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在预感到“暴风雨即将来临”之前,侄女机智地抱起电话冲进房间,镇定地拨通了“110”:“小姨,你快来,我要被打死了……”
话还没说完,我在电话里听到我姐说:“老公,把衣架拿来。”
“铁的还是塑料的?”果然是亲爹。
“都拿都拿!看是她皮子硬还是我的衣架硬。”表姐夺过侄女的电话,还不忘找衣架。
“你慢慢来,我先动手了!”我小鸡啄米地点着头,只听到侄女杀猪般的嚎叫……果然,是衣架硬啊!
待我吃过晚饭“急匆匆”赶到事发现场,姐姐姐夫一副打累了的模样,窝在沙发上看电视。侄女可怜兮兮地抱着腿,上面一道道红印子,一动不动地盯着地上那张饱受蹂躏的试卷。
“小姨……”侄女一看到我前来救援,更委屈了,都打完了你才来啊!要你何用!
还在上小学四年级的侄女,因为不会做英语题,挨了一顿男女混合双打。
“咋了?”此情此景有些搞笑,我明知故问。
“她上了两年的英语兴趣班,还是外教班,今天她竟然告诉我不会做卷子!”姐姐抄起衣架一会指着地上的试卷,一会指着瑟缩的侄女,随时要爆炸的样子。
看了看侄女,她皱着鼻子委屈地说:“外教又不教这些……”
“我看你每次上完课都挺开心,还说学到了东西,你到底学了什么?连简单的题都不会做?”这下换姐夫爆炸了。

侄女说,她读不懂题目……这就尴尬了,毕竟一次200元,20人的兴趣班,收费不便宜了。
想到自己读大学时也曾为了零花钱做过教育辅导,我搜索了侄女所在的培训班,竟然有一条长期招聘兼职的信息。
招聘内容大约是:需要一位熟练使用英文,能和外教沟通顺畅的老师,帮助外教在上课的时候给孩子们做翻译讲解工作,一次60元。
我一看就乐了,虽然四级只是勉强飘过,但毕业后我反而更认真地持续学习英语,检验我英语能力的时刻到了!
接下来空闲的一周,我准备亲自去体验。
联系过后,上个周六下午2:30 ,我找到了这个英语培训班,位于高档写字楼里,是一个复式楼结构的培训教室,上下两层,楼上是外教上课的地方,楼下供孩子们写作业。
女老板和我聊了一会后,极具人文关怀地冲我说:“如果我都不给你们年轻人机会,那你们可怎么办哦?”
好吧,至少她是认可我的。接下来就是和外教面试了。
外教在二楼面试我,一个身高180,30岁出头的美国人。我和他用英文聊了我的专业,还有我曾在法院实习、和罪犯打交道的事情,并且我正在主攻一门传统乐器之类。
最后外教对我很感兴趣,当晚女老板就和我联系周日去上课。
周日中午11:00准时到达战场,女老板带领我和另外三个兼职大学生把现场清理一遍,然后准备好学习资料,还有给孩子们的零食,小小一瓶养乐多和一块沙琪玛。
下午1:00,第一批二年级的孩子约20人来上课,他们先去二楼上40分钟的外教课,期间女老板上去协助外教进行讲说,主要形式是跟着外教念单词,然后一起跺跺脚、跳个舞,气氛嗨爆。
我和其他人在楼下接待第二批学生,三年级的孩子一到教室就先坐下写作业。
我们必须帮助他们“写作业”,按理来说必须是学生自己写完再问老师,然而除了极个别能看懂题目的学生,其他人都是吃着零食哀嚎着要老师“教”。
这个“教”就很“纵容”了,就像女老板告诉我:“我们一定要让父母看到最亲和的一面。”
当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我是来做老师又不是来当保姆的,亲和有个毛线用,尊重他们不就好了。”
果然,不想动脑的学生们开始各种嘟嘴瞪眼,就像撒泼耍赖的孩子一样,情绪急躁、举止粗鲁地大喊大叫:“你过来教我。”
另外三个在这长期兼职的老师真的以保姆的姿态冲上去,不问是非,又是哄又是逗的,做小伏低和仆人一样,只差下跪让各位公子小姐骑大马了!
一时间,人人要老师“教”,否则都是宝宝了。
最棘手的就是,当他们去给学生解析题目的时候,学生们竟然还一副“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模样:“你帮我涂颜色嘛!”
老师们只得接过学生递来的画笔,在一朵花或者一只猫头鹰上,按照题目要求的颜色去填色。
等第一批三年级的上完外教课下来写作业的时候,第二批四年级的学生竟然一反刚才“虚弱无力、要死要活”的萎靡态度,吃了炮仗般蹿到二楼上课。
原来,他们只是对外教感兴趣啊!
在这样的死循环里,外教课结束后,两个年级的孩子约40人都挤在楼下写作业。
现场乱糟糟的仿佛车祸现场,大家都耍着小脾气不会做、会做也不想动手。
我终于上场了,被指派到另一桌负责六个“比较乖巧”的三年级学生。
一上去,一个短头发的女孩嘟着嘴、昂着下巴趾高气扬的使唤我:“你来教我,不准教他们。”
另一个红衣服的小女孩更是霸道,看我是新面孔就充分发挥个人喜好:“我不要你教,我要那个女老师教!”
顺着她手指的方向,那个扎马尾的女老师不就是刚才一直被她欺压的嘛。
另外四个学生百无聊赖地啃着零食,吃瓜群众的模样。
呵呵,你们以为,我会露出怯弱的表情?简直天真!
“好了。”我清清嗓子,开始“收拾”人:“我知道你们都是三年级的学生,我相信你们在学校和父母那里都接受了教育。你们的言行举止会充分地反映出你们接受的教育是否足够好,当然,在我看来,一定是好的。”
“首先,我是你们的老师,即便之前我们没有见过。我不会因为你们粗鲁的态度而感到被羞辱,更不会因此生气冲你们发火,因为你们的行为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我尊重你们,也给你们脸面。也请你们尊重自己。我会给你们翻译题目,并告诉你们解题方法,你们要做的就是,收拾好糟糕的情绪,闭上抱怨的嘴巴,听懂我的话,自己去做题。”
“如果你们想早点回家,那就平静下来做题。要不,你就到一边去耍脾气,但我不会因此关注你。”
说完后,六个学生都愣住了,几秒钟后,他们收起了异样的眼光在我的解说下快速完成了一张卷子,仅20分钟。
那天,我用同样的方法在一个半小时内教会了25个学生,其中不乏最难搞的几个。
看着他们心满意足地走了,另外三个老师一脸懵逼地看着我,毕竟以他们“又哄又陪”地保姆模式,一个学生就要消耗他们最少30分钟,糟糕的是:老师和学生的角色颠倒,题是老师做的,学生负责瞪着眼监督。

这样的“英语兴趣班”,首先作业设计得“高端大气”、色彩艳丽、形象生动,但不实用。毕竟一般中国家庭都不过圣诞节吧!

要不就是过于简单粗暴,仅凭图像让孩子领会。但是,毕竟不是英语国家,人家意会凭语感和后期在生活中进行修正,我们凭什么?凭着强大的意念和自我揣测?详细的中午解说虽然冗长,但会抑制我们的“天马行空”,英语是条条框框的规矩。
其次,打着“兴趣”的擦边球,不会说中文的外教教着最简单粗暴的英文单词,主要是自带光环。
很多父母送孩子去上“外教班”最主要是期望:这样孩子能说一口纯正的美式英语。
拜托,如果钱这么多为什么不报一对一外教课?20个人一个班的外教课,40分钟跟着外教念几个单词,就能同样“美国口音”?
还不如在家乖乖跟着有道词典念啊!
从这类兴趣班受到追捧,不难看出,国人热衷于“吃大力丸”,自我感觉只要沾沾外教的“美国气”,孩子就自带美国气场。
人人都能花200沾点气,效果却只是糖葫芦上那几粒芝麻而已,得用几千年才能学好英语啊?
甚至于,孩子们开心,只是因为那个“高级的外国人”,就像看到一颗稀少的糖果,谁不是疯魔般的喜欢,因为他们没有判断力。
全凭喜好,没有监控,无异于“伤仲永”。最终孩子们首先要面对的是“应试教育”,没有不错的成绩,所有的开心只是个人的狂欢。
不同国情适用不同的教育,即便要跳出体制外,那也是先熟悉了有所成时再去拓展眼界。
这样的兴趣班,不仅耽误了孩子的能力成长,尤其可怕的是“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
没有能力约束学生行为的老师,要不是因为没有为人师表的责任感,要不就是迫于形势,不得不低头。
可我觉得,若为人师,就要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引导学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再报兴趣班,可要看明白了。到底是花钱买开心还是学知识长能力?不仅花了冤枉钱,还耽误了孩子,甚至助长孩子不良行为,才是得不偿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