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伤寒论》(【6】桂枝汤)
条文:
桂枝汤方: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服后,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译注:汉代一升= 200毫升,一两=15克。由于药物只熬一次,并分三次服,该方相当于现在的3剂(现在一剂药量:桂枝15克 白芍15克 炙甘草10克 生姜15克 大枣4个)。
桂枝汤发汗的功能十分有限,所以要喝热稀粥,使身体微微出汗。
生冷、油腻等物不利驱邪外出,故要禁忌。
附论:桂枝汤为什么被誉为群方之首?
桂枝汤被誉为群方之首,这是因为在《伤寒杂病论》252首方剂中(其中:《伤寒论》113方《金匮要略》139方),使用桂枝的有76首方,占30.16%,使用药物166中,而桂枝在组方中出现的频率近三分之一。桂枝汤以桂枝为主药而得名,其药物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炙)、生姜、大枣一共五味。以桂枝汤或以桂枝汤加减化裁组方,治疗的病症从风寒外感到妇科杂病,可见桂枝汤在医圣张仲景“经方”里具有重要的地位。
这么平常的五味药,怎么会有如此神奇的效用呢?
从性味来分析,桂枝与生姜性味辛散、芍药酸收、炙甘草与大枣甘缓,那这三种性味的组合会有什么作用呢?《辅行诀》说:“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也。”再看“五行相生相胜汤液经法图”,五脏各具体味、用味、化味,五角图就是将体、用相合产生化味的理论图表化,这一理论也是经方的精髓。因此,陶隐居才会说:“下图乃《汤液经法》尽要之妙,学者能谙于此,医道毕矣。”
在“五行相生相胜汤液经法图”的木这一边,用是辛、体是酸、化是甘。由此可见,桂枝汤的三个性味是作用在木(肝)。在《辅行诀》五脏小补方的药物组成是“二用一体加化味”,如:小补肝汤=2辛+1酸+1甘。桂枝汤基本上是按照这样公式组方的:
桂枝汤=2辛(桂枝、生姜)+1酸(芍药)+2甘(炙甘草、大枣)
就是多了一味甘味的药,或者说只是多了大枣。因此,可以说桂枝汤就是补肝的。那么,桂枝汤治疗风寒外感或内科杂病与补肝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回到《黄帝内经》里来,看看肝的作用是什么?
“肝者,将军之官”将军是负责镇守边疆,对人体来说,肝的第一职责,就是抵抗外邪的入侵!肝又是“罢极之本”,罢,放逐有罪之人;极,最大限度地发挥;“罢极”,就是最大限度地把罪犯抓捕归案。对于人体来说,就是把危害身体内部的毒素清理干净。肝对外要抵御外邪的侵犯,对内要清除对身体有害的毒素。
再从人体五脏衰退的顺序来看,肝是第一个衰退的脏器,也就是说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病邪致使人生病,说明第一道防线岌岌可危,需要及时增加抵御外敌的兵力,因此,桂枝汤就有这样的功效,所以,不管是外来的敌人,还是内部的犯罪分子,都需要增强肝的“将军”与“罢极”的力量。
至此,桂枝汤是“群方之首”的内涵应该有所领悟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