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文百八课》
这是一部侧重文章形式的书。
国文课里读《项羽本纪》,所当着眼的不应只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应是生字难句的理解和文章方法的摄取。
故事是听不完的,学习英文才是目的,不论国文,英文,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找,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
文章是读不完的,与其漫然地瞎读,究不如定了目标来读。
那么为什么要读《七十二堂写作课》?
1.指导自己的写作。
2.服务于自己的教学。
第一讲:文章面面观
1.文章是记载世间事物、事理和抒述作者意思、情感的东西,每一篇文章都有着内容和形式的两方面。
文章的内容——源于生活经验
文章的形式——探究的材料即所读的文章
中学的学习:阅读的学习和写作的学习——非从形式探究不可。
取少数的文章来精读,学得文章学上的一切,这才是经济的办法。
2.拿到一篇文章,可以从以下7个方面分析。
第一、文章的体制
第二、语汇的搜集
第三、文法。句与句的组合
第四、修辞
第五、鉴赏与批评
第六、风格
第七、章法(从开端到结尾有什么脉络可寻?有否前后相关联的部分?哪一部分是主干,哪些部分是旁枝)
第二讲 文言体和语体
文言体和语体:文言体(文言文)和(语体文)以通行的口语写成的文章,又称白话文。
第三讲 文言体和语体的区别
一、由简单到复杂。(如“道”——“道德”、“道路”)语体用字比文言体繁多些,但是字所表达的意义比文言体明确些。
二、由繁复而简单。(我——吾,余)在词的范围上,语体比文言体简单的多
三、古语到今语(说-曰)
第四讲 作者意见的有无
我们读文章的时候,要留心哪些是作者的报告,哪些是作者的意见,以及作者在文章里究竟有他自己的意见没有。
作者的意见,单独为一章,足见其重要性。我自己读文章的时候,更多的是一口气读下来,为了完成一周一本书的任务而已。免不了走马观花,只偶尔在感兴趣的地方停下来,做一点观看。那么为什么要留意作者的意见呢?是明确态度和立场?明确文章的主旨所在?
第五讲 文章的分类
前一秒,我还在纳闷为什么“作者意见的有无”会单独作为一讲,而第五讲就给出了答案。看来自己思考的方向还是跑偏了,没有抓住这本书的主旨:这本书是关于文章“形式”的探讨。
最基本的分类法把文章分为两种:一种是作者自己不说话的文章,一种是作者自己说话的文章,前者叫作:记叙文;后者叫作:论说文。
记叙文——记事物的形状,元素
叙述文——叙事物的变化经过
说明文——说明事物和事理
议论文——评论事物,发表主张。
哪一种成分较多,就属于哪一种。
第六讲:普通文——应用文
第七讲:书信的体式
第八讲:书信和礼仪
第九讲:书信和诸文体
第十讲:记述和叙述
前者是空间的,静的;后者是时间的,动的。用比喻来说,记述文是静止的照片;叙述文是活动的电影。
第十一讲:记述的顺序(空间)
记述文可以说是作者对于某事物观察的结果,观察的顺序就是记述的顺序。(着眼于位次,着眼于特点)
第十二讲 叙述的顺序(时间)
1.叙述文写的是事物的变化。
2.记述文是止水,叙述文是流水。时间是叙述文的重要元素。时间这东西是无始无终,连续不断的,如果严密地说起来,任何一件细小的事情都和永远的过去和永远的将来有关。我们叙述一件事情,须用裁剪的功夫,从无限的时间中,切取与那件事最有关系的一段。从那件事开始的时候写起,写到那件事完毕的时候为止。而对于切取来的一段时间的各部分,也不必平等看待。
第十三讲 记叙的题材
记叙和叙述都是以事物为题材的。那么选取题材凭什么做标准?
两个标准:1.事物本身的不平凡、
2.事物本身是平凡的,但是作者对于平凡的事物却发现了一种新的意味。
总结:从来会写文章的人,可以说,大概是能从平凡的事物里发现新的意味的人。新的意味是记叙文的题材和生命。事物新的意味,要观察和体会才能发现。所以观察、体会的修炼,是作记叙文的基本功夫。
第十四讲 材料的判别和取舍
1.新的意味:(1)某种新的知识
(2)某种新的情味
(3)某种新的教训
2.选材的依据:(1)依据文章的意味(科学,文学)
(2)分析意味
(3)材料有大小,大并非最重要,小并非不重要
第十五讲 叙述的快慢
叙述文所写的是事物的变化、经过。
叙述的快慢,也即叙述的详略。言而总之,占中心的部分该慢,不重要的部分该快。
第十六讲 叙述的倒错
为突出文章意味,不一定按照时间的先后叙述事物,可以倒错,但并不是徒乱秩序,胡乱的倒错。
第十七讲 过去的现在化
何为“过去现在化”?对于过去的事用现在的说法来写,旨在激发读者的兴趣。任何文章,都预想有读者,一切所谓文章的法则,目的无非是便利读者。
第十八讲 观点的一致与移动
第十九讲 日记
1.凡是文章,都预想有读者。日记的读者就是作者自己。所以日记是赤裸裸的自传。
2.日记的写作目的:
第一是备查检;
第二是助修养。(我们读历史,可以得到鉴戒。日记是自己的历史,赤裸裸地记着自己的行事,随时检阅,当然可以发觉自己的缺点所在。)
第三练习写作的基础。
第二十讲 游记
1.游记和日记不同,要有预想读者。目的借文字“引人入胜”。
2.日记和游记都是生活的记述,日记以时日为纲领,游记以地域为纲领。
3.写作这行动的时候要和境地的光景有关联。写境地的光景的时候也要和作者的行动关联。
第二十一讲 随笔
1.何为“随笔”?写述随时随地的片段的生活的,都作随笔。
2.随笔和别的文章不同:
(1)形式上不拘泥于全篇结构
(2)题材上发端于实际生活
(3)一切文章都需要新鲜味,尤其是随笔。
建议:好的随笔所着眼的常是一向被自己或一般人所忽略的方面,平凡的生活中不知蕴藏多少新鲜的东西,等待我们去自己发掘。学写随笔的第一步功夫,就是体察、玩味自己的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上作种种发掘。
第二十二讲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文章读到这里,就有一些吃力了。感觉前二十二讲的脉络不是很清晰。这一讲,要求读者在读文章时,要辨别哪些是作者的间接经验,哪些是作者的直接经验。我不知分辨的意义何在?但我深知,人的经历和经验有限,我们只有通过书本或旁人口头上去获取更多的间接经验,来丰富自己的文章。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想也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最好的阐释了。
第二十三讲 间接经验的证明
第二十四——二十六讲 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立脚点
1.第一人称文章好比:独白 写出自己
2.第二人称文章好比:对话 特定的人物
3.第三人称文章:客观的态度 全知态度
第二十七讲 叙述的场面
叙述文中,一段连续的时间和一个特定的空间为一个场面。选择场面的标准:一要看事件的全经过中,哪些是主要部分。
二要看人物关系中,哪些是主要人物。
第二十八 事物与心情
第二十九 情感的流露
第三十讲 抒情的方式
抒情方式大概有两种:一种是明显的;一种是含蓄的。一篇抒情文可以兼用两种方式。
第三十一讲 情绪与情操
1.情绪:显然可辨,渐归消退的感情。
2.情操:强度很低的感情,低到连自己都不觉得,但比较持久,也许终身以之。
第三十二讲 记叙与描写
描写是记叙的精深一步的功夫。描写的对象也是事物,离开事物就无所谓描写。
描写——来自绘画。写作的人把文字作为彩色,使用着绘画的手法,记叙他所选定的事物,使它逼真,使它传神。这就是写作上的描写。描写最粗浅的方式是使用形容词和副词。
第三十三讲 印象
印象——来自心理学。从外界事物所感受到的感觉形象,深印在我们脑海里。
描写事物在于能捉住印象,收得印象在于平日多所经验。从经验中收得印象,把印象化为文字,这是作者方面的事。从文字中收得印象,因而增加自己的经验,这是读者方面的事。
第三十四讲 景物描写
第一、要选定自己的观点
第二、捉住自己的印象。(眼睛怎样看见怎样写,耳朵怎样听见怎样写,内心怎样感念怎样写)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一片叶子和花上。”——视觉的印象
“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听觉的印象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意识界的印象
第三、描写需具体。如不说“寂静”而说“什么声息也没有”。
第三十五讲 人物描写(内,外)
第三十六讲 背景
背景——出自戏剧。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第三十七讲 记叙文和小说
小说就是记叙文,但又有别于记叙文。据实记录的记叙文以记叙为目的,只要把现成事物告诉人家,没有错误,没有遗漏,就完事了。出于创造的小说却以表达作者所看出来的一点意义为目的,而记叙只是它的手段,这是记叙文和小说的区别。
第三十八讲 小说的真实性
我们应该记着:小说是作者创造出来的,决非依据事实写述的记叙文;可是小说是真实的,这真实系指对于人生和社会的表现和描摹而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