与他(她)畅游天下的,又能有几人呢?在得知我也曾在一所大学里做过几天半吊子老师的时候,老者还特别送给我一本他写的书——《教坛拾遗》,倒让我有些受宠若惊。谨在此处表达我的谢意敬意并祝愿老者健康长寿吧!也正是这位记不住姓名的老者,让我有了整理多年来散碎稿件的想法,没人看又怎么样?没人理又怎么样?那么在乎别人的看法做什么呢?就算是给自己执笔多年的一份交待也好。
我认识的一位大众眼里的捧着“铁饭碗”的科员,整天工作之余不是陪着这个喝酒就是陪着那个吃饭,请客或者被请客,和形形色色的人装着笑脸,整天说着言不由衷的公文式或者恭维的话,经常因为很晚回家而和家人闹矛盾。那种常人眼里的光鲜背后,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无奈呢?这种生命的样子本身就是一种悲哀吧。
曾采访过一位高考状元(考入清华),她的生活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无休止的学习,这样的青葱岁月我其实是很为她感到遗憾的。尽管她以后可能会过得很滋润,但是人生只有一次,被定格了的童年、少年时光又能拿什么换来些许美好的回忆呢?
也接触过一些所谓的成功人士,他们的时间被排得满满的,几点钟做什么事情,见什么人全部都是安排好的,有的排了几天,有的排了一个多星期甚至更久。我实在不能理解,一个身价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的人,怎么生活反倒不如一农民自在了!这让我突然想起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大概是写一个渔民在海边晒太阳,一位绅士走过来对他说:“天气这么好为什么不去捕鱼呢?”渔夫说:“先生,捕鱼干什么呢?”“捕鱼你就能挣很多钱啊?'渔夫说:“挣钱又为了做什么呢?”“挣钱你就可以买一艘更大的船”,“先生,买大船又做什么呢”“这样你就可以打更多的鱼,挣更多的钱,”“那又能怎么样呢?”“这样你就可以像我这样,在海边晒太阳”。渔夫说:“先生,我现在正在这样做呢。”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庄子"逍遥游》)。正如于丹老师在《庄子》心得里解读的那样,一个小小的鸟,在森林里面,即使有袤的森林,让它栖息,它能筑巢的也只有一根树枝,他说偃鼠饮河,一条汤汤大河,一个小偃鼠说我去喝口小,他能喝多少啊,果腹而已。喝饱了他的小肚子,他也再喝不进了。这言外之意呢,人生有涯不管你拥有多少,我们想想,一个人这一辈子,你能吃多少饭,你能住多大的面积,人往床上一躺,你占的地方到底能有多大?不管你住的200平米的房子还是1000平米的豪宅,你其实住的空间不过一床而已。有时候淡泊为大,就是这样的一种宁静致远,这样的一种淡泊心智,可以把天下都辞让出去,这照样是一种非常大的情怀。也就是说,人看清自己的目的,看清自己的方向,看清眼前的权衡,这是不容易的。
终究,过不去的还是自己,参考再多也无非是另一种复制粘贴,做点喜欢做的事,管它好与坏,喜欢点喜欢的人,管她爱不爱,想的多了反而踌躇,那就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从明天起,
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https://img.haomeiwen.com/i6752530/f2f45b99cd866d1e.jpg)
谨以此文纪念2013年云南徒步之行,感谢遇见的那些小伙伴,可能不是那瓶氧气,我就挂在梅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