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279447/4dee3ac894b7e22d.jpg)
天雨。了无生趣。
某人着了凉,发了烧,我担心又是羊了,昨天特意去买了抗原,今早一测,还是小队长。心头一落。
翻报。
新一期《随笔》到了,翻翻目录,觉得有好几篇文章是值得一读的。《随笔》比《读书》要好,文章写得通俗易懂,好读。有些文章,就是在讲故事,吴地人叫“嚼细话”。
其实,这样的文章才有意思。你写了很多理论的、拗口的东西,如果不是做学问,谁喜欢呢。
最新一期的南周,有篇文章,叫有些中年人赴港读硕,他们的目的并非是提升自己,而是为子女创造条件。读过之后,我写了一段读后感。如下: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让孩子留在中产阶层,有些家长利用政策上的设置,把自己的时间、精力、资本等条件转化为孩子的升学优势,赴港读硕,就是典型的一例,此所谓“鸡娃不如鸡自己”。
但这真的仅仅是在“鸡自己”吗?显然不是,真相是不仅是在“鸡娃”,而且是在更深层次上“鸡娃”。因为,这所做的一切,背景是“无法接受孩子未来去上大专或者三本”,也就是说,无法接受孩子的平庸。这实质上就是拿孩子去赌未来。
但事实是,并非每一个孩子都有出类拔萃的潜质。父母尽力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条件,出发点肯定是好的,但如果只是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实施,而不顾孩子自身的素质和意愿,很有可能会成为一厢情愿。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一旦孩子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无法实现父母的计划,那么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对所有的家长来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出人头地,但只要孩子身心健康,从事一份能安身立命的普通工作,也是一个可以接受的选择。与其鸡这鸡那,不如调整心态,坦然接受孩子可能的平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