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喜欢独来独往,有些人则想无限的将自己融入到群体之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人总是喜欢盲目社交,融入到新的圈子里寻找新的朋友,然而最后他所能得到的,并不是他最终想要的东西。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我们参与生活的必要元素之一,通过交往建立某种联系,这也是我们参与社会的必要途径。
我们一定听过这样一句话“叫做融不进的圈子就不要强行的加入,否则只会使得自己更加尴尬。”心理学表明越是智商不高的人,越喜欢与人交往。
自我孤单的生活方式
喜欢与人交往的人,他的内心一定是孤单的。越是迫切希望加入群体的人其实往往内心越孤独。
这类人迫切地想要加入群体之中,想要更多人的陪伴,来弥补自己心理上的孤独感。
之所以说他们智商不高,是因为他们始终没有意识到孤独感的来源是自己的。
他们花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投入到社交关系中,但是却依旧弥补不了内心的孤独。
一旦当他们脱离了群体,回归到个人之后,这种孤单的感觉就会更加的强烈。
我们想要摆脱这种孤独感,唯一能够做的应该是提升自我的安全感,学会用更多的内在东西来充实自我。
人际关系需要边界感
什么是边界感?通俗的来说,就是每个人的性格和人格,决定了我们都需要有一个安全距离,这个距离不仅是指行为上还是有思想上的交流等。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定需要保持一定的边界感,因为我们发现两个人越是走得太近,越容易出现一些矛盾。
当我们与他人想要建立交往的时候,心理防御能力是最低的时候,所以无论是在语言上还是在行为上,就会变得更加肆意。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伤害性的行为就会无意识地出现了,这对于两个人的交往并不是一件好的事情。
这也正是为什么有些人在这之前明明是特别好的朋友,但是最后却成为了敌人。
距离才能产生美
在吸引力法则中始终提醒人们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人与人之间需要一定的交往距离。个人需要特定的自我空间,正如俗话所说的距离才能产生美。
喜欢与人交往的人一方面想要在群体之中寻找安全感,一方面又想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感。
但是如果自己无法融入到这个群体的话,这种安全感就会完全崩塌,这对他的往往是打击非常大的。
越是聪明的人就越不会轻易地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浪费在别人身上,尤其是和一些无法心灵上达到共同的人来说,这种交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相反,如果能够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反而有助于提升自我的神秘感。
越是喜欢与他人交往的人,越容易没有主见,最后逐渐迷失自我。他们容易被群体意识所迷惑,所诱导。
正如《乌合之众》中所说的,“孤立的个人具有主宰自己的反应行为的能力,群体则缺乏这种能力。
群体中的个人极受刺激因素的影响,转眼之间就从最血腥的狂热变成最极端的宽宏大量和英雄主义。
越是情商高的人,越懂得人与人交往的克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