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适合小月龄宝宝的文章,大月龄宝妈也可以参考一下育儿思路。
这篇是我的旧文章,在这里根据目前情况稍作修改重发。
其实主要原因是,这两周有点忙。但是还是想保持每周一次更新,不然一次放弃,就会导致越来越多次的放弃。
PART 1
为人父母,我们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一些适当的书籍,可以帮助少走很多弯路。例如,今天介绍的这本书《实用程序育儿法》。
怀孕时一直坚持西尔斯的亲密育儿法,不想条条框框限制宝宝天性,坐月子时月嫂经常抱着孩子哄睡,我也不会过多干预,因为觉得这样也符合我的亲密育儿原则。另外,这本书的名字也确实有点“不人性”。
但是,分娩后被婴儿睡眠问题折磨,作为全职妈妈,却连家务都无法处理,于是看了很多睡眠方面的书和文章。直到宝宝五个月在微信公众号遇到“小土大橙子”,才发现这本书的好。不是广告,我也不认识小土大橙子,只是真的建议正在怀孕的妈妈就可以去关注了,从月子里培养好宝宝睡眠习惯,不要像我,宝宝一岁半断母乳前,都是夜醒不断、无法自行入睡。
书里面说的EASY法则,就是EAT -- ACTIVITY -- SLEEP -- YOUR TIME。
但也不用死盯时间,主要在于形成规律,让宝宝有安全感,大人也需要可以预期的生活。
PART 2
E → 吃
饮食要规律
从小让宝宝在餐椅里面吃饭
超过就餐时间就抱走(如40分钟)
中间不能另外小灶
让宝宝多尝试自己吃,不要怕一片狼藉,过后再收拾
吃饭涉及一系列手眼协调,大约14个月就可以完成得很好
两岁时要避免权力之争,让孩子有得选择,但要围绕问题本身,如你想带哪个围兜?而不是你想吃饭还是看电视。
PART 3
A→ 活动
这章节涉及了一些婴幼儿心理,书中有很多各种情况的案例。
01 教育婴儿
针对五种不同性格的宝宝对症下药,语言是一样很有魅力的东西,当宝宝担心某样东西,如打针、分离焦虑症,我们首先要肯定宝宝的情绪,然后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表示自己会在宝宝身边,解释一下正在发生什么事情,不要一味觉得宝宝什么都不懂,最后确实不行的话,马上抱走分散注意力。
婴儿很少会“无聊”,因为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是新奇的,故要在亲密育儿与培养孩子独立性之间取得平衡。如果宝宝玩了一会儿就哭,不要马上抱起来制止哭泣,而是要疏导情绪,鼓励宝宝自己玩,也可以用吱吱响玩具分散注意力,并表示自己会在宝宝身边陪伴。适时出现的父母,其实比溺爱孩子的父母更让孩子有安全感。
02 教育幼儿
把学习任务当作游戏(如穿衣、如厕)。教育要前后一致,开始时就要当真,不然孩子会迷惑为何在家跟在外不统一。
做客观父母: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人,而非大人的一部分,出现问题后,首先收集导致问题的证据,然后让孩子应对后果,进行适当夸奖(夸奖孩子能控制自己情绪)。
要孩子学会等待、忍耐、归还是很难的,我们可以先承认感受(而非事情,如我知道你想要两块饼干),然后说出规则(但我们每人只能要一块),实施(归还)。如果还闹的话(抱起离开,但不是惩罚,并说我们要加把劲学会控制自己情绪)。有时孩子的坏脾气,试想引起父母的关注。
03 排便训练
9~15个月是最好的窗口期,每天起床后让宝宝在厕所排便(不超过五分钟),和刷牙等常规程序一样,排出后要大肆夸奖事实本身(你和妈妈一样尿尿了),而不是你真乖,并教会自行擦干。如果没有排出,穿上新的纸尿裤,吃早餐。一般进餐后三十分钟需要排便。
排便练习可能要反复多次才会成功,一种方法要坚持足够长的时间。如果纸尿裤一周都干爽,就可以直接穿上内裤,晚上则需要两周以上干爽。
两岁以上如果尿湿,让孩子自行脱衣服,把自己洗干净,大人在旁协助,过程中不要说教,让他学会承担后果即可。你越放松,成功率越大。
PART 4
S→ 睡眠
要学会留意宝宝发出困的信号,但书中的七天训练,个人感觉有点太疯狂,一直不敢尝试。
七天训练提到要准时叫醒熟睡中的宝宝,相对的,如果没有时间就提前醒来,要不断的操作抱起放下法。真的怕宝宝会被弄崩溃。
PART 5
Y → 你的时间
宝宝睡了之后,就是你的时间啦。不一定都要在学习、工作中度过,只要能让自己恢复精力,应对下一轮宝宝清醒的时间,这样就不用愧疚。
萌萌在这本书的帮助下,一岁多就能拿筷子进食、自行如厕,比同龄人早一些,我也从没有把屎把尿,括约肌没成熟时,过多干预只会增加妈妈的工作量。
唯独睡眠真的断了母乳才好起来,不会再夜醒,午睡也不需要接觉。但是依然睡得没有其它小朋友多,每次听到有的小朋友可以午睡3-5个小时,我就一脸羡慕。如果没有我陪睡的午觉,萌萌只能睡1.5-2小时。所以,我非常珍惜她睡着的时间,妈妈们都懂的。
最后,来一句书中非常正能量的话:“父母可以对孩子的脾性产生影响,因为孩子的大脑尚未发育成熟,依然可以塑造”。
所以,其实每个宝宝都是天使宝宝,只要我们用心引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