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人永远存在,不论他此刻的标签是什么。
被PMCAFF的邀请码拒之门外的大学生们昨天参加了PMCAFF的线下沙龙,最后一个分享的是它的创始人阿德老师。
分享完产品内容到了自由提问时间,我激动地举手:请问阿德老师,PMCAFF已经成立十周年了,这些年社区里关于互联网产品等专业领域的内容已经沉淀得非常优质了,为何还要采用邀请码这种护城河模式把其他用户隔离开?比如我身边也有非常多有志于从事产品的优秀同学,由于没有邀请码不能注册只能以游客身份浏览而不能进行提问评论等深层次的互动。所以PMCAFF到底想打造一个什么样的产品社区呢?
阿德:我们的目标一直都是打造优质专业的产品社区。目标用户只是互联网资深从业者,学生也并不是PMCAFF的目标人群,你们顶多算是互联网爱好者。
我:所以我身边也有同学会在万能的淘宝上买PMCAFF的邀请码,99块一个。好不容易买来邀请码有了评论提问的互动机会,但听说前几天PMCAFF的运营又开始全面清理社区里大学生的回答内容和提问了。
阿德:是的,我们确实是在清理一些大学生的言论。因为你们大学生的经验之谈并不具备实操性。
这一圈对答下来,我作为现场仅有的几个大学生(其他都是互联网从业者或创业者)场面一度十分尴尬。简而言之,阿德老师认为我们这些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只能算是互联网爱好者,输出的内容不够专业,甚至还可能会影响社区的质量。
可是我依然遇到过很多非常优秀的同龄大学生,他们的产品技能和思维模式异于常人。就像滴滴的俞军老师在PMCAFF上留下的三道思考题“如何让用户更多地使用拼车功能”“什么样的人会当网约车司机”“同理心是天赋还是技能,有何方式提高”。
我在社区问题下面看了一圈,获得认可数最多同时思考得非常有深度的用户却是一个还未毕业的大学生。他这个“互联网爱好者”的回答甚至让我觉得比下面某些“互联网从业者”的言论更资深。
我从来不觉得大学生这个标签是和“不专业”划等号的,恰恰因为没有工作经验,所以有些优秀的学生更容易跳出来看问题,因而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创造力。
生长在互联网时代,借助移动工具获取信息的大学生们,眼界和格局已和从前大不相同。优秀的人永远存在,不管他此刻的标签是什么。
我依然是PMCAFF的忠实拥护者,但缺少优秀大学生思考视角的社区,似乎少了那么点多元的维度和年轻的温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