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市场推广第一弹,诱饵效应

市场推广第一弹,诱饵效应

作者: 爿天 | 来源:发表于2017-04-21 16:24 被阅读0次

 当我 第一次看到 诱饵 效应的实例时,我想到了鲁迅曾在自己的一篇文章写到:“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能允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和你调和,愿意开窗了”。周先生又在随后追加了一句: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是连和平的改革也不肯行。这是周先生发现的国民的性格,但他有一点是画蛇添足了,那就是他把这个特征归给了中国人。很显然,多年之后艾瑞里应用了更为科学的研究手段发现了这是全人类的所固有的行为习惯,如果非得把他归为劣根性,那也不能算国人特有,顶多是个通行病。

   经济学总是假设人是完全理性人,这可笑的就像人能完全看清自己未来的人生轨迹。而大多数的非理性所产生的感性决策才是真正掌控这人类行为的 罪魁祸首。但这并非说明人的行为是不可掌控的。恰恰相反,通过对 一个人心理的 引导, 运用各种心理诱导手段可以很大程度上控制人们的非理性行为,从而让人们的非理性行为在营销人手里

变成一 组可预测,可掌控的运行轨迹,从而更好的为营销高手服务。

这就是诱导 因素 需要出现的 必要原因。因为他 可以更隐性的让被引导的人觉得自己才是掌握决策的那个人。而丝毫不会察觉自己已经出于被操控的情景。当然诱导理论立足的根本点依旧是人是理性的消费者。但和经济学恰恰相反,它并非是假设人是理性的消费者而预测他们可能产生的行为,而是明白人的非理性购买而引诱人们走营销者为消费者设计好的“理性之路”。

拿书中的理论来说,卖的最好的 永远是中间价的商品。当消费者并不知道货物的真实好坏时,他们只会 本能的觉得好货不便宜。但什么样才算好货呢?你须得给她 一个“尖货”让她对比,他们就会有个标杆,退而求其次选择好货。所以消费者所谓的理性是被营销者操控的非理性。这样我们在从新回看鲁迅先生说国人喜欢调和的范围就不对了。

相关文章

  • 市场推广第一弹,诱饵效应

    当我 第一次看到 诱饵 效应的实例时,我想到了鲁迅曾在自己的一篇文章写到:“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

  • 诱饵效应

    文 |澎波见龙 缘由 七月初在公司参加了思维导图的培训(同一个老师还教授了PPT),上课时教的时MindManag...

  • 诱饵效应

    一套课程只有电子版是50元,电子版和印刷版100元。在学校用100个学生做实验,有68个学生选择电子版,剩余32个...

  • 诱饵效应

    为什么一个选项的增减,会让结果产生如此大的差别?这其实就是“诱饵效应”在起作用。“诱饵效应”还有两个名字,分别是“...

  • 诱饵效应

    人们对于选项进行选择时,因为一个新的选项的加入,使得某一个选项更具吸引力。这种认知偏差,心理学上称为「诱饵效应(D...

  • 诱饵效应

    诱饵效应是指人们在选择两个不相上下的选项时,第三个新选项(诱饵)的加入会使某个旧选项显得更有吸引力。不过,不只是人...

  • 诱饵效应

    我们在饭店消费,遇到的可乐规格基本都是1.25L,而为何没有2L的? 因为在超市,同时摆在货架上的有30寸的电视的...

  • 诱饵效应学习

    这篇转载过来的,觉得很不错。分享出来。 “诱饵效应”是最先在消费品的选择中被发现的,现在已经被证明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 day21 诱饵效应

    ?什么是诱饵效应? 又称吸引效应,不对称占优效应。指人们在两个难分高下的选项中进行比较时,因为一个新的选项(诱饵)...

  • 021 诱饵效应丨你买过看起来“划算”的套餐吗?

    021 诱饵效应丨你买过看起来“划算”的套餐吗? 你买过看起来“划算”的套餐吗? —— 诱饵效应 《经济学人》杂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市场推广第一弹,诱饵效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nwd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