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都是服务业,都要舔。
这句观点鲜明,带着绝对结论的大白话,像一声惊雷一样震醒了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的社会人,尤其是毕业多年的老职场人。
中国的应试教育,把一大批受教育人群,粗暴地分为文科生和理科生,即便你交叉喜欢某些学科,你也只能学习规定好的文科学科或理科学科,并不断提升分数。在一切向高考看齐的几年间,基本上是不允许个性和兴趣爱好出现的。这种功利性导向会成就一批人,也会伤害一批人。当这群学生进入大学之后,经过4年的融合学习,走入社会,变成劳动力时,背后的差异性会逐渐在工作中展开。
文科生都是服务业,这句话见仁见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和观点,整个社会也有大数据意义上的结果分布。只是这句话背后,有关学校教育、自我学习与工作就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思考。
对国家来说,学校教育需要统一且标准化,以便人才选拔和后期培养;对社会来说,学校教育过程过长,验收教育结果的时间过于靠后,基本属于被动接受,自行改造的无奈甲方,尤其是学科专业类教育,教材内容与社会所需脱节严重,只有通过自我或家庭教育填充得到一定的弥补。对个人来说,当自己不能主导自己感兴趣或想要学的内容时,我们只能试着在规则内腾挪,妥协。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在学校教育或是未来就业时,自我学习都非常重要。它能帮助你个性化学校教育;同时,在妥协选择的基础上,慢慢扭转工作就业的方向,成为自己职业人生的主人。
当下或未来的社会分工,既有一技之长的技术流,也有各类资源的拥有者,还有一批人攒局者、协调者。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需求和做事的线索,不论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都可以。这些角色既可以单纯的做深技术,做大桥梁,也可以试着做自己的老板。如果非要把过程中的人情世故,成事之旅叫做舔,也是可以的。但叫什么是之于自己的内心,你可以称之谓舔,也可以称其为成长。与其丑化这些努力,为什么不能稍稍给自己正向积极的心理暗示,向前看,向上看呢?
理科生天然的带有一些技术属性,更多地承担社会上一些技术工作,一旦解决,立刻能显化其价值。技术含量越高,价值越稀缺,话语权越大。但不论是纯技术研发,还是带有技术性质的执行者,所面临的挑战和劳累也各有感知。前者是源自探索和试验的不准确性和高竞争性,后者是对技术项目任务可持续性和替代性的隐忧。拥有一技之长,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现实世界相对会获得更多礼遇和尊重,在当下这个不确定性如此高,社会流动性如此大的时代,我们想要更为确定的安全感的工作和专业,就可以理解了。然而,不管是理科的小傲娇,还是文科的服务舔,归根结底,我们想要的是工作带来的尊重、自由、荣誉和成就感。这些才是激烈讨论背后大家真正关注的需求要素。
因此,不论文理,都要练就自己的本事和长处,尽可能多增强自己的能力,吸收各种知识,提升自己的客观价值,尤其是稀缺或不可替代的价值,能给他人带来益处的各类价值。这些价值中,有些是即刻的,看得见的有形价值;也有缓慢的,看不见的无形价值。总之,我们能做的,就是尝试着不断了解自己,在大量尝试后,找到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东西,打磨它。最后,在机会来临的时候,恰当从容地展现自己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