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的几点情怀
1. 马皓文把马飞书包里的书拿出,扔掉习题和辅导用书,只留下教材课本,并告诉马飞每天只需要搞懂0.1厘米的内容就足够了。小时候读书时就明白,教材是精华,是所有题目之本,因此在教材上花的时间很多,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几乎可以在脑中完成所有翻书温习的过程。读大学之后,有点走偏,偷懒不愿意看原典,而去看后人写的各种解读和感悟,本末倒置,收获甚微。才恍然意识到小时候的读书方法是有多么正确。要多读经典,多读原著,多思考啊。
2. 高考后学校漫天雪白的书本和试卷,闫主任的脸谱化演绎,闫主任养子的悲剧,都告诉我们一点,中学六年的应试教育真的会慢慢消磨掉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和对生活的期待。其实不用六年,两年足以毁掉。支持邓超的教育理念,清华北大只是个过程,学习应该是一个人一辈子的习惯。
3. 闫主任请求马飞放弃报考飞行员,马飞秉承爸爸的教育,毫不犹豫拒绝了闫主任请求,说人的一生应当做自己喜欢的事。好多人在高考报考志愿时为了未来就业放弃了真正喜欢的事,而在并不喜欢的路上走过一程,有继续走下去感慨未选择的路,有反思停下来再回头却发现走了诸多弯路。无疑,以后对于我的孩子,我必然会支持他首选自己感兴趣和真正喜欢的事,如无,其次支持他选择自己擅长的事。
4. 文人的清高。马皓文对东沛大桥一案始终耿耿于怀,即使儿子马飞明确提出抗议,马皓文那么爱儿子,依旧跟儿子划清了界限。这一段邓超演绎得很好,大概只有现在的我才能理解马皓文为何那么在乎名誉了吧。
《银河补习班》的几大逻辑漏洞
1. 东沛大桥倒塌后,马皓文作为一个设计师被法院判罪入狱的几率有多大?大桥倒塌有诸多因素,设计是一方面,施工更是更为直接的因素,这样的豆腐渣工程,难道用料、施工没有丁点问题吗?即使设计有误,马皓文应当是有原始设计图纸的,既然后续剧情能证明马皓文可以证明自己的设计数据与施工数据不一致,为何要给设计院背黑锅?明明可以自行脱罪,却直接入狱,这一点实难想明白。
2. 马皓文带儿子马飞感受大自然,感受“草色遥看近却无”,明明就快上课了,马皓文想教儿子写好作文的方式挺好的,但却突然躲起来跟马飞捉迷藏,最后被一群小混混缠住,这个爸爸当得是不是有病?大早上的还不赶紧让儿子去上学?
3. 98大洪水,马飞身边飘过一个很大的塑料桶,都快被淹到了,本能的求生欲望没能让他趴在桶上求救?在听到爸爸马皓文呼喊后,居然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找到一块门板,制成木筏,还拿到口哨和手电筒,这么神奇的么?不是说好洪峰还有十五分钟就到了么?
4. 一个成绩垫底的差生,仅用一学期不到的时间,且不做作业,还请半个月假出去看航展,途中还遭遇洪水(这下半个月不止了吧),期末考试还能考进年级前十?我相信有天才,但马飞最多智商遗传马皓文,能比常人略高点,但不至于不经过适当的训练就能成绩突飞猛进。这一点实在太误导现在的家长和小孩。亲身经历及历来观察,无论有多聪明,目前的应试教育,除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外,还是需要适当的模式化训练。
5. 马飞作为航天员,不用政审的么?爸爸严重刑事犯罪,儿子还能成为航天员并上天?好,即便如此,其长官(吴京饰演的潘万里)为何要阻止优秀部下的父亲尝试洗刷冤情?东沛大桥那么大案子,是个人都能查出马皓文是主要责任人员并承担了刑责;再稍微查一查,也能看到马皓文和马飞的关系啊,马皓文不上社会新闻,马飞就能摆脱这一层联系了么?作为长官,不是应该理解并支持部属的家人作出这样的选择吗?
6. 太空中,只有四分钟供氧量的时间内,马飞出舱修被碎片击中的通讯设备,在三分钟快结束时才摸索到损坏位置,修好设备后还能有足够时间回到舱内?而他出舱到损坏位置足足花了两分半的时间。再则,这样与地面的通讯设备是如何重要,太空碎片应当非常常见且应当在发射计划的考虑之内,事先完全没有预案和应对措施吗?这样也敢发射飞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