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烨子
-1-
昨天早上,突然莫名奇妙比往日醒的早。所以想起床,但脑子里忽然冒出一个念头:今天早上我起床,这一天是准备用来做些什么呢?接着又冒出两个关键词。
第一个是2017年12月去北京参加新精英做自己论坛,樊登老师主题演讲提到一个观光式学习而联想到的观光式人生。
另一个是2016年12月份去人大参加职业发展论坛,北师大教授乔志宏老师香肠人生。他把我们很多人一生不同阶段比喻为香肠(PS:因为时间隔了一年之久,当时演讲没有做记录,所以忘了确切的说法,为此,当天上午特地给乔志宏教授写了封邮件,向乔教授求证,没想到当天下午乔教授就回复了邮件,在此再次感谢乔教授)。
我就在开始胡思乱想,当下的我,究竟是在过着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是樊登老师说的观光式人生还是乔志宏教授说的香肠人生?或者两者都不是,而是过着另一种人生?
-2-
什么叫观光式人生?这是从樊登老师观光式学习提法而联想到的。所谓观光式学习,按照樊登老师所说,就是我们上了该上的小学,上了该上的中学,上了该上的大学,该上的都上了,但是到最后我什么都不喜欢,我变成了一个普通人。
包括很多人,我们上了最好的中学、最好的大学之后,我还进了我最想进的公司,但是还是那样,因为我完全对这件事情没有热情。相反的那一方叫做沉浸式学习,沉浸式学习最重要的一个地方在于有热情。
其实,学习如此,人生亦如是,很多人把我们的人生也过成了观光式人生。就是我生出来了,我上了该上的幼儿园,上了该上的小学、中学、大学,甚至还读了硕士、博士,该工作的时候我也工作,该结婚我也结婚了,到最后该死的时候我也死了。但是,最终,这个世界,好像和我们并没有什么关系。我只是来过了,然后就走了,就像来人间旅游观光了一次,最后什么都没带走,也没留下任何痕迹。
图片来源网络
-3-
而乔志宏老师说的香肠人生,就是,看似一串串,实际毫无主线。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们大部分人,从小学到高中,只是为了成绩(分数)而努力,这个阶段的努力目标是分数,就是为了考上大学。
但是,在上大学之前,他并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专业,所以高考结束后也就稀里糊涂听这个建议、听那个建议、听七大姑八大婆的建议,选了一个专业。什么热门就学什么,什么专业好找工作学什么,什么专业工资高学什么。
然后等到读了几年大学以后,发现这个专业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喜欢的,所以工作以后又跑去做一份跟专业并没有多少相关的工作,哪怕是跟专业有一定的关系,也干得不开心,一心想逃出围城。
所以小学到高中、大学、就业,这三个阶段,看似是一串相连的,但其实毫无主线,就像香肠。我觉得这个比喻好贴切。
细思极恐,我自己过往的人生就是香肠人生。高中阶段,明明对理科没什么兴趣,但因为高中学校理科教学水平好于文科,所以,为了将来能有更大机会考个好大学,大家建议我应该读理科,于是,读了理科。
高考结束,分数出来了,要填志愿、选专业,家里有一个在大学教书的远房亲戚说生物专业是21世纪热门专业,于是,去读了个生物工程。读了四年,毕业拿到成绩单的时候,却发现唯一考过90分的竟然是大学语文选修课,专业课程分数竟然都在60-80分之间徘徊,完全体现不出我那颗上进好学的精神嘛。
毕业后,又想去做一名记者或者做一个市场策划人员,结果最后阴差阳错跑到旅游行业,后来又到医药行业,跟专业有那么点相关,但是始终对自己干的这份工作没什么热情,直到开始走上生涯咨询和培训这个领域,才体验到那种热情投入的快感。
图片来源网络
-4-
还有一种人生,是我自己总结的一种人生,它既不是观光式人生,也不是香肠式人生,我把它称为calling人生(名词翻译为“天职,使命感”,是人们对所从事职业的一种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人生)。我暂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中文词语来概括这样的人生。
这样的人生虽然也经历一段段,但有其清晰主线,而不是每段毫不相关。
这样的人生,也不是观光式的,而是沉浸其中,深度体验,热情忘我的。
有的人,在自己很年轻的时候,就发现了自己的calling,比如周恩来总理,在他很小的年龄,他就知道自己的读书使命是为中华崛起,所以他的一生都在为之努力奋斗,终成开国总理,成就其伟大的一生。
而有一些人,则要晚得多。比如《月亮与六便士》里面的男主人公查尔斯•斯朱兰,一位四十岁才学习绘画的证券经纪人,放弃优裕的生活,疯狂迷恋上了绘画。为了追求艺术理想,可以饱尝贫穷与饥饿的煎熬,忍受精神上的痛苦折磨,最终遁迹与世隔绝的塔西提岛,成为一个自成一格的画家。
而大部分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找到自己的calling,过着观光式和香肠式人生。
但是,我相信,无论多晚,只要我们不放弃探索,每个人都还有机会找到属于自己的calling人生。
欢迎留言分享: 你的 calling 是什么?有没有哪个瞬间,让你意识到你真正的 calling?顺便帮我想想用什么中文词表达比较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