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手机突然来了一个信息,一看是家长发来一张作业的截图,图上孩子答题是:文中的我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我发现孩子这个答案写出,并没有真正领会到这篇短文所表达意思,所以就回了一条信息:让孩子再看一看文章。
一会儿家长又发来一条信息:说孩子和爸爸在家里争执:孩子说,有活泼可爱这个词,而爸爸说,这四个字不能放在一起用,用的话,中间要有一个顿号隔开。妈妈发信息给我,说不是问答案是否正确,而是想让我评判一下,谁是谁非。
我一看,有点愣住了,父子俩在家里争论的就是这个词是否有,中间该不该加一个逗号。这个争论的意义是什么?孩子赢了,可能会轻视爸爸这个词都不知道;孩子输了,那以后还会再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思考吗?因为,他可能每一次想新的词语的时候,都会想,爸爸会不会说我的这个词不对,唉,还是不要想了吧!这样长此下去,孩子就不会再放心大胆地区思考问题了。
孩子的成长,注定是一个摸索探究的过程,父母在此过程中,如果不停地跟孩子较真,纠正他的错误,提点他不到位的地方。时间一长,孩子就不敢去做、去想,什么都听父母的,那么他就不会长大,就不会有自己的想法。
所以,面对孩子的表现,只要不是大的错误或大的方向不错,做父母的真的不必事事、时时与孩子较真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