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影视曲漫
关于《罗曼蒂克消亡史》的随笔

关于《罗曼蒂克消亡史》的随笔

作者: 69bbf8d1ea5d | 来源:发表于2016-12-17 20:06 被阅读170次

昨天写完劝阻各位务必别去看《长城》的文章,距离《罗曼蒂克消亡史》电影开场仅剩十分钟,匆忙推送,赶去影院。

肯定有不听劝阻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那是勇气,明知难下咽,执意要品尝,那是傻。

个人口味不同,有人就爱喝那糖醋味豆腐脑。

回到《罗曼蒂克消亡史》,观影期间,身旁一哥们边抖腿边自问,最后影片结束后,扔下一句看不懂呀。

程耳此前在发布会上,提过一句,永远不要低估你的观众,果不其然,是他高估了。

《罗曼蒂克消亡史》为什么有的观众会看不懂,说白了,就是太讲究了。

叙事讲究

此部分剧透丧心病狂,未观影者可自行跳过。

凡是稍稍用了些叙事结构的,并不是平铺道来的电影,总有人难以将零散叙事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时间轴,大呼看不懂。

这部影片的时间轴,从三十年代初期,到一九四九年。按照时间轴的顺序,第一个出场的是章子怡,风流浪荡的交际花,与男人偷腥坏了大佬的面子,葛优保了她的性命,送往苏州。

行驶途中,浅野忠信强奸了章子怡,与此同时,袁泉与老公感情破裂,入了戴公馆。

章子怡被囚禁在日料店的地下室,成了性奴。日本人与葛优的生意未谈妥,心生杀意,枪战后,有死有伤,浅野忠信佯装牺牲,葛优逃亡。

在后来,葛优得知二哥为出卖者,便欲杀之。阿娇自作主张,中枪身亡。浅野奔赴战场,欲杀章子怡,未能狠心,章子怡逃离生天。

日本战败,浅野成为战俘,囚禁于菲律宾。葛优找到章子怡,与其一同前往战俘营,寻找浅野为其复仇,杜淳枪杀浅野大儿子,浅野为保全小儿子性命,死在章子怡枪下。

1949年,葛优只身一人,入境香港。

任他插叙倒叙,把这时间轴理清了,你起码不会说看不懂了。

角色讲究

葛优

一出场,有头发的葛大爷,反倒有些陌生。举手投足个人风格极强,是硬派与雅派的糅合,喜怒不形于色,砍一只手,杀一个人也是儒雅风范,像那些江湖大佬一样,蒋先生,倪永孝,那都是端着的。

影片的角度,其实更偏向于葛优,站在葛优的角度去思考影片,你所看到的便是导演所想要传递的。

他所见的,逃亡的黑帮,相残的兄弟,落魄的明星,历经生死的风流女人,处心积虑的日本人,在战火灭了,尘埃落了,只身一人前往香港,安检的时候抬起双臂,江湖已在身后。

这像极了《美国往事》里的罗伯特.德尼罗。葛大爷,也配得上华语电影史上的罗伯特.德尼罗。

章子怡

许久没有在荧幕上见到章子怡了,我自始至终都很喜欢她,汪峰上辈子积了多少德才成了这辈子的美好。

章子怡生了一张电影脸,镜头前无需修饰,都显得精致,尤其是穿上旗袍,化作旧时代的女人,美得太纯粹。

影片中章子怡的角色造型神似宫二,可角色定位相差甚远。乱世下的浪荡女人,为情爱为自由,或者说是自甘堕落,阴差阳错成为性奴,罗曼蒂克的消亡笔墨都在她身上。

影片在饭桌上的戏份已经埋了伏笔,那一句,历经万千磨难,最后还是活了下来。的确是,失了自由,成为性奴,免于一死,手刃浅野。

她自称行尸走肉,起初只是贪恋情欲,在暗无天日下,求生欲让她最后寻得生机,手刃仇人。

影片中,灯光打在章子怡的侧脸,镜头特写肌肤,嘴唇,鼻梁,天然去雕饰,浓淡总相宜。

如果只让我选择一位女星的激情戏,我毫不犹豫会选择章子怡,她的神情由内而发勾着魂,早在《茉莉花开》我就被勾去了。

浅野忠信

贯穿影片的人物便是浅野忠信,影片一开场便有旁白介绍他,着大褂学礼节,说上海话的日本人。

浅野的角色维系着影片的发展,也是最能体现时间轴的人物,与其他角色以及主线叙事关联较多,而浅野的表演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上一个镜头不苟言语,下一个镜头兽性大发。

浅野的角色始终保持着一种可怕的冷静,居住上海娶妻生子,他时刻警示自己切勿动情,使得自己保持冷酷。镜头转换交代,在地下室,只有性与食物,维持简单与残忍。

可是影片中仍表达出他情感复杂,杀人前与妻子相拥,为保全儿子向同胞开枪,一念之差不杀子怡,为保全儿子死在枪下,这个角色的戏剧性更强,是影片矛盾点的主心骨,浅野的表现完成度很高。

优秀不分国度,镜头面前只有演技。

其他人

这部电影是一部群戏,人物较多,可并非无用。每一个角色都有其准确的定位,都有其解释剧情或者推动剧情的作用。

阿娇饰演的是烈女,深爱葛优,为其解衣脱鞋,侍奉起居,打算为其解难,死于非命,侧面凸显葛优角色的无可奈何。

杜淳可真出彩,长袍圆帽英俊极了,冷峻平和的杀手,杀人越货只讲究往返的车费,潜伏多年,用自己的为人处世,将生死置之度外,最后穿回一套军装,活到最后。

袁泉最好的戏份是与闫妮的对手戏,情绪铺垫到落泪,看不出破绽。

影片结束后,许多人觉得袁泉的角色无关紧要,的确,电影交代的不够清楚,袁泉其实只是一个过渡而已,被子怡抢去舞台剧的角色,丈夫懦弱离她而去,在重庆念叨着上海的好,导演也借她的台词,对观众说,这片看不懂,是给下个世纪的人看的。

王传君与杜江的戏份,有趣的很,王传君其实应该有更宽的戏路,拿捏角色也很好,可能只是关谷的角色限制了,希望以后有好的角色可以厚积薄发一番。

杜江的眼睛像两盏灯,大得出奇,将小马仔的天真迟钝演绎地很讨喜,与妻子霍思燕的邂逅,可能是这部电影里,最纯粹的罗曼蒂克吧。一个童子鸡遇到风尘女,台词也致敬了喜剧之王,我养你啊。

闫妮人到年纪,脸颊有些发福,不过戏仍是很到位,导演对于细节之处诠释角色,十分讲究。中枪的王妈,临死前,仍将钥匙取出放在桌上,再小的角色镜头里也满是戏。

制作讲究

整部电影就是那种我想看到的旧上海,新式的东方巴黎,马路四通八达,雕花木椅喝茶,长袍礼帽马褂。

这边杀着人,流着血,那边提着长袍躲着步子,每一步端庄大气,不匆忙不丢范。

顺便提一句,稻田里,章子怡被浅野强奸,那辆蓝色的老爷车,真好看。

程耳绝对是一个精细做电影的人,每一帧画面的构图都很漂亮,恰到好处迎合剧情的景深变换,画面很美,像上海女人的绸缎旗袍,印象最深的是灯光打在子怡脸上那一段,枪杀后地上的血和浅野妻子的脸。

配乐简直太美了,尤其是那两段英文歌,有着十足的宗教感,像圣歌,像悬在半空,空灵动人,一下子就把情绪酝酿到位了。

整部影片的仪式感与分寸感,贯彻始终,人物都端着范儿,言语不多句句简练,我喜欢这种无需多说,自由气派的片子,像《一代宗师》,像去年的《师父》。

端着的电影,讲究的多了,故事自然显得涣散,程耳也许顾忌到这一点,可是仍相信观众可以接受,接受剧情上的单薄和脱节。

无关紧要,因为我去年看了《一步之遥》,同是旧上海的年代戏,《罗曼蒂克消亡史》要易懂连贯的多,姜文那才叫故作高深,卖弄情怀。

程耳是一个不知名的导演,比王全安看着更猥琐,像九十年代的流氓,为拍电影快绝了顶。至今为止,只有四部电影,进入院线的只有《边境风云》与这部《罗曼蒂克消亡史》。

简历空白,名气不大,自己写了一个本子,怎么就能请来如此强大的卡司,用程耳的话说,他们都是看了剧本,决定出演的。

这股傲气也是自身才华与华谊公司给他撑着腰,幸好华谊兄弟赏识他,愿为他做嫁衣,与老谋子在同一天上映,争同一口羹。

程耳是不可多得的新一代优秀导演,我只看过他的两部电影,风格统一,强调质感,黑色且直接的,话不多气够足,有着耐心,细致打磨,绝不求快但求精,我很喜欢。

程耳是个电影的讲究人,讲究人做讲究事儿,《罗曼蒂克消亡史》是年末的惊喜,是今年我的华语十佳。

希望程耳继续讲究着,像一块招牌,早日镀上金。

希望章子怡以后多一点激情戏,嫁给汪峰了,也别冷落了我们观众,你依然是最迷人的女演员,没有之一。

再过十年,想必后辈人会像如今怀念朱茵,邱淑贞,王祖贤那样,怀念如今你的美丽。

每一个看完我文章的人

我都满怀感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罗曼蒂克消亡史》的随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oqa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