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子走了,母亲S了,晓梦出事了,父亲也S了,思静也走了,大齐一个人躺在空空荡荡的房间里,第一次陷入了反思,他怎么就落到了今天这个可怜的地步呢?
他开始认真地想思静对他说的那些话,大齐感觉似懂非懂。
他思来想去,辗转反侧,想这些年的经历,想云子和他刚结婚时的幸福甜蜜,想有了晓梦之后三口之家的快乐点滴,想晓梦小时的可爱模样,想后来别人家都走上了富裕之路而他的家庭依然一贫如洗,想云子嫌贫爱富和最终对他的背叛,想晓梦这些年不断的努力挣扎、固执地想要成为有钱人的追逐,想晓梦惹祸上身摊上官司给自己和这个家带来的一系列灾难,想这些年他对晓梦的不管不顾,他几乎没对女儿做任何付出而盲目地为孩子自豪而自得其乐,又想他初识思静的美好,想这段时间自己的煎熬和消极懦弱,想思静的最后离开,想母亲和父亲的死,这些像演电影一样在大齐的头脑里过,大齐还是百思不得其解,自己的生活怎么就一步一步陷入了思静所说的死循环,怎么就变成了今天这种可悲的局面?
他最搞不懂的就是三个女人都给了他起初的幸福,但是最后都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他,剩下他一个孤家寡人,留在这个世界悲苦、凄惨地讨余生。
三个他至亲至爱的女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留在他身边和他同甘共苦,甚至到最后连自己的父亲都不愿再和他一起耗下去,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呢?
大齐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好人,老老实实过日子,不惹事不生非、辛苦工作挣工资、不乱花钱甚至不花钱,虽然日子过得一直很贫穷,很拮据,但他一直是个自律的人,不抽烟、不喝酒、不打架、不跳小舞、不找情人,没有任何不良嗜好,甚至连社交都省了,因为社交要花钱呀,他本本分分地做个好人、做个老实人把自己关在小屋里过自己安居乐业的小日子,只求一份安逸,难道自己有错么?
大齐苦苦思索,云子说过他不想改变,思静一直在要求他改变,说来说去,他的错好像就是他一直不想改变,坐等出事,这些年别人都在变,都想改变,都想过更美好的生活,只有他墨守成规,做个老好人,以坚决不变的态度对抗着别人的改变。
当初云子想改变,云子不愿和他过一贫如洗、一层不变的日子,他坚持不变,结果云子出轨了;晓梦想改变,晓梦想逃离他这个贫穷的家,想离开无能又无趣的他,晓梦变了,他没变,结果晓梦出事了;思静也想改变,思静和他提了很多次希望他能做出一些改变,不愿和他过呆板、清苦、没有梦想、没有乐趣又没有担当的日子,可是他还是不想改变,所以思静也离开了,三个女人都一直在渴求美好,渴求他去变,而他几十年却一直站在原地不动。
思静说男人是家庭的顶梁柱,是一个家的主心骨,大齐此时好像明白了,只有他变了,这个家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才会向良性发展,别人在变,他不变,违反了家庭发展自然规律,还怎么可能在同一个正常轨道上运行呢?所以大概最应该改变的就是他,只有他变了,他的生活才会变,他的家才会变,他身边的女人才会留下。
时代已经变了,所有的事物都在变,人也在变,而他几十年原地不动,所以他被社会淘汰了,被这个家淘汰了,被三个女人淘汰了,才导致他的生活变得一团糟。
这些年他对生活的理解和认知一直停留在做个规规矩矩的好人的表象上,他对自己、对生活的要求太低了,他不接触社会、不爱学习、不接受新生事物,他的认知还一直停留在吃饱穿暖的马斯洛需求的最低层次上,他没有承担起一个现代男人对家庭、对自己的女人和孩子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大齐又想起思静对他说的那句话,不要做个鸵鸟遇到困难总是把头埋在沙子里,做个顶天立地的男人,撑起一片天。
大齐终于想明白了。贫穷的不是缺钱,而是他的认知。不是因为物质的贫穷让他丢掉了三个可爱的女人,而是他认知的贫穷,让三个女人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他。
她们和他在一起没有安全感,没有快乐,没有一个强有力的肩膀可以依靠,大齐的这种不想改变和认知上的贫穷也让他自己一直深陷在水深火热之中。
最后导致他的生活只剩下无尽的煎熬和忍耐,没有一丝乐趣和希望,这种生活早已在根上腐烂,慢慢地侵蚀到树干、枝叶,如今已经变成一棵摇摇欲坠的病树,随时可能连根被大风刮倒,他必须从这种垂死的边缘中解F出来,要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意义、充满活力。
大齐一想起晓梦被带走时看他的最后那一眼,就觉得周身寒冷,晓梦那双眼睛似乎总是带着一种嘲讽在冷冷地看着他,这让大齐感到无比恐惧。
大齐决定改变,他要彻头彻尾地进行改变。
这件事情只能靠他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