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则新闻:
日本人善于做生意,这是举世公认的。但由于日本人强烈的东方民族的色彩,他们在做生意的时候不喜欢表露自己的感情,特别是不喜欢笑。
所以,日本人在谈生意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压抑和刻板的。由于日本人的主要贸易伙伴大部分都是西方人,而西方人性格外向,喜欢幽默,因此这两种文化之间往往会产生冲突。为了能够在生意场上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日本人想了很多办法。公司的老板为了让职工面带笑容,在下班之前的半个小时里,训练他们笑。具体的方法是每人发一支筷子,横着咬在嘴里,固定好脸部表情后,将筷子取出。此时人的脸部基本维持一个笑容的状态,再发出声音,就像是在笑了。
这种看似荒诞的做法是有着心理学研究依据的。这种研究的最主要问题是:究竟是情绪引起身体的反应,还是身体的反应引起情绪的变化呢?换句话说,人们是因为哭才忧愁,还是因为忧愁而哭;是因为恐惧而发抖,还是因为发抖而恐惧呢?
通常而言,人们都认为是情绪引起人的反应。也就是说,人们忧愁的时候才会哭,恐惧的时候才会发抖。但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并不完全是这样。恰恰相反,人们会因为哭而发愁,会因为发抖而感到恐惧。这就是说,人的情绪是可以由行为引发的。根据这种观点。人可以通过控制行为的方式来控制自己的情绪。日本人的面部表情的锻炼充分运用了这个观点。
最常见的一个例子是,当你在生气的时候,可以找一面镜子,对着镜子努力挤出笑容来,持续几分钟之后,你的心情果真会变得好起来。这种方法叫做“假笑疗法”。实验证明,假笑能触动体内横膜,具有很好的热身效应。它好比将车钥匙插进汽车中一样,只要扭动钥匙,发动机就会工作。假笑的道理也一样,假笑时,体内横膈膜会将假笑引发成真笑。不知不觉中,你会由衷地发出笑声了。
“假喜真干”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术语,就是假装自己喜欢,并且付出实际行动。
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提出:“假如你‘假装’对工作感兴趣,这态度往往就使你的兴趣变成真的。这种态度还能减少疲劳、紧张和优虑。”
有位办公室秘书,经常要处理许多烦琐的书信文件,还要抄写和打字,工作很枯燥无味,累得精疲力竭。后来她想:“这是我的工作,单位对我也不错,我应该把这项工作搞得好一些。”于是决定假装喜欢这项实际自己讨厌的工作。从此以后,她发现如果假装喜欢自己的工作,那么,真的就有点喜欢它了。而且,一旦喜欢起自己的工作,就能做得更有效率。由于工作得好,她得到提升了。现在,她总是经常超额完成任务,这种心态的改变所产生的力量,确实奇妙无比。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除非人们能改变自己的情绪,否则通常不会改变行为。我们常常逗眼泪汪汪的孩子说:“笑一笑呀!”结果孩子勉强地笑了笑之后,跟着就真的开心起来了,这就很好地说明了情绪的改变将导致行为改变。
英国心理学家霍特曾说过这样一件事情:
有一天詹姆斯感到意气消沉,以前他应付情绪低落的办法通常是避不见人,直到这种心情消散为止。但这天他要和上司举行重要会议,所以决定装出一副快乐的表情。他在会议上笑容可掏、谈笑风生、装成心情愉快而又和蔼可亲。令他惊奇的是:他不久就发现自己不再抑郁不振了。詹姆斯并不知道,他其实是采用了心理学中的新原理:装作有某种心情,往往能帮助我们真的获得这种感受在困境中较有自信心,在事情不如意时较为快乐。
一个人如果总是想象自己进入某种情境、感受某种情绪,那么这种情绪十之八九会真的到来。同样,当一个人故意装作愤怒时,由于情绪的影响,他的脉搏会加快,体温也会上升。
所以,当我们烦恼时,不妨“装”出一份好心情,多回忆曾经愉快的时光,用微笑来激励自己。正如英国小说家艾略特所说:“行为可以改变人生,正如人生应该决定行为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