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应麟《困学纪闻》中提出质疑,其言曰:
赐襄公岐以西之地,襄公生文公,于是文公遂收周余民有之,地至岐。岐以东献之周。《诗正义》曰:郑氏《诗谱》言横有周西都宗周畿内八百里之地。则是全得西畿,与《本纪》异。按终南之山,在岐之东南,大夫之戒襄公,已引《终南》为喻,则襄公亦得岐东,非唯自岐以西也。《本纪》之言,文公献岐东于周,似秦之东境,终不过岐。而春秋之时,秦境东至于河。明襄公救周,即得之矣,《本纪》之言,不可信也。
王氏为宋代有名之学者,其历史眼光极为犀利。他根据《诗经》说岐山东西、宗周畿内八百里之地,在秦襄公时即基本上为秦所有,可谓卓识之论。
西京既已变为秦襄公的势力范围,襄公又为平王的死对头,则平王东迁洛邑,并不是避犬戎,实乃避秦,可以断言矣!
综观太史公记述西周之亡及平王初时事,均未能得其实。并且,其行文处处偏袒嬴秦。比如,平王东迁,明为避秦,而史称避犬戎;平王即王位,明赖晋、郑,而太史公却说秦襄公以兵送之;平王既东迁,西京近畿明为秦襄公所取,而史曰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岐西之地。余颇疑太史公此种记载,或本之于秦人所作之书,其侵周之真象,已为其所隐讳,而伪饰之如此耳。盖秦统一后,列国史记悉被收去而杂烧之。《秦始皇本纪》谓:“非《秦记》皆烧之。”故太史公叹曰:
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史记·六国年表序》)
太史公谓“独有《秦记》”,则其述西周末东周初之史实,乃本之于《秦记》欤?《六国年表序》又云:
太史公读《秦记》,至犬戎败幽王,周东徙洛邑,秦襄公始封为诸侯。
由此,则《秦记》中确记述了这段历史,《史记》之本于《秦记》审矣。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