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清大师把通讯录清理了一下。发现很多以及有段时间很交流比较多的人,几年也没怎么说话了,还发现有的没及时回复信息就有了误会。
有人看你几天没回复信息,会留言说你太辛苦了,不容易…有人会觉得你怎么变了…
你看,同样的事情,每个人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有时候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中,你自认为是最亲最熟悉的人可能会伤害你最深。
如果不熟悉就没啥杀伤力,也更不会计较啥。常常感叹人性的复杂与幽微。(包含自己)
对别人再好,别人未必有丝感谢,还是要有边界感,否则最终会吞噬你。当人得到得太容易,会觉得理所当然,会觉得你的知识经验资源不值得珍惜,也就给了别人伤害你的机会。
其实微信好友多的人,有时候发微信私信,真未必能及时看到每条微信私信,很容易覆盖淹没了。发圈也就立马退出了,如有要事打语音或公众号朋友圈留言倒是不易错过的。
谁也无法做到完美,又不是人民币。谁也不敢说自己做到绝对高尚。不同的朋友陪我们走过不同的岁月,有人陪了一程,有人相伴一路,都应该心怀感恩。
熙熙攘攘的人间,我们来过,走过,写过…热热闹闹的互联网江湖,每个人都在奋力拼搏,数据流量,名利永远追逐不完的。
只同别人学,只和自己比,这是我当年写作一年时,发表在人民网的夜读公众账号的文章标题,也成了我多年的口头禅,再次提醒送给自己。
允许别人做别人,允许自己做自己……
同老友聊天说写起作是“软子刀杀人”,特烧脑细胞,很心费力。她表示很认同。自职由业者看似自由,但无又时无刻在不焦之虑中,如何克服惰性,保持持续自律,这简直是人反性的事呀!新的一年,做个皮实的人,不列什么梦想清单,目标计划了,因为计划往往不如变化,过好当下 此刻……
作者与平台,作者与读者,人与人之间,人与书之间都是双向选择,都是因缘聚合,能量频率磁场的碰撞。有人在a平台不错,有人在b平台还不错……
快手,小破站、磨铁中文、紫薯网站、晋江文学、红袖添香、七猫小说、番茄小说、飞卢小说、纵横中文网、橙瓜,小宇宙等。
市场上的内容平台多到数不清,有的听都没听过,有的听过但从来没有使用过,照样有一拨人在上面赚得盆满钵满。
如同我在简书写作已经是第9个年头了,但是依然有很多文字爱好者,不知道简书是什么玩意儿,很多新朋友一听简书,觉得特别很陌生。
最近我听几位00后的小博主讲得物平台挺火,类似于小某书。种草带货,社交电商,内容电商这是大趋势所在。
昨天看到关注的博主文章有一段话:
人不自己拓展知识的边界,不亲自参与做更多事,光听信息是没用的,因为当信息在你的认知边界以外的时候,你听了等于没听,这个信息等于噪音。
只有信息跟你的认知边界有重叠区域的时候,才能引起你的注意,引发你的反馈,进而有一定可能导致行为。
我想起在2019年至少有3位比较熟悉的简友给我种草钻贝,但凡谁在我面前一提,我就沉默不语,要么就转移话题,本能会有反感。
主要是因为对于文艺平台改革的不适应吧!好像与自己内心的那点情怀味背道而驰了。
同一批写得好的不少作者都纷纷离开,所以有人给我分享平台新的体系政策,内心是莫名排斥的,也充满着悲观和消极思想……
直到2021年,终于懂了平台新的运营逻辑知识,也明白了也许正是因改革才使平台在浩瀚的互联网家江湖里存活了下来,在风风雨雨中已走到了12个年头。
于是,我在2021年2月成为持50万资产的合伙人,2021年11月持钻300万。
从抵制排斥到接受,也是我个人认知的改变,对新事物的逐渐接受。
如同上面那段话,再好的信息和你的认知没有重叠的时候,你会当作是噪音。
新的一年里,不断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每天读书,每天写文,快乐生活,努力赚钱养活文艺梦。
“我们这一生,一直在路过。
路过年少轻狂,路过踌躇满志,
路过困顿迟疑,路过深渊谷底,
路过功名利禄,路过爱与背叛,
路过大梦一场,路过自己的一生。”
(早起碎碎念意识流)
从来没有充过简书会员的,加入我们的会员交流群,群里面有20多个简书合伙人,至少有50位以上的写作非常优秀又持续输出的友友们,大家在一起交流写作副业,创业成长。点击齐帆齐会员邀请链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