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开篇第一章“上古天真论”有一句: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大概可以解释为:
所以说,人们可以心志清静安闲,少私寡欲,心情平和而不忧虑,形体辛劳而不倦怠,使体内的真气和顺,每个人顺着自己的心愿,都能达到满足。人们吃任何的食物都感觉到美,穿任何的服饰都感到舒服,喜欢自己的风俗习惯,不论社会地位的高低,都互不艳羡妒忌,这些人可以说朴质而不浮华。
一直对这个“志闲而少欲”存在疑问。少欲好理解,为什么要“志闲”?为什么志闲就可以少欲?闲,到底什么意思?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一种解释来自“徐文兵对话梁冬”。徐文兵的解释是说:
所谓志闲,就是说你要把过去那种沉重的记忆放一放,不要老纠缠在过去那些特别不好,或是特别牛的事情当中。"好汉不提当年勇"。还有的人整天生活在幻想中,想着我将来要做什么事。这些都是没有活在当下的表现。
也有人把“志闲”解释为“没有过高的志向”。感觉这些解释都没有很牢靠的理论依据。查《古汉语词典》,“闲”字第9条解释:“空,空虚”。例句,刘克庄《水调歌头》词:
向来幻境安在,回首总成闲。
看来,《古汉语词典》的这一条可以作为以上解释的理论支持。很无奈地,“志闲而少欲”大概还是说:不要(或少讲)理想(或称为:放空理想),则可做到少欲望。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教学经验告诉我,一位年轻人如果没理想,他(她)踏入大学的第一天其大学生活已经以某种意义结束了,无可救药地在四年的迷茫中走向下一个迷茫。无一例外!所以,对这个解释我颇有怀疑。
直到突然有一天我想起《庄子.齐物论》的这句话:
大智闲闲,小知间间。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解释:
闲闲,广博之貌(释文引简文帝说)。间间,细别的样子。
《庄子注疏》(郭象注,成玄英疏):
【疏】闲闲,宽裕也。间间,分别也。夫智慧宽大之人,率性虚淡,无是无非;小智狭劣之人,性灵褊促,有取有舍。
以上两种解释共通之处在于,“闲”不是“空”而是“广大”。那么“志闲”就不是解释为“无理想”,而应解释为“志向远大而广博”。“志闲而少欲”可理解为:
志向远大而广博就可以少私寡欲。
考虑到《黄帝内经》与《庄子》都同为道家,此解释可信度较高。可惜在老子的《道德经》中没有找到与“闲”字相关的例句。
“志闲而少欲”,愿与众师友共勉,此记。
黄帝内经2017-05-31草
2017-06-17修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