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公众号【李为要财富自由】的第29篇短文,本文写于2020年9月12日,原文链接
这是关于创造价值和财富自由的公众号,欢迎关注,共同进步~
最近在看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的书《价值》,里面有句话让我瞬间醍醐灌顶:
“我们是创业者,恰巧是投资人”。
这是张磊的理念,也是他带给高瓴资本的理念。
以创业者的身份和思维去理解一家企业,并对优质企业进行投资。
这也是我心目中最适合我的投资方式,终于找到了如此清晰的描述。
1、创业者和投资人
张磊的故事相当传奇,从2005年7月接受耶鲁捐赠基金投资团队的2000万美金开始,现在的身价已经到了220亿美元。
他05年就开始重仓腾讯,再到后来投资京东、蓝月亮、滴滴、美团等等。
八年前,高瓴资本在给京东投资时,刘强东说要7500万美金,张磊说“要么我投3亿美金,要么我一分钱都不投”。
正是因为以一种创业者思维,对于行业和企业进行了深入研究,张磊和他的高瓴才会如此有信心,甚至在有些方面,张磊可能比刘强东更懂京东。
2、长期主义
现在的世界首富、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是一个公认的长期主义者,从最开始打造亚马逊,他就不断在挖护城河,不断推动降低“价格成本结构循环”。
别听着名字这么复杂,其实就是 “销量越大,成本越低,直到形成网络效应,形成垄断”。
很多人可能会说,这谁不知道呀。
但大部分人不是不知道,而是等不及。
贝佐斯说:如果你做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来三年,和你同台竞技的人很多;但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来七年,那么可以和你竞争的人就很少了。因为很少有公司愿意做那么长远的打算。
而贝佐斯和亚马逊从1994年开始,做了整整20年!
直到2015年,规模效应足够大,亚马逊股价一飞冲天,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
3、慢慢变富,比较快
之前看巴菲特自传,他有着一个滚雪球般的人生,一片一片雪花地积累,直到把雪球滚得越来越大。
其实巴菲特的投资理念非常简单,一句话就可以概括:“选择优质的公司,以合理的价格进行买入,并长期持有。”
贝佐斯就问过巴菲特,你的投资理念这么简单,为什么按照你的理念进行投资的人并不多呢?
巴菲特说:“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其实,巴菲特99.8%的财富,都是在50岁以后挣到的。
很多人一听,可能就会说:“这么多钱都是五十岁以后才挣到的,那已经没有很多时间精力来花了呀”。
但这只是因为巴菲特的财富体量过于庞大,即使抛开50岁后的财富,他也有着一个很独立,很有话语权的人生。
现在有一个词经常被提到,“一夜暴富”,大家可能部分是开玩笑,再带着部分真实的期望。
但我们认真去想这个词的背后,如果真的一夜暴富了,你有能力承受的了这样的财富吗?
买些房,以后收收租就行了,可能确实会有些人觉得这样的生活不错。
但真要让我过几十年这样的生活,我会觉得太过于乏味。
美国一个研究机构调查了上百位中过彩票大奖的人,其中有90%的人,在10年后要么破产,要么财富都回到了中彩票前的水平。
还是那句话:你永远挣不到你认知水平以外的钱,就算挣到了,也往往会凭实力亏掉。
所以,我个人觉得,变富的最好途径,就是沉下心来多学习,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不断让自己增值。
只有相信了慢慢变富的力量,你才会把重点放在成长上,而不是一些短期的投机上。
这些短期的投机,基本都不可持续,把时间拉长来看,整体的收益会不如稳扎稳打来的多,能力提升自然也会弱于坚持长期主义的人。
当你专注在了成长和创造价值上时,财富往往会比你想象中来得更快。
这就是为什么会说,慢慢变富,比较快。
4、说回价值投资
之前我在A股市场里的投资主要是利用中短线技术做波段操作,这一部分技术师承我爸,他通过多年的总结、经验,积累了很好的技术体系,也因此获得了比较可观的收益。
但我将同一套体系执行起来,收益却明显不够稳定。
明明是同一套技术体系,不同的人执行起来却有明显的差异,我就一直在想这个差异来自于哪里。
一是经验,二是知识,我这样入市不久的新人的和老手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但还有更重要的一点。
最近我看到一句话:“投资是你的认知在市场的变现,你的投资体系一定要和你的性格、思维一致”。
这其实才是造成差异的根本原因,我和我爸性格不同,即使是同一套技术,执行起来也会有很大差异。
在面临是否要执行技术的抉择时,我经常会纠结,会迟疑。这套技术更适合我爸,但不太适合我,特别是上班族还没时间盯盘。
所以,我得找到更适合我的投资思路。
我其实一直很赞同价值投资的理念,也就是巴菲特说的:“你不仅是在投资,也是在创造价值,你把钱交给那些优质的企业去创造更大的价值,你赚的应该是企业的业绩增长,而不是股市里股价短期上下波动的差价。”
我也一直想这样,找到极品的优质公司,和它一起成长。
很多人会觉得这样太慢了,一年才二三十个点的收益,现在运气好去炒创业板一天都不止这么多,但高收益肯定会伴随着高风险。
相比于更接近赌博式的投机,我更相信企业稳定的业绩增长,我更相信慢慢变富的力量。
张磊在《价值》书中写到的“我们是创业者,恰巧是投资人”,则更是让我坚定了要做价值投资的想法。
相比于研究股价K线的技术形态,我更想去研究公司的商业模式,去判断企业的基本面。
因为这不仅是在帮助我投资,也是以后创业的重要基础。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是讲投资的文章,中间会加入我对长期主义的理解。
我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创业者和投资者,既然有了这个长期目标,我就要把目光放远,朝着这个遥远的目的地不断前进。
即使短期收益可能会不如之前的投资方式,即使前期要交不少的学费,但只要坚定长期主义,总有一天会收到回报。
当然,现在仅仅只是我开始价值投资的起点,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张磊说,“要保持研究的强度”。
这几个月来,我关注了几十个财经、商业的公众号,每天在吃饭、上厕所、通勤路上,看三五十篇这些公众号里的文章。
或长或短,或干货或水文,一段时间下来,吸收新知识这个动作基本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回过头去看,确实学到不少东西。
我开始慢慢学着去看公司的财务报表,去看别人写的研报。
但分析一家企业绝不仅仅只是看看估值这么简单,后面我也会随着学习不断分享一些新学到的知识,要是也对这方面感兴趣的同学欢迎一起交流。
投资是一个可以持续终生的事业,但只有对其充满热情,才能长久地做下去。
我觉得,这样的投资方式,就是我的热情所在。
总结
向这些有着非凡成就的大佬学习,坚持长期主义,把目光放长远并始终朝着远处的目标前进。
以创业者的身份和思维去理解一家企业,并对优质企业进行投资。
这种投资方式正好与我的长期目标方向一致,很适合我。
但价值投资这条路,注定是一路坎坷,人迹罕至。
并且,需要我始终保持高强度的学习、研究和实践。
不求一夜暴富,只希望能够不断创造价值,财富也会自然地随之而来。
相信,慢慢变富的力量。
完。
推荐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