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学习过笑来老师“长期”的概念,很大部分读者都明白了这个“长期”没有具体的时间限制,可长可短。
因而我们树立了“长期”的意识之后,就知道了想要获得成功,一定要避免“重视短期的收获,而忽视长期的价值”这样的思维陷阱。
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一定也不能让长期拉得太长。
这就需要我们重视学习和实践的方法,让自己的学习一定是高效率的学习,让自己单位时间的产出达到最大化,这样才能让我们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避免因为长期看不到结果而中途放弃。
因为有时候距离出发的时间太长了,就会真的忘记自己当初出发的目的,最终会让自己因为看不到希望而逐渐让自己的行动不了了之,无意识的就让自己的行动半途而废。
那么怎么才能让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让自己单位时间的产出实现最大化?
那就是在践行中不断的学习,让行动逼迫自己更加深入的思考,这样才会有更深和更广的认知指导自己的行动,让自己的行动效率更高。
终身学习者的一个长期的身份就是学生,而这类人的一个长期的目标是不断的成长。
何谓成长?成长就是指想到之后做到,如果想到之后不会的话,那就去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学习,学会了之后再去做到。
多么简单的道理,如果能够按照这样的方法论践行下去,根本不需要拼天赋,我们就可以成为公司里、社会里的佼佼者,然而事实确是,大部分的人包括我自己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却只是社会里的平庸者,这是为什么?因为缺乏践行,特别是缺乏想到了却不去学习的践行。
想到了以后,总会找到各种各样的借口说服自己还没有准备好,现在开始还不行,最终也就一直没有开始行动。最终使自己对于这一类型的道理一直停留在仅仅知道而已。
我想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惯,在阅读或者学习一篇文章的过程中,还没有读完这篇文章,就在想要不要把这篇文章转发到朋友圈里。
实际上可能自己都没有真正理解或者掌握文章中的核心内容,只是单纯的想告诉别人:看,我学习的东西是多么的高大上,你们肯定没见过这么有深度的文章吧。
这是我自己之前的内心真实想法,急切的宣布自己知道这些东西。然而反思一下自己是真的知道吗?况且即使自己真的知道又能怎么样呢?自己也仅仅是知道而已。
“知道”本身事实上作用并不大。真正有作用的是比别人有更加高度或者深度的认知,也就是升级过的认知,而真正有巨大作用的是经过多次升级后的认知。而想要认知不断升级的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行动中的思考。
我们的学习,必须要遵循阅读、思考、行动、反思、改良、继续行动这样的学习路径,才会让学习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可以自如运用的知识。
因此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我自己在后来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力的焦点不再集中于这篇文章哪些地方真的写的特别好以至于我可以分享到朋友圈中,好让别人看到我的眼光是多么的独特。
现在更加关心的是这篇文章主要的思想是什么,我是否认同他的观点,从中我可以学习到什么东西,里面的哪些知识点会在我未来的成长过程中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依照这样的出发点去学习,去阅读,学习过后是满满的充实感和成就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