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的力量来自“是”

“不”的力量来自“是”

作者: 大寶天天鉴 | 来源:发表于2023-08-02 20:11 被阅读0次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用成年人的眼光来看,会觉得他们每时每刻都在犯错误,出现各种问题,比如衣服穿得不合适,不好好走路,不好好吃饭,说的话很奇怪,大部分时候只有“我”,没有你和他……

所以为了帮助孩子,父母每天都在和孩子说“不可以”“不要这样”“你应该怎样”……或者,父母用各种方式替换“不”字,但表达的意思依然是你做错了,你要按我的话来做。

这种方法在孩子小的时候还有用,慢慢地,父母发现孩子会过滤那些“不”和“指导”,有时候充耳不闻,有时候左耳进右耳出,有时候嘴上答应行动却没有改变。于是,家长们就变得很焦虑,嗓门越来越大,“不”字越来越多,同一句话要说上好多遍才有可能被听到,甚至被听到也没有用。经常有父母抱怨:和孩子说了一百遍,他都听不到或者听不进去;提醒了一百遍,他还是置若罔闻;告诉他不可以这么做,他还是照旧犯错。父母简直不知道拿孩子怎么办好,最后就给孩子贴上一个“不听话”的标签。于是,就陷入了我们之前说的纠错模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越来越叛逆,父母的影响力越来越小。

我们在跟孩子们做交流时,他们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这样的:我妈(爸)这也不让做,那也不让做,按照我妈(爸)的要求,我什么都不能做了。听听孩子的心声,其实就能把问题看明白了:父母的“不”实在太多了,当“不”频繁出现的时候,甚至每时每刻都出现的时候,就没有力量了。

但父母也会解释说:我没有说“不”啊,我很多时候是和孩子讲道理,告诉他怎么做,怎么就成了都是“不”了呢?其实,有时候,“不”会以不同的面貌出现。

托马斯·戈登总结了12种沟通方式。在这12种沟通方式中,除了第七种和第十种,其他10种其实都是“不”的一种表现方式:

1. 命令、指挥、控制——告诉孩子去做某事,给他下一个命令;

2. 警告、训诫、威胁——告诉孩子如果他做某事会有什么后果;

3. 规劝、说教、布道——告诉孩子他应当怎样做;

4. 建议、给出解决方案或意见——告诉孩子怎样解决一个问题,给他建议或意见,为他提供答案或解决方案;

5. 说服、教育、进行逻辑辩论——试图用事实、辩论、逻辑、信息或者自己的意见来影响孩子;

6. 评价、批评、表示不赞同、责备——对孩子做出一个负面的评价或判断;

7. 赞扬、表示赞同——做出一个正面的评价或判断,表示赞同;

8. 归类、嘲笑、羞辱——让孩子感到自己愚蠢,把孩子归类,让他感到羞耻;

9. 解释、分析、诊断——告诉孩子他的动机是什么,或者分析他为何做出这样的事或说出这样的话,表示你已经看透了他的心理,弄清了问题所在;

10. 安慰、表示同情、安抚、支持——尽力使孩子好受一点,通过谈话让他摆脱不良情绪,试着驱赶他的情绪,否认他情绪的强度;

11. 调查、质问、审问——试图找出理由、动机、原因,寻求更多信息来帮助你解决问题;

12. 退出、分散注意力、开玩笑、转移话题——试图让孩子回避这个问题,自己远离这个问题,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用开玩笑的方式转移话题,把问题放一旁。

除了第七种和第十种,其余10种沟通方式的本质其实都在告诉孩子“你做得不对,你应该按照我说的去做”。

在亲子教育的互动中,要完全杜绝这10种沟通方式几乎是不可能的,何况有些沟通方式还是非常管用的。但是,当这样的沟通方式成为亲子互动的主要沟通方式,就会时时刻刻提醒孩子“你不行,听我的”,这的确会对亲子关系和孩子成长造成影响。

所以,在使用这些方法时,“度”的把握就非常重要了。

管理学中有一个“二八原则”,这一原则说的是一家企业80%的利润往往是由20%的顾客创造的。“二八原则”在很多领域都适用,用在亲子互动中,这一比例也是很恰当的。也就是说,一天中,父母对孩子用各种方式说“不”的比例要控制在20%,80%的问题都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来决定,或者通过肯定和鼓励让孩子觉得自己在掌控自己的人生。

就像戈登说的:当一个孩子正致力于某项活动时,放手不管是一种表达接受感的有效的非语言方式。很多父母都没有意识到,他们经常通过干涉、打扰、接手、检查和介入向孩子传达了不接受感。唠叨就是一种典型的不接受孩子的“不”。唠叨的背后是我不相信你能做好,你不能按照你的节奏和方式来做,你要按照我的想法做。唠叨不仅不起作用,还常常令人崩溃。

所以,父母的“不”能起作用的前提是在孩子可以容忍的程度内。换句话说,“不”的力量来自“是”,当父母大部分时候都表达对孩子的欣赏、肯定时,偶尔一个“不”字,才能让孩子重视起来,才能让孩子觉得你在就事论事地帮助他,而不是在故意挑他的错。

托马斯指出,孩子不会反抗成年人——他们反抗的是成年人夺走他们自由的企图,反抗的是成年人按照自己的形象改变他们或塑造他们的努力,反抗的是成年人的唠叨,反抗的是成年人强迫他们按照自己的是非观念行动。

所以,为了避免孩子觉得父母唠叨或者感觉父母天天在挑错,在用技能法帮助孩子之前,我们首先要去梳理哪些问题其实父母不应该管或者不需要管,哪些问题是父母一定要引起重视的。父母头脑中的大部分问题,很可能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父母的问题。只有梳理出那些真正孩子需要帮助才能解决的问题——这个比例不超过20%——我们才能更好地帮到孩子。

相关文章

  • 不的力量来自于是

    01 阅读《做对“懒”爸妈,养出省心娃》P156—198 收获1:“不”的力量来自于“是”,当父母大部分时候都表达...

  • 安静是来自灵魂的力量

    一座山从不喊出自己的巍峨,一面湖从不说出自己的浩瀚。一叶草从不与另一叶草攀比风雨的惠泽。不招摇,就是巨大的安静。从...

  • 安静,是来自灵魂的力量

    安静,是来自灵魂的力量。看到这句话,内心颇有感触。在这个喧嚣浮躁的尘世,又有多少人,是可以真正的让心安静下来的呢?...

  • 不屈不挠的意志

    不屈不挠的意志 (澳洲)达伦·波克 陈荣生 译 甘地有句名言: “力量并非来自于体力。力量来自于不屈...

  • 孩子成长的三种力量

    孩子的成长需要三种力量: 第一种力量是亲情的力量,来自父母和原生的家庭。 第二种力量是知识的力量,来自老师和学校。...

  • 浮躁的你不适合摄影

    静是浮躁的对立,而浮躁来自追逐的欲望安静是生命的力量,也是生命的艺术——张炜《安静的力量》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 来自偶像的力量是源于内心的力量啊!

    很不幸, 我也中枪了。 先前看到票圈内晒的一大圈感冒药的时候,还是蛮淡定的。现在也加入了感冒大军,成为其中一员。 ...

  • 无题

    没有人不辛苦, 只是有人不喊疼罢了。 别抱怨, 没有人会对你感同身受。 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喊叫, 也不是来自进攻,...

  • 来自他人的力量

    作为群居动物,我们很难摆脱他人对我们的影响。 下雨天,从你身边呼啸而过的车可能溅你一身泥点,从你背后走过的路人可能...

  • 来自贫穷的力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的力量来自“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opp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