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耻,一般是自我无法实现一个强烈自我理想(可能是非现实)的要求和期待时的反应。很多容易羞耻的人并未拥有强烈的理想,而他们之中的大多数是表现癖的人,被他们的企图心所驱动,即他们典型的精神失衡(被体验为羞耻)是因为自我被未经中和的表现癖所泛滥,而不是一个相当脆弱的自我面对明显强烈的理想系统。
这类人,对他们的挫折和失败的强烈反应,也有稀少的例外,不是因为超我的活动。
在他们追求企图心和表现癖目标上痛楚的挫败之后,会有强烈的嫉羡。
这种羞耻和嫉羡的状态最后会伴随一种自我破坏的冲动。
这些也一样不应该被理解为超我对自我的攻击,而应该被视为痛楚的自我尝试着去处理自体,以扫除失败的令人不悦和失望的现实。
自我破坏的冲动在此不应被理解为与抑郁个案的自杀冲动类似,而应该被视为自恋暴怒的表达。
分析这些容易羞耻的人的进步,通常不是基于尝试降低过度强烈的理想的力量,这是一个常见的技术误区,而是基于将自恋投资从夸大自体转换到超我,亦即是基于强化这个结构的理想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