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

作者: 在水一方_2018 | 来源:发表于2021-12-03 19:40 被阅读0次

    某天上课,我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做题,就在他起身走到讲台上时,把自己桌角的一摞书和一个口罩挂掉在地上,他没顾得捡起,就上讲台了,就在此刻他的邻桌伸出脚,首先在口罩上踩了一脚,我犀利的眼光看向他,他注意到我的眼神,道貌岸然的捡起掉在地上的一切,我批评了他的坏德行。但这件事让我一直挂心,这个学生难道真的是德行败坏吗?

    当选模范生的大学生,在一次同学会后,鼓动大家将某名女同学载到海边,脱掉她的衣服,将她丢弃在无人沙滩上。

    全班第一名的女生,在毕业前一个月无预警地偷了班上同学的钱包,后来又被发现她在同学的饮用水中加入了洗发精、漂白水。

    一位师长们眼中的乖孩子,却是联合班中同学在网络上辱骂某位同学,让某位同学不敢再来学校上课的策动者。

    ……

    逆反的故事,时常在我心头播放。干点坏事,小小而不为人知的坏事,是青少年的叛逆。既想要被发现,又不敢想象被发现的后果。

    做坏事却没被抓到不是幸福,因为这种挣扎还得继续下去。最后,做小坏事没有被发现的青少年,往往会成长得越来越坏;而逆反不成的青少年,则容易长成郁郁寡欢的大人,转身面对自己的孩子,不愿承认他们心里也有反叛,也有愤怒。

    也许人世间我们都有自己的人生议题,我有我的生命议题,而你有你的,我们在过去的某个时空中相遇,在相处中碰撞出彼此的生命议题。老天给我们相遇的机会,不是要在创伤和耻辱中毁灭我们,而是要我们通过这些经历认识自己,贴近自我的限制与挣扎,并将它们转化成让生命得以继续前行的力量。

    逆反借由叛逆的行为,来抒发无法掌控自己生活的苦闷感,想要证明自己对生命仍有一定的主权。

    精神分析大师温尼考特谈到青少年的偏差行为时,用“呼喊”的概念来形容这个现象。他认为,如果我们没能在足够好的环境中长大,便会缺乏爱与关怀的能力。在这种状况下,我们会将某些“小罪行”作为呼唤,期待照顾者能够调整与我们的互动方式,所以“偏差行为”有时反而是一种代表希望的象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叛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pjm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