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自我批评与自我反省。
对于如此敷衍的完成本次共读主题营,我感到非常抱歉。
对用心准备这次共读主题营的管理组,对关照着我的小伙伴们感到抱歉,更对我自己感到非常抱歉。
我没有利用好这个机会,发挥出它真正的价值。
还是先解释一下吧。
其实我对共读主题营还蛮确信的,我是要参加的。
但事实上,最近一段时间,我处于持续忙碌的状态。
练琴、学舞,工作上还额外耗去了每周至少两个晚上的时间用于合唱排练。另外工作上还有一个考核考试需要准备。
内心对于时间的占用,一直非常焦虑。
而在这种焦虑下,我做了什么呢?
晚上很晚回到家以后,我躺在瑜伽垫上意思着做一些运动,然后开始看剧、看综艺,搜罗电视节目。
大概就是那种补偿心理作祟。
总之,等待我做的事情很多,但是我反而耗费了许多时间在那些无聊的事情上。并且低效地进行日常,一直持续到十一点以后,甚至凌晨十二点以后。导致我的整个状态持续走低。
在中期,我已经无法按照计划在前一天阅读完章节内容,然后在第二天早一些的时候完成了。
虽然我在合唱练习的空隙里,还在拿着书抓紧时间阅读,看起来很认真的样子。但我本可以在回家以后赶紧把第二天要输出的内容看完,以便第二天能有充分的准备。
大概是因为前面两期都参加了。只要在规定时间完成就可以了,这种想法会在潜意识里出现。
《见识》是一本好书,我非常非常喜欢。也读完了,按照规则输出了。
但是,我骗不了我自己。我太敷衍了。
很抱歉。我没有做好。
以前,我读过部分《硅谷来信》的内容,对吴军这个人,印象非常非常好。
我觉得他是一个头脑聪明、学识渊博、认真诚恳、丰富有趣而且很有涵养的双商在线的成功人士。而且他的表达能力很强,所以读起他的文字来,让人既舒服又很有获得感。
这次共读主题营能选到吴军的《见识》,我更加没有理由不参加。
等到真正开始阅读以后,我更加对他推崇备至,并向许多朋友推荐了这本书。
我实际上并没有把这本书读透。所以接下来,我会再重读精读。
在这里,只能简单说一下,我收获最大的地方。
第一个是谷歌的OKR。
之前有听过樊登介绍OKR工作法。听了大约两三遍的样子,知道,但是印象不深。
这次在《见识》这本书里,吴军以他自己为例,展示了OKR目标管理的具体操作。
这种表格的展示,给我印象非常深刻。
他不仅展示了实际的使用方法,而且让我看到了他的生活态度。
他的目标是什么,他对哪些事情在意。其实都通过这个表格反应出来了。
当时我就想,我也要做一个OKR目标管理的表格。看看我到底想要做些什么,我又会为此付出什么,实际又能做到什么程度。是否能如愿完成目标,还是只是口头上一说。
嘴上说说的目标,也许并不是内心真正愿意去做的事。就像我们都希望自己方方面面都能做的完美,但实际上,我们有很多人性的缺陷。比如我的懒惰,我的贪心。
第二个是精简。
吴军在很前面的地方就提到,少做事。
我们都以为他是一个能同时做好许多事情的人,连知识巨商罗胖都这么认为。
但是吴军对于“如何能兼顾许多事情”的看法是,少做事,砍掉那些可以不做的事情。
对于我来说,贪婪是我最大的问题了吧。
我总是贪心地想要学许多东西,做许多事情。但我的先天条件摆在这儿,我的身体条件不够好,我的睡眠需求比较长,我的精力储备不那么充裕。
我在体能精力上,其实比大多数人都要差一些。
也许在别人看来,我超有劲头,下班后还去学钢琴,周末经常去听讲座,还要去跳舞之类的。喜欢烘焙,经常做好吃的零食甜点。偶尔,还会写写东西。业余生活很丰富,看上去过得特别有意思。
其实,我家里一团糟,除了自己看上去挺干净以外,家里就是个狗窝。其实,我做事常常心不在焉,一直焦虑还有好多事情没有做。
我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坚持读书营每天的作业了。
是真的没有时间吗?并不是啊。
我还看电视剧,还会为了一个爱吃的食物抽两个小时来回去买。我只是倦怠了。
我过得很累,但是并没有过得很好。
我看到奕晴分享时大概是说,你想想自己有没有用心去做好。
什么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我连普通人的努力都没有做到。
我在半路迷失了。
我以为我在按自己的想法生活,其实我并没有好好做啊。
现在我想说,不能做好的话,不如放弃吧。
少做一点不会死,把能做好的事情做到极致。
接下来,我会进行调整。
再次忏悔。这次,我没有做好。很抱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