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混乱》如何成为时代的撑控者(第二章)

[读书笔记]·《混乱》如何成为时代的撑控者(第二章)

作者: zym_b252 | 来源:发表于2018-05-12 18:05 被阅读0次

                  第二章,团队合作

        和谐让团队一事无成,而矛盾让一个团队硕果累累

    1、常规下,我们希望团队彼此信任,相互依靠——专注,信任,承诺,全身心投入,最高效率实现目标。这是现实中大部分人追求的理想团队。但《混乱》一书却告诉我们,这种希望不是最好的,而且在某些方面这种团队还是有害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来看一下本书作者蒂姆·哈雷德怎么说的。

    上面这种团队彼此信任,相互依靠——专注,信任,承诺,全身心投入,最高效率实现目标和合作方式称为整合资本型方式。这种方式适应用于短期攻克单个稳定目标。

    而长青的基业却需要的团队是:在不断变化,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创新,取得突破。它意味着不确定的环境会倒逼目标的调整和变化。因此,人们追求一层不变的团队合作方式存在极大的弊端。缺乏创新,缺乏灵活多变的处理能力。

    2、如果每个企业都只一个团队的话。面对其它任何一个企业的团队,就是两个团队。那么自己企业的团队就是单一团队。我们来看单一团队会有什么弊病。

    a、一个团队情况下,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同行业的另一个团队也现时,出现竞争。竞争激烈时,双方内部会狭隘,残忍,暴力。为什么呢?

    因为,同一团队成员,彼此之间会受到鼓舞,长期下来,观点会变得更加极端。而企业部门之间也是一个团队。因此,内部也会狭隘,残忍,暴力。

    b、认知的单一性导致碰撞减少,意见范围变得更加狭窄。

    每个企业有主攻方向单一,导致内部团队的认知只局限于本企业的专业。意见范围变得更加狭窄。企业部门之间负责的事也是专业性的,因此,意见也会变得狭窄。

    所以现代人会出现“部落”,也正是物以类聚。

    美国心理学家,欧文·贾尼斯提出的“团体迷思”正是“部落”和“物以类聚”的坏处。

    “团体迷思”,指团体在决策过程中,为维护团体和谐,团体成员会倾向于和团体观点保持一致,于是,不愿提出一些值得争论的观点。因些很可能导致团体做出糟糕决定。每人都觉得团体里聪明人多的是,于是每人都懒得进行批判性思考,反正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

    因此 ,有时人为了迎合集体思维,否定自己看法,即使心里清楚集体决策是错误的。

    而企业和企业之间团队,企业内部之间的团队都有这种“团体迷思”现象。那么我们追求的团队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实际上只是理想状态罢了。 

    3、为避免“团体迷思”现象的发生,蒂姆·哈雷德提出了链合资本型资本方式。

    链合型资本方式是把各个团队比成盒子的几个面,需要各个面之间用链(即棱)将其链结起来。盒子是否稳定取决于之间的链。

    科学家斯科特·佩奇通过实验,告诉我们在团队合作中避免“团体迷思”的方法?

    方法就是多样性,多样性比个人能力重要。不同意见,不同领域知识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解决问题 。面对极复杂的问题,聪明人也可能束手无策,而新鲜血液的注入可能打破僵局。不管点子新旧,好坏,都有帮助。

    佩奇通过实验得出,多样性决定城市的生产力,公司董事会多样性决定决策水平,也决定公司创造力。

    如果团队成员都站在一个角度思考,那么很多人会被困在同一地方。相反,如果成员具有不同思维模式和知识结构,陷入死胡同时,其它成员可以用不同视角,利用不同领域的知识帮助其做得更好。

    所以,在企业决策过程中,要使讨论富有成效,就应请受过不同训练,具有不同经历、能从不同角度思考的另类人士加入。即使没有建设性意见,也能促进另一方面进行讨论。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不敢马虎大意,促使我们三思而后行。

    多样性增加成功率。陌生人的存在,迫使其它成员思考更谨慎,推理更严密,会考虑陌生人的意见。更加专注事件,也更愿意更正自己错误的观点。

    那么,多样性的团队成员会彼此怀疑,争论不休,把讨论变为辩论,不就变得低效了吗?

    确实是低效了,但比同质化的讨论及其带来的一派和谐,遮蔽双眼,做出错误决策更为有效。所以应当选择低效中的有效。

    4、好,既然那我们知道了“链合”的方式比较有效,不要“整合”方式了吗?该怎样去做才呢?

    就是既整合,也链合两种方式结合。由灵感和创造力发现成功之道,一方面,要求成员无私奉献和共同努力。另一方面,现实中大多项目需要多方合作,把来自各个领域人才连接在一起,开成智库。

    什么方法才能把来自各个领域人才连接在一起,开成智库呢?

    马克·格兰诺维特的“弱连接理论”说:紧密的社会关系反而没有相对薄弱的社会关系更能发挥作用。社交关系中最不可替代的往往是联系不频繁的,比较疏远的社会关系

    如,找工作,通过社交渠道来获取职位信息,亲近的人没有,大多来自远的同学朋友。因为亲密的小圈子,彼此熟悉,信息大同小异,圈子外才能分享不知道的信息。

    于是,走出去,结识各领域的人才,成了我们为团队更好合作的必经之路。充分充当好各个面之间的链。

    但是,心理学家迈克尔·莫里斯做了个试验:内容是企业家想结识新朋友,目的为了将其善加利用,帮助自己发展。于是组织了个联谊会。

    结果发现,这此企业言行不一,聚会上都是找自己的老朋友交谈,偶尔跟新朋友交谈,也是老朋友介绍的。还是显示出人们不愿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本性,宁愿停留在熟悉这个舒适区。所以大多数企业家并非大家认为的那样有创造力。

    5、那么,怎样才能走出舒适区,勇于结交另一世界的朋友,有效扩大社交圈呢?

    a、必须意识到只选择“同一世界的人”的交朋心态是十分消极的。

    b、尝试融入新圈子,学习一项与陌生人一起新技能,或去陌生的地方,参加一场谁也不认识的聚会,勇敢主动的去结识另一个圈子的人。

    c、必须重视那些把不同小团队团结在一起的人。这此人的作用是增强团队凝聚力,建立彼此信任。他们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

    d、随时随地提醒自己社交压力的好处,它容易被忽视,尤其是你怕麻烦的时候。

    f、必须坚信强迫自己走出舒适区和不同人打交道是值得一试的,是能带来极积结果的。

    其实,链合主张多样性。多样性意味着多、杂、乱。本质就是混乱。我们撑控了混乱,也就撑控了创造力,生命力。

    链连:

    第一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混乱》如何成为时代的撑控者(第二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oxf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