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的腰包鼓起来了,兜里有了货,精神头就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便成了每一个国民的心愿。对于以前饥寒交迫的普通老百姓来说,“旅游”这个词在他们的思想和语言上是基本上不存在的。现在国内外的旅游,早已成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闲聊话题了。
人们出去多了,旅游中的文明现象便突显了出来。有人便说中国人素质差没文明,我想“文明旅游,旅游文化”对于国民来说需要成长、沉淀,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就像祖国从贫弱走向富强,人民从饥饿到温饱走向富足一样,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中的文明现象也是如此。
十五年前的五一假期,我带领孩子们到唯一的游玩点人民公园去,除了花草树木湖水荡舟小桥流水外,就数动物园最让大人孩子流连的去处。这倒让我忽然想起姜昆说的相声《虎口遐想》来,那时确实没有可游玩的地方,所以更别提“文明旅游”了。吃剩的果皮垃圾随处扔,那么大的公园只有一个共公厕所,大小便在隐藏的小树林间随处可见。后来我们又转到大沙河游玩,河水如镜,清澈透亮,堤岸杂草丛生,生活垃圾破烂塑料随处可见,就如乡间庄稼地的排水沟一样并无二同,只不过河道宽些,水多些罢了。
几年后为赶潮流,上过北京去过洛阳旅游,文明出游便常被灌进耳边。论环保、讲卫生、讲文明等旅游招牌到处可见,旅游中的文明现象当然就好多了。偶尔也会在知名的景点见有“某某到此一游”的题字,不免觉得有点好笑,倒想起沈老在《桃源与沅州》中写的“巫峡神女”之类所题的艳诗和钱老在《围城》中的“与王美丽所留的印记”来,其实这就如一碗白米饭落上了蝇子屎似的,没有什么意义。不过现在这种现象早已不存在了,因为有手机照影录像发朋友圈共同分享,谁还多此一举留字纪念呢。
我有个邻居在海南开诊所发了财,见面一聊天话题很快就会转移到旅游上。她人长得笑容满面,说话快人快语又响亮。全国各大景点都跑遍了,出国也去了好多国家。我说:“人家评论咱中国人旅游素质差,随便丢拉圾,公共场所大声说话。”她哈哈一笑说:“咱们国人第一次出去游玩就该那样,我们要让他们知道,中国人再不是以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贫苦形象了,我们有的是钱,有的是自豪,我们就是要在他们面到扬眉吐气。一百多年前他们不是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吗,我们就是要大把花钱让他们瞧让他们眼红。”她爽快的大笑着,“看现在,他们到处写着welcomeChineSe(欢迎中国人),看到中国人他们就会说Chinagood,ChinaOK,然后伸出大拇指,哈,这才是中国人的自豪。”说完又是开心地大笑。最后她说这几年早变了,现在提倡文明出游,每个人都代表着国家的形象,不能让他们小瞧,咱们有的是涵养和自信。
去年夏天,我又去看漯河的母亲河一一沙澧河,这是沙澧风景区建设好以后第一次去游玩。走进沙澧风景区,虽然我在电视上欣赏过她的绮丽风光,但还是被眼前的美景所惊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色也不过如此。叫不上名的各色花草树种葱郁旺盛,花团锦簇,五步一景,十步一观,亭台楼榭,小径通幽;河水如练,碧波荡漾,蓝天白云沉腻其中,游船荡舟好似在云中穿行。河堤树木葱笼繁茂,给人以山青水秀之感;两岸高楼林立入云,让你觉得这座小城的繁华荣盛。人们徜徉流连于其中,就如行走在画中一样。
洁净的广场,青青的绿地,分类的环保箱随处可见,洗手间的标识人文贴心。那身着环卫服装的清洁妇人,来往在景区里悠闲自在,好似游客一样。就在我欣赏这如诗似画的湖光山色时,忽然听到咣当一声,一个空瓶易拉罐从上梯滚落下来。我看到前面陪伴小女孩游玩的妇女,紧走几步捡拾了起来。上面那位小伙子扬着手机说:“对不起呀,接电话不小心掉了。”那妇人朝他挥了挥手笑了笑。小女孩抢过妈妈手中的空瓶说:“妈妈,让我去,让我去放回收箱里。”那粉红的笑脸像太阳一样灿烂可爱。我好像看到旅游中的文明之花处处绽放,小树苗终会长成参天大树。
是呀,国民在旅游中的文明素质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就如一个有修养的书香门第的子弟一样:上一代人目不识丁受尽贫困欺苦,发誓就是从牙缝里挤也要省出钱来供养出一个读书人来,第二代“学”有所成通达明理,知晓读书的可贵,家里就以收藏书为荣,下一代人受父辈的言传身教,又被书香浸染熏陶,自然而然会成为一个具有贵族气质的有教养的人。
所以,国民在文明旅游中的文明现象需要在旅游文化中沉淀:逐渐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强到完善,最后开花结果,走向成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