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城最盛大的年关将至,一提过年,大家先想到的就是串门放鞭炮,团圆看春晚。现在鞭炮不能放了,春晚也成了鸡肋,一年比一年失望。
作为晚辈,我还能清晰记得冬天里烧起来的一把火,相约一起迎接九八,佳节异乡游子怀念故乡的云,更别提新世纪后的《常回家看看》《恭喜你发财》《吉祥三宝》等等。而春晚主力小品相声更是以前最浓的年味。
昨天今天和明天句句经典,黄宏的八十大锤承担一年的笑点,卖拐系列成就了又一个巅峰。真遗憾不能亲身感受赵丽蓉老师和陈朱的传奇表演,只能通过录像来回忆了…
现在技术发达了,资金充足了,阵容强大了,为嘛却不能超越过去,反而日渐式微?问题很多,单单说小品吧,就两个字:僵化!
过去,小品导演需要想一年,去构思一部作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小品演员肯静下心来,去琢磨,去摸索,充分发挥艺术的魅力,当然成名也比流量明星难上几倍;曾经是观众看着春晚学会了许多段子,春节小品所爆出的梗基本是接下来一年全国人民的笑点。
鹅城小品现在的特点是,“教化”思想过于盛行,就如赵本山在采访时所说,一年到头了,老百姓都在被教育,过年这一晚上还在受教化,会适得其反的。这与以幽默诙谐的态度讽刺、反讽当下的社会万象,把反差经过深入浅出的对比才能更加好笑、更加令人回味的初衷背道而驰。
想必改善小品现状的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减少非专业并且流量人员参与,增强小品表演的共鸣性、感染性、立体性;减轻对演员和编导的限制和压迫,提高他们的事业待遇,光明他们的发展前景;减少铺陈直述,主动煽情,空降突转,加强之间的逻辑性、合理性,把本来平民化的表现形式变成如歌剧般生搬硬套,味如嚼蜡,索然无味。
对于小品的理解,我想,最关键的不是问题出在哪里,而是有没有壮士断腕的魄力去改变。真心不希望小品像京剧一样束之高阁,脱离基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