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唐诗三百首》(十二)

读《唐诗三百首》(十二)

作者: 恬淡思雅致行 | 来源:发表于2021-11-23 15:46 被阅读0次
17. 五言古诗•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学习笔记:

这首诗由夏夜乘凉所见的自然景观巧妙过渡到怀念老友,既可看作是山水田园派的闲适诗,也可看作怀人诗。

全诗情景相生,虽只就闲情逸致作轻描淡写,却能引人渐入佳境。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二字的妙用,表现出一种心理上的快感。“散发”不梳,靠窗而卧,充满闲情,彰显适意。“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写荷以“气”,写竹以“响”,滴水可闻,细香可嗅,此外更无声息,恰是夏夜给人的真切感受。“欲取”而未取,舒适而不拟动弹,自有一番乐趣。由弹琴想到知音,而生出“恨无知音赏”的缺憾,自然而然地由水亭纳凉过渡到怀人上来。“怀故人”的情绪一直带到睡下以后,进入梦乡。诗以有情的梦境结束,极有余味。

18.五言古诗•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学习笔记:

此诗写诗人在山中等候友人到来而友人仍不至时的情景。全诗色彩不断变幻,景物描写十分清幽,语言含蓄委婉却不失韵味。“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是此诗名句。

前六句展示了山寺一带黄昏时美丽的自然景色,先后描绘夕阳西下、群壑昏暝、松际月出、风吹清泉、樵人归尽、烟鸟栖定等生动的意象,渲染环境气氛。作者融情于景,这些景物都是诗人所见所闻所感,表明诗人候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而后,“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一句,在整幅山居秋夜幽寂清冷的景物背景上,生动地勾勒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这位风神散朗的诗人,抱着琴,孤零零地伫立在洒满月色的萝径上,望眼欲穿地期盼友人的到来。一个"候"字,彰显了诗人不焦虑不抱怨的儒雅风度,也从侧面表露出了诗人闲适的心境和对友人的信任。以"孤"饰琴,更添了孤清之感。孤琴的形象,兼有期待知音之意。而用"萝"字饰"径",也似有似无地反衬诗人的孤独。(因为藤萝总是互相攀援、枝蔓交错地群生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唐诗三百首》(十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pmw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