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等份用,
头齿胃肠及腿痛。
无需钙片芬必得,
去杖汤将美名颂。
好,我们看今天要讲的第30条条文,也是《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的最后一条条文。从明天开始,我们要讲第31条条文,也就是《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的内容。因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是从第31条开始的。所以呢,我们今天讲的第30条条文是《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的最后一条条文。
好,我们先看原文第30条
“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
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好,这条条文呢,历史以来,1800多年以来是争议不断,由于这段条文很难理解,所以呢,很多医家对这条条文的看法不一,甚至有一些医家认为,这条条文它的语句是错乱的,有些地方是词不达意的。因此啊,有一部分注解的医家直接就避而不谈。比方说刘渡舟教授,他谈到第30条的时候,直接说30条是对第29条的进一步的解释。他说这一条是进一步的解释上一条而设的解析,从略,也就是说避而不谈。针对这种有争议的地方呢,有一些医家就选择了避而不谈,而有一些医家呢,就用自己的理解去解释了,但是呢,解释的各有各的侧重点啊。当然,我自己也有我自己的理解,我绝不是那种避而不谈的人,因此呢,我一定要把我自己的理解解析给大家听。
无独有偶,除了刘渡舟他对这一条避而不谈以外,陈亦人所写的《伤寒论译释》,他呢也很模棱两可,他说此条文字比较费解啊,既说附子温经,又说亡阳故也,显然与理难通,再者把阳明内结,谵语烦乱和厥逆、咽中干、烦躁连在一起,既是阳虚,又是热盛,怎么可能会同时出现,更是与理不合,无怪引起后世诸家分歧意见。我们认为要在领会其精神的实质,不必拘于文字的表象。他的意思就是说,后世医家争论分歧特别多,在这里呢,干脆我们就不要去解释它了,不要去翻译它了,我们直接领会他的精神算了,不要拘泥于文字表面,所以他也没有解释。而这个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里面呢,他对陈亦人所提出的自相矛盾的地方啊,它直接翻译了,翻译的呢,说实话我想连他本人都看不懂啊。而《医宗金鉴》呢,它是翻译了其他人都没有翻译过的,他把阳旦汤翻译成桂枝汤加黄芩,他还说除了阳旦汤以外,还有阴旦汤,阴旦汤是桂枝汤加干姜啊,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啊,因为我们从《金匮要略》里面得知,阳旦汤它就是桂枝汤。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里面说:“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即桂枝汤。”所以呀,我们在学习《伤寒论》的时候,很多时候要和《金匮要略》互参啊,互相参考一下,因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本来就是一本书,名曰《伤寒杂病论》,所以我们从《金匮要略》中了解到阳旦汤它就是桂枝汤。
《医宗金鉴》呢,它说阳旦汤是桂枝汤加黄芩,它可能是根据《类证活人书》中的这个杂方门第一百一十六方,但杂方第六方阴旦汤的药物呢,它也是桂枝汤加黄芩,只不过用干姜来代生姜,所以这个《类证活人书》里面的阳旦与阴旦,它并没有那么明确啊,而且《类证活人书》的阳旦和阴旦,它根本就不是张仲景的本意,而《医宗金鉴》呢,竟然参考了《类证活人书》里面的阳旦阴旦,那就更加的不是张仲景本意了。
对于这一条的解释啊,解析最多的是胡希恕。那么胡希恕呢,虽然他用他的家乡话说了一大堆啊,洋洋洒洒,但是还真只有胡希恕解释的更为好一些。因为他解析的内容非常口语化,而且呢,内容繁多,我在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
我呢,就直接说一下我对这第30条条文的理解,当然也不一定完全是张仲景本意,我只是通过我的理解啊,来解析一下这条条文。
首先那这条条文里面的确有几个地方啊,它是要调整语句(序)的,如果不是错简,或者是誊抄的顺序出现问题啊,这个次序出现问题,那么我们可以认为它是插入语或者是倒装句等等啊。
那么有哪几个地方需要调整呢?我个人认为,第一要调整的地方是:“因加附子参其间,增桂令汗出,附子温经,亡阳故也。”这一句话,因为这句话是语句不通的,那么唯有调整一下,它才会通。怎么调整呢?将附子温经啊,将“附子温经”这四个字,这一个和“增桂令汗出”换一个位置,如果说它是传抄的错误或者错简,你也可以这么理解,也可以理解为它倒装了一下,或者插入语了一下啊,那么它应该是:“因加附子参其间,附子温经,增桂令汗出,亡阳故也。那为什么是这样的呢?为什么这个“附子温经”要提到“增桂令汗出”的前面呢?那是因为,如果说不把这一句话换个位置的话,它翻译起来很别扭啊,前言不搭后语。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本来是这一个,证象像桂枝啊,就是这个病,病证像桂枝,但是呢,它不是桂枝汤证,其实它是太阳中风兼阴阳两虚。因加附子参其间,附子温经,增桂令汗出,亡阳故也。那么,它紧接着说,因此啊,在治疗上要用桂枝汤加附子来温经发汗。但是医生却反而单用了桂枝汤发汗,导致了病情加剧,而汗出流失了阳气,并津液亏虚,所以这个附子温经呐,它是解释了附子参其间。为什么要附子参其间?因为附子温经,而“增桂令汗出”这个“增”和前面的“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的这个“增”是同一个意思,“增桂令汗出”其实是桂令汗出而增剧,应该是这么理解,是用了桂枝汤发汗,这个“增”呢是导致了病情的加剧而汗出太多啊,“增桂令汗出,亡阳故也”。这个亡阳,亡是流失的意思,就是随着汗呐流失了,这阳气随着汗流失了,应该这么理解,因为亡阳如果是达到了真正亡阳的地步,是要用四逆汤的,或者是有生命危险的啊,但是这里并没有到那个程度。这里的亡阳应该理解成流失了阳气,流失了阳气呢,因为它又令汗出嘛,阴液也出了很多,所以呢,其实是流失阳气,兼有阴液亏虚,应该这么去理解。这是一个地方啊,我个人认为要调整的。
另外一个地方是什么呢?是紧接着的“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那么这个阳明内结,谵语烦乱,它绝对不是更饮甘草干姜汤,这几个字,或者说这一句话。它要么是错简错到这里,要么是插入语插到这里的,其实际上阳明内结,谵语烦乱,它应该在哪里呢?应该在后面的“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的前面,那么调整到这里呢,应该是什么呢?应该是“厥逆,咽中干,烦躁,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然后紧接着“阳明内结,谵语烦乱,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这样,这一条条文才能够合情合理的翻译和解释出来,否则就会出现什么呢,就会出现解释不通,甚至呢,无法翻译啊。有一些医家干脆直接不翻译,就说这一条是对上一条的补充说明,完了,反正我也不解释,我也不说,说一句话,解决战斗,让你们自己去想吧,我也解释不清楚了,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好,既然是这样的话,那么我把我个人认为需要调整的地方啊,调整后,我们再念一遍,然后再翻译过来看看啊,看怎么样。
第30条条文啊,我们调整过来是这样的:
问曰:证象阳旦,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言夜半手足当温,两脚当伸,后如师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脉浮而大,浮则为风,大则为虚,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病证象桂枝,因加附子参其间,附子温经,增桂令其汗出,亡阳故也。厥逆,咽中干,烦躁,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阳明内结,谵语烦乱,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嗯,那么把它调整一下就应该是这样的。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再翻译的时候啊,那就比较完美了。好,那么如何翻译呢?我们看一下。翻译过来就是说啊。
徒弟问,或者说学生问啊,这一句是对答的形式。学生问,或者说徒弟问啊:病人的症状像桂枝汤证,按照桂枝汤证的治疗方法来进行治疗呢?结果反而使病情加剧。出现了什么呢?四肢冰冷啊,这个厥逆是指四肢冰冷,咽喉干燥,两小腿肌肉拘急疼痛,甚至出现了谵语这些症状。师父或者说老师啊,师父呢、老师呢,您预测到了病人半夜手足应当温暖,两腿应当舒展,后来呢,病情发展果然如老师所说,那么请问老师,您是怎么会知道是这样的呢?
老师回答说,或者说师父回答说,病人寸口脉浮而大,浮是感受了风邪,大是虚的表现。那么这里的大我要跟大家解释一下啊,这里大并不是我们今天的大脉,那么,这里的大脉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的芤脉,它是外大而里虚,嗯,正因为它是芤脉,它是外大里虚,所以呢,它这里才说了个大是虚的表现,严格来说,从我们现在的理解来讲,应该是芤,是虚的表现啊,芤脉如按葱管啊,中空外大啊,表面上很大,其实什么呢?其实里面是空虚的啊,那么大是虚的表现。感受风邪就会产生轻微发热,正气虚弱就会出现两小腿肌肉拘急疼痛,症状虽然很像桂枝汤,其实不是桂枝汤,而是太阳中风兼阴阳两虚证,因此,在治疗上必须要用桂枝汤加附子以温经发汗,但是呢,医生却反而单用了桂枝汤的发汗,导致了病情的加剧,而出现汗出流失阳气啊,出现这个津液亏虚、阴阳两虚,从而呢,在临床上又出现四肢冰冷,咽喉干燥、烦躁等症状,治疗呢,应先予甘草干姜汤,服药后阳气于半夜恢复,两腿就会由厥冷转向温暖,而两小腿的肌肉这个痉挛、疼痛尚未解除,于是呢,就再给芍药甘草汤。再给芍药甘草汤呢,服药后阴液得到恢复,那么两腿就自然伸展了。如果误汗呢,伤阴导致阳明燥屎内结,就会出现什么呢?谵语、心中烦乱这样的症状,应当用承气汤攻下里实,服药后大便微见溏泄的,视为燥屎得去,谵语这些症状就会停止,这个疾病呢,就可以痊愈。
那么,有的人把这一个“增桂令汗出”,翻译成增加桂枝的用量,令其出汗,这个是不合理的啊,因为增桂令汗出的增并不是增桂,而是什么呢?是桂枝汤,这里是桂枝汤,并不是桂枝。桂枝汤令其汗出,这个增字,其实是前面所说的增剧,就是加重了它的临床表现啊,并不是增加桂枝,也不是增加桂枝汤,因为前面说的很清楚嘛,按法治之而剧增啊,而增剧。按法治之而增剧,已经是按法了,按法就是桂枝汤,那你还增桂,增加桂枝啊,还是增加桂枝汤啊?这样的理解都与前面不相吻合啊,所以这个增是增剧的意思,并非是增加,并非是有些医家解释的,增加桂枝的用量,或者说增加桂枝汤,这个都不对啊。这个增就是代表前文的按法治之而增剧的增,是增加了这一个病情的意思啊,这是我的理解。当然我看了一下,好像古代医家没有一个医家这么理解啊,有的医家把它翻译成增加桂枝的用量,有的是增加桂枝汤,我个人认为与前面的都不相吻合,只有把增理解成剧增才能够,上下文才能够理解的通顺。
这个亡阳呢,我刚才已经解释了,亡是流失的意思,阳是阳气,因为它发汗嘛,啊,增桂令汗出嘛,因为这个桂枝汤令它汗出增加了它的这一个临床表现,流失了阳气,所以这个亡阳呢,是流失了阳气,而它又发汗,这个汗为阴液,所以阴液更虚,阳气又流失了,所以就出现什么呢,就是阴阳更虚了,就这么个意思。
这个“亡阳故也”,为什么用亡阳故也在这里呢?是因为它后面紧接着有一句话叫“厥逆,咽中干”,这个厥逆啊,是手脚冰冷,手脚为什么冰冷呢?是因为前面流失了阳气的缘故啊,所以它才有“亡阳故也”,这个亡阳故也是为了解释后面的厥逆,并不是为了解释前面的附子温经呐,或者是增桂令汗出啊,都不是啊,这个是解释了后面的厥逆的意思啊,厥逆是流失了阳气,所以他手脚冰冷。
好,这个呢,就是我所理解的第30条条文,和古代医家1800年来呀,都没有像我这么理解的。我呢,仅仅是抛砖引玉啊,一点点拙见,希望呢,能够引到其他人或者后世医家也会对我这种理解也可以产生评价,你赞成或者不赞成,那么见仁见智,我也希望有更多其他的医家比我解释的更完整、更合理。
好,那么这条条文我们是把它理通顺了,那么这条条文究竟是什么呢?难道真的是像刘渡舟所说的,只是为了解释上一条而已嘛?如果说它仅仅只是为了重复上一条的内容,也就是我们昨天所讲的第29条的内容,那么我觉得它没有必要用两条来解释一条东西吧,而且在汉朝用竹简写的这个《伤寒论》,《伤寒论》的字数本来就不多,他们惜字如金,而第30条呢,几乎是把第29条的所有内容照搬了一次,他这么浪费,浪费了这么多的字,浪费了这么多的竹简,如果仅仅只是为了补充说明一下第29条的话,我看他没必要这么说。在惜字如金的张仲景这个地方,它用这么多的字啊,绝对不可能是平白无故的啊。因此,我个人认为,这第30条是整个《伤寒论》的关键法门所在,我甚至认为把第30条的精神领会到了,就已经领会到了半部《伤寒论》的精髓,它就是这么的重要。为什么这么认为呢?且听接下来的分解。
这一条表面上是用承接了上条,是用了设问的方法,一问一答,那么一般的医家都会这么认为,这就是一个承接了上条以设问的方法,一问一答,没了啊。学生问了一下师父,师父回答了一下学生,而且是重复了、几乎是重复了上一条的内容,就是这么个情况,表面上就这样的,其实际上是什么,其实际上是大有文章,张仲景在这里用意深远。
我个人认为,他在这里这么啰嗦的原因,是为了通过一个临床的实际案例来佐证第16条条文里面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12字真言。为了说明这12个字,他举了一个病案,而且这个病案应该是真实发生的病案,用了这个真实发生的病案呢,他才创了第29条条文。第30条条文呢,是把这个真实发生的病案通过问答的形式体现出来,从而让我们来深入的理解,“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伤寒论》精髓思想。
我个人认为第29条的出现是因为第30条,第30条是真实发生的案例,那么第30条变成了条文之后,就是第29条。而第30条呢,是通过这一个真实的案例来把第29条除了进行解释说明以外,更重要的是,告诉了我们什么叫辨证论治思想的精髓,也即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思想精髓,完全体现在第30条条文当中。
好,那么我为什么认为它是一个真实发生的病案呢?很有可能这条条文就是来源于这个张仲景和他自己的徒弟或者学生的对话。我为什么这么认为呢?且听接下来的分解。
你看啊,首先就徒弟或者学生问啊,说师父啊,这个证像阳旦,就是这个病人的这个症状啊,像桂枝汤,用了这个桂枝汤,就按照常规的思路去治疗,那么这个用了常规的思路去治疗,很有可能是这个学生或这个徒弟自己去治的啊,就说师父啊,我遇到一个病人啊,他的病情况呢,像桂枝汤一样,于是乎呢,我就用桂枝汤去治疗。结果发现什么呢?发现他不但不好,反倒增加了病情。加剧了病情,出现了什么呢?出现了厥逆,咽中干,两胫挛急,而且还有谵语。那么出现这个情况呢,师父您就用了什么呢?就先用了甘草干姜汤,后用了芍药甘草汤,然后用了承气汤,用了三个方子。那么用了这三个方子呢,而且还跟我们说,跟我们徒弟说,啊徒弟们呐,你看师父厉不厉害啊,我来预测一下,我用这三个方子之后啊,他半夜的时候,他的手足就可以温暖了,再不一会儿,他的两脚的拘急就消失了,后来呢,果然像师父所说的这样,病情就这么发生了啊,那么师父,你为何如此牛X呢?你为何如此牛呢?你为什么能预测到他能什么时候好呢?你为什么这么用方子呢?因此他说了“何以知此?”就是说,徒弟用了桂枝汤,错治了一个东西啊,错治了这个病人,出现厥逆,咽中干,两胫挛急而谵语,师父指导他说,你先用甘草干姜汤,后用芍药甘草汤,再用承气汤,而且直接还预言,预测说半夜的时候手足就温了,不一会儿两脚就正常了。后如师言,就是后果然如师父所说的这样。为什么这个样子呢?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师父你为什么这么牛?你为么能预测到呢?这个时候师父就开始回答,为什么我这么牛X。师父就说,啊是这样的啊徒儿们,因为这个寸口脉浮而大啊,浮它是为风,大啊,这个大我刚才已经解释了,应该是芤啊,外大里虚,大呢是为虚啊。风则生微热,虚则两胫挛,那么病形象桂枝,病形象桂枝就是徒弟所问的证像阳旦,是一个意思啊。因加附子参其间,因加附子参其间呢,是本来啊,它是一个虚人外感,以阳虚为主、阴虚为辅的这么一个情况啊,因此,你本身是可以加附子加到桂枝汤里面的啊,因为附子能温经嘛,但是呢,你没有这么做,你呢反而用了桂枝汤,让病情加重了,从而出现什么呢?从而出现了啊,阳气的流失啊,阴液的虚少,从而导致了厥逆,咽中干,烦躁。而厥逆、咽中干、烦躁呢,这是一个什么呢?这是一个阳虚的情况,所以呢,要用甘草干姜汤,那么我预测用了甘草干姜汤给他复阳之后啊,到了子时以后,随着这个自然界的阳气的升发啊,这个时候呢,这个甘草甘姜汤起作用,自然界阳气生发之时,就是你手足当温之机,所以我就预测到了半夜以后啊,嗯,子时的时候一过,子时一过,那么阳气就生发啊,这是一个道法自然的自然规律啊。
那么夜半阳气还,那么夜半阳气还啊,两足当热,但是呢,胫尚微拘急就是说腿子还有点拘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阴液还没有养起来,重与芍药甘草汤,于是乎呢,我们再用芍药甘草汤给他吃,不一会儿,这个拘急、痉挛就好了。因此,他说尔乃胫伸。那么由于发汗太过,导致阳明内结、谵语烦乱,这个时候呢,用承气汤来微溏,当然这个承气汤也是第29条所说的“少与调胃承气汤啊”,用一点点调胃承气汤,让大便微微的变稀,那么这个热就泻走了,则谵语呀、烦乱呐,自然就好嘛,那病情就痊愈了嘛。
是不是这样啊,大家看一下,这一问一答,其实是学生或者徒弟在问师父或者老师,是在回忆。为什么要回忆呢?因为他想问一下师父,为什么你这么牛X,你能预测到病人什么时候好,啊,你知道吃药之后他什么时候好,是什么原因,把你这个机理讲给我们徒弟们听听行吗?啊,这个师父就说,哦,我来告诉你们啊,为什么是这个样子啊……
很有可能就是这是一个真实的病案。那么这个真实的病案呢,让张仲景悟到了第29条条文。因此,第30条条文并不是表明对第29条条文的重复,而是一个通过一个真实的病案来告诉大家辨证论治的核心,辨证论治是如何来的。而辨证论治呢,是后世医家总结《伤寒论》得出的四个字。而张仲景呢,是给出了12字箴言,“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因此,它是对整个《伤寒论》里面的核心思想的最精华的这个体现之处,这是我个人认为的啊。
因为他这条条文哪,他用甘草干姜汤啊,用芍药甘草汤,用调胃承气汤,已经不是六经病里的任何一病所能够全部解决的了,它是根据病人的病情来的,而且一个病由于误治之后产生的这么多情况,他连续用了三个方子来打配合。嗯,而且还有先后顺序,所以呢,在这里是高度的体现了张仲景的思想,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因此我才说第30条条文理解透了,就理解了半部《伤寒论》的核心思想。
那么我们昨天讲了第29条啊,有人在喜马拉雅这个语音的课件下留言啊,也有人呢,在群里啊或私下问了我的助理,问了一些问题,在这里呢,我收集了一些问的比较多的,提取了两个问题,在这里跟大家回复一下啊,也希望大家在喜马拉雅的课件后面呢,这个多多留言啊,多多转发,多多支持啊,普及中医,普及经方,普及《伤寒论》,扬我国威。
好,第一个问题,有人问说甘草干姜汤能够治疗这个多涎唾,就是流很多涎呐、唾液,因为我昨天举了一个经典的案例嘛。那是不是所有的这种流涎比较多的病人都能够用甘草干姜汤呢?好,在这里我回复大家,答案是否定的,那绝对不是说所有的都能这么治啊。那甘草干姜汤它只能够治由于脾阳虚,寒饮不化,统摄无权的这么一种情况。因此啊,它因为是脾阳虚嘛,可能会伴有便溏啊,或者手脚凉啊等等一些脾阳虚的症状啊。这个时候的多涎唾或者是吐涎才用这个甘草干姜汤啊。当然,我昨天的病案加了益智仁啊,为什么加益智仁?是因为益智仁可以摄唾,益智仁又能归肾经,又能归脾经,它可以温补脾肾,温补脾肾两脏。
那么第二种情况,肾阳虚,寒水上泛,它也是可以出现多涎唾的。这个时候呢,用经方的话要用金匮肾气丸加益智仁,为什么都加益智仁呢,因为益智仁既能够温补脾,又能温补肾,所以它是温补脾肾。因此无论是脾阳虚还是肾阳虚引起的唾液或者小便太多,都可以用益智仁。不是有个方子叫缩泉丸吗?缩泉丸里面的益智仁来缩泉,它缩的是小便,其实它也能够缩唾液,因为上面和下面,不管你是上面和下面的水分,它都属于这个寒饮,属于寒所引起的,那么都可以用益智仁,因为它可以温补脾肾嘛,摄唾。
好,那么肾阳虚、寒水上泛的这种唾液过多呢,它除了会有唾液过多,它还有另外一个典型的反应就是,临床表现就是有可能出现口咸,口里有咸味。因为咸味是肾的这个味道嘛,不是有个方子叫金水六君煎吗。但凡是有咸味的一定要补肾,而且就是要用大量的熟地来补肾。我在临床当中曾经用过大量的熟地就治疗别人口咸,奇效。而且这个金匮肾气丸你不要看它是补肾阳的,它的君药仍然是熟地。为什么一个补阳的方子里面它的君药是个养阴的药呢?那是因为它于阴中来求阳,用桂附来蒸腾气化熟地之阴液,蒸腾气化之后变成肾气,是这么个原理啊。
第三种情况呢,就是中焦有湿热,湿浊上泛也可以出现多涎唾。这个多涎唾呢,它是湿浊上泛,因此,它可能会出现这个要么有口臭,要么自我感觉口里有甜味,因为有热嘛。如果用经方的话,可以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来治疗啊。那么它这种涎呢就很好判断了,它很黏着,它与脾阳虚的甘草干姜汤和肾阳虚的金匮肾气丸都不一样。因为前面是寒,这里是热,所以很容易区别判断。所以从经方上呢,我们就至少举了三个例子啊来都是可以治疗这个多涎唾的。因此呢,这个甘草干姜汤不是唯一治疗多涎唾的方剂啊。这个有必要跟大家说明一下。
那么有的人又问了另外一个问题,说这个治疗尿频、遗尿或者小便数,对这个甘草干姜汤和后世医家的时方缩泉丸的区别,这个就很简单了啊。那么刚好又有人问到了,说这个甘草干姜汤治疗上不制下是什么意思?我在这里一起解释啊。那么甘草干姜汤它是治疗肺寒,肺寒而不能制约膀胱而出现的小便数或者遗尿。为什么呢?因为肺主治节,能通调水道,而肺为水之上源,肺寒呢,则会出现通调水道无权,则下焦水道不受制约而出现遗尿或者小便频数。这一种由于肺寒不能制约下焦膀胱的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上不制下。因此啊,甘草干姜汤主要是治疗肺寒上不制下的遗尿、尿频、小便数这一情况。而缩泉丸则不同,缩泉丸是由乌药、山药、益智仁组成的,它是治疗肾阳虚膀胱虚冷,是本身下焦有寒,它不是上不制下,是自己都不能制自己了啊,膀胱虚冷,这种情况产生的遗尿或者小便数啊。肺为水之上源,而肾为水之下源。因此啊,如果是由肾阳虚膀胱虚冷引起的遗尿、尿频、或者小便数,那么你就要用缩泉丸,或者选用《医门推敲》第一部里的缩泉止遗丸。我在缩泉丸的基础之上呢进行了改良,变成了缩泉止遗丸,除了能够治疗尿频以外啊还能治疗阳痿、早泄、遗精等等啊。那么缩泉丸止遗丸呢,在我的第一部作品《医门推敲》第一部上,当然在我的公众号张胜兵中医也有全文。
而甘草干姜汤是治疗肺寒上不能制下的这种小便数、遗尿,所以呢,我们治疗这个老年人,或者小孩,或者妇女这个遗尿小便数,喝了水就想小便等等,你一定要判断他究竟是肺寒的上不制下,还是肾阳虚的膀胱虚冷的缩泉丸,那么这个甘草干姜汤和缩泉丸那你就能区分了。
我们看一下芍药甘草汤啊。芍药甘草汤自从在这条条文29条和30条条文出现以后啊,竟然成了后世医家1800年之后的止痛神方。而且呀,由于它能够治疗小腿拘急不利,后世医家经过了反复地佐证,发现它是治疗脚挛急的神方。因此啊,就有医家把这个方子换了个名字,给了一个更神奇的名字,叫去杖汤,就是可以让人去掉拐杖的意思。去杖汤,小腿太疼了,脚挛急啦,拄着拐杖在走,突然给他芍药甘草汤吃了之后,因此芍药甘草汤吃了之后,拐杖都能扔掉了,所以它叫去杖汤。因此啊,它广泛运用在这个有些人撑着拐杖,小腿痉挛不舒服。西医认为缺钙,你得吃钙,说这个老年人由于缺钙啊,所以呢小腿痉挛,于是乎这种钙片,那种钙片拼命地吃,实际上没什么用。你吃那么多钙片不如吃点芍药甘草汤,还来得更好一些效果。
另外啊,这个清代的医家程钟龄他推崇这个方啊,已经推崇到五体投地的地步。怎么说呢,他说本方乃止痛之神方,芍药甘草汤,脉迟者加干姜,脉洪者加黄连,脉缓者加苍术,脉涩者加当归,腿脚挛急者加木瓜、牛膝,脘腹痛者加元胡、金铃子,也就是川楝子啊。小儿夜啼不止,腹中挛急痛甚者,亦有奇效。
那么后世医家呢,广泛地将芍药甘草汤运用于血虚津伤所致的腓肠肌痉挛、肋间神经痛、胃痉挛、胃痛、腹痛、坐骨神经痛、妇科炎性腹痛、痛经等等等等,还有头痛,甚至痛到要吃芬必得的这种情况,直接芍药甘草汤上去,芬必得当场扔掉。那么用于腓肠肌痉挛呢加桂枝、木瓜。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急性乳腺炎、颈椎综合征等等都可以用啊。治疗顽固性头痛呢,芍药甘草汤还可以加川芎、白芷、当归、蜈蚣啊这些。还可以治疗什么呢,还可以治疗阴缩症,阴缩症是阴茎及阴囊向上挛缩,这个时候呢就可以用芍药甘草汤加点小茴香。
那么对于这个芍药甘草汤啊,我的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在2009年啊。2009年,离现在也有13年了。我记得2009年啊,有一个50多岁的妇女,她呢是找我弟弟,当时因为我还在学校,当时要考研究生,我在备考,备考研究生。她来找我弟弟,找我弟弟呢,我弟弟用了很多方法都没效。她是个什么病呢,她是一例严重的三叉神经痛。那么,我弟弟给她用了蝎子、蜈蚣、禹白附、僵蚕等等,还用了针灸,都不行,都无效。然后他就跟我说这个三叉神经痛啊,别人痛得嘴巴都张不开啊,用了什么卡马西平也没效,之前还有效,后来一点效都没有了。这个病人完全不能张嘴吃饭,只能够用吸管来吸点米汤,否则的话可能会被饿死,已经痛到这个程度。我一想,该用的方法都用光了,一点效都没有,但是她50多岁了,应该属于虚症,于是乎呢,我就条件反射到了芍药甘草汤。我就说你这样吧,干脆用60克芍药,30克甘草,一次性让她喝完,就熬一次药,一次性喝完,我们用用这个加强版的芍药甘草汤试试。当时呢,我弟弟就用了,用完之后,不好意思,没想到它这个作用和这个去杖汤的美名一模一样,要不了多久啊,她竟然把嘴巴张开吃饭了,感激得不得了,说是神医、神效、神方。
我在想你在感激啥呀,这不就是张仲景的芍药甘草汤吗?为什么早没想到这个方子呢?又用了蝎子、蜈蚣、乌梢蛇、僵蚕、禹白附啊,还用了针灸,搞了这么久,一点用都没有,还不如直接芍药甘草汤两味药解决战斗。所以从此以后我对这个芍药甘草汤啊,可以说是另眼相看。因为这个病人以及这件事好像刚刚发生一样,这么多年过去了,十几年过去了,如同昨天发生一样,因为它对我的大脑刺激太强大了,一副药就搞定了。大医院搞不好,西药没有用,因为西医到这个时候已经没办法了,卡马西平都没用了嘛,专门治三叉神经痛的,针灸本来对这个病也有很好的疗效,没想到这个人她没有用。一付芍药甘草汤,用的是大剂量的啊,一付搞定。所以我以后用到疼痛啊,其他办法都不行了,就干脆用芍药甘草汤。那么我用芍药甘草汤的时候小剂量就是用10克,然后20克、30克、40克、50克、60克,我一般最高就用到60克啊,一般情况下是30克居多,那么用10克的这种情况是疼痛不厉害的啊。一般情况下,疼痛稍微厉害的我用30克芍药,那么这种用60克的是极端情况,就是在没有办法的办法的时候就用它——芍药甘草汤。所以啊,为什么这么多年,1800年来,这么多的医家对芍药甘草汤推崇备至啊,是因为他们一定和我一样,在临床当中用芍药甘草汤出现过很多奇效案例,深深地刺激了他的大脑皮层,让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我本人也是这样啊,也是受到了深深的刺激。所以这个芍药甘草汤啊,我在这里这个病案是讲不完的,我仅仅举一个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案例,让大家知道芍药甘草汤的神奇。
好,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的快,今天的课我们讲到这里时间也差不多了,那么我希望大家听完这节课能够深刻地领会到这节课的师徒问答它的深层次的含义。而我将这条条文调整,用自己的理解去解释它,也仅仅是抛砖引玉,无论对与错,无论好与坏,还望各位专家、后来者海涵、指点为感。
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讲到这里,明天的同一时间我们不见不散,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