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写作技巧
学诗心得: 写诗,最简单的步骤大致有三个

学诗心得: 写诗,最简单的步骤大致有三个

作者: 诗之源 | 来源:发表于2017-09-17 13:26 被阅读5次

    1、立意:要使自己的中心思想明确起来。这是你表达情感的方向。诗句中的语义都要集中的朝着这个方向行进。还要注意:诗文的立意要单一,也就是说诗文所反映的中心思想只能有一个。即便出现了几种情感,那么这些情感都是相融的,不能相悖。

    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就是表达游子思乡怀亲。这就是王维想借助诗来表达的中心思想。“思乡怀亲”这样的情感一直萦绕在诗人心中,于是他就写了这首诗来表达。那么这首诗就成为诗人情感的载体。所谓的“立意在先,诗文在后”就是这个意思。 “立意”就是确立中心思想。我们认真读一下这首诗,就会发现这四句语义都是围绕着中心思想,都是朝着“思乡怀亲”的中心方向去行进的。

    那么,诗文的立意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是“烘托”。

    2、烘托,是用一种或多种物事把中心思想衬出来。比如上首诗中的 “异乡”“异客”“佳节”“兄弟登高”“遍插茱萸”等多种事物进行烘托其“思乡怀亲”的中心思想。

    再比如:《乌衣巷》作者: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中用“朱雀桥”、“野草花”、飞来“燕”、“百姓家”去烘托诗人“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的中心思想。

    这就是说,烘托是有目的的去“衬”,目的就是把中心思想衬出来。既然是“衬”,最少也应是两种物事,把诗的中心思想作为被衬物事,其他的物事都是为了“衬”出这个中心思想。

    烘托,常用的有两种:拟景烘托,拟事烘托。比如“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属于拟景烘托;“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属于拟事烘托。“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拟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拟事。当然这属于大致的区分,是根据句子的主要表现出来的意思去区分的。这样的区分的目的是让大家容易辨识和理解。实际创作中,拟景与拟事是相互结合勾连的,特别是诗词语言的特点,本身就造就了句子形式的多样化,这种多样化,是无法一一列举的,只能做一事一论一赏析。

    那么, “衬”总得需要语言词汇吧,而使这些语言词汇附有与中心思想相协调的方法就是 “渲染”。

    3、渲染:就是制造氛围。让语言词汇附带情感色彩,也就是说“渲染”形成语义,而为烘托中心思想做准备工作。

    比如“独在异乡为异客”,这里的“独在”词汇就表现出诗人一个人的孤单形象,就是在渲染出孤独的氛围。“异乡”意思是异地,也是在渲染。“独在异乡”这样的结合后使得“思乡”的氛围更凝重了一层。再比如“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这就是对景物的渲染,用“野草杂生”“斜阳残照”去渲染眼前的衰落景况。这样就反映出社会多变的环境。而后面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也就借势顺理,体现出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

    渲染,往往是对物事(景物和事件)的描写。在描写的时候,是要有情感灌注的。所用的词汇要蒙上全诗中心思想的情感色彩。比如“寒雨连江夜入吴”中的“雨”是“寒雨”,这样就给全诗笼罩上一层灰暗的感情色彩,这与中心思想是相谐的,是一致的。

    总之,诗靠意而成立,意靠语义来烘托,语义靠词汇去渲染。

    鲜花承载着春天,阴雨承载着秋寒,风雪承载着严冬,诗词承载着诗人的情感。若把诗词看作是你的情感的承载之物,那你的作品将会越来越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诗心得: 写诗,最简单的步骤大致有三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pgp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