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后
这种游侠精神还在传承
在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我们看到了中国最后一个游侠的黯然收场。
影响力虽然和郭解的时代不可同日而语。
而故事,竟也惊人地相似。
沈从文的老乡,凤凰人田三怒,从小就跟母亲习武,练就了一身的勇武强悍。不到十岁,就随身携带一根血铸木短棒,在集市和傀儡戏(木偶戏)台下向驻屯军子弟中野蛮跋扈的人挑衅,要么痛打别人,要么被人打得头破血流。十二岁就脚插黄鳝尾形状的小刀,开始混迹江湖。
十五岁时,为替朋友报仇,只身步行七百里赴常德府杀人,名声大振。
成年后投入到哥老会首领田应全手下,成为“小老幺”,意思是帮会中最具威信,最能干的小老弟。江湖人称“小飞侠”
辛亥革命前夕,田三怒奉命赴贵州联络哥老会兄弟一起起义举事,失败后在贵州闯荡多年。
等田应诏去世后,田三怒就当了本地哥老会的龙头老大。成为湘西地面响当当的人物。
但他行事却越发低调谦虚。
每见长辈或教书先生,必停下侧身让路;见女人路过,必低头不看;见人争吵,必上前劝解,使双方消气,大事化小。鳏夫寡妇,生活困难的,他总是悄悄接济,送些钱米,而不让人知道。对手下兄弟也管教甚严,凡有抢夺钱财,调戏妇女的,必依帮规严惩。
但这种江湖侠气比较掺杂着太多的个人意气,游走于制度律令之外,自成江湖。个人的任性使气,徒众的盲目维护,有时也会干出废人肢体,伤人性命的事。
凤凰本地有一个姓张的,外出云贵一带二十多年,回来时和人闲聊,问起本地近年来最有名气的人。有人说,肯定是田三怒。他脸上立刻露出不屑的神色说:“不就是当年开粉店的田家小孩吗”?当夜,就有人猛敲他家的门,并放话让他后天天亮以前离开这个地方,不然就送他回老家。姓张的根本没有在意。没想到第三天的清晨有人发现他坐在离家不远的一座小桥上 ,胸口插着两把刀,人已气绝多时。
还有一个街上宰牛卖肉的,姓王,因过节喝多了酒,当街大骂田三怒算什么东西,敢不敢和他比试比试,一决高下。田三怒刚好路过,听得清清楚楚,但他一声不吭地走了。有人赶紧把这事告诉醉汉的母亲,老人家立时吓得魂飞魄散,急忙去找田三怒,说是儿子酒后失言,请求原谅,自己就这么一个儿子,如果儿子出了事,她也活不下去了。田三怒笑着安慰她,几句酒话,没什么关系,不会放在心上 ,没有人会动他,你老人家放心吧!后来姓王的果然平安无事,田三怒还给了他一笔钱,让他开了个面馆。
田三怒四十岁后就厌倦了打打杀杀江湖生活,于是遣散兄弟,金盆洗手,退出江湖,过着怡儿弄孙,饲马养花的日子,本想风平浪静了此一生。可由于以前争斗杀戮,结怨太多,在1924年秋的一个清晨出城外河边洗马时,被两人暗算,中了七枪。他硬撑着等暗算的人下来查看,击毙了一人,还有一人逃走了。他知道自己不行了,就对着自己的太阳穴开了一枪,了却了自己英雄豪气、而又风云复杂的一生,时年45岁。
派人暗算田三怒的,叫唐世钧,也是一位龙头大哥,后被田三怒的兄弟龙云飞设计害死。
田三怒,是中国最后一个游侠的代表,他的死,宣告了叱咤风云几千年的游侠时代的结束。
从郭解到田三怒,他们虽然是一介平民,却也算得上当世的大侠豪杰。他们言必信,行必果,一诺千金;肯为他人赴汤蹈火,两肋插刀;能谦虚礼让,扶危济困,当当地享有很高的名声。
但有时却全凭意气行事,以自己喜怒好恶,决定别人的生杀大权。所以经常会滥杀无辜,草菅人命,这也是他们不能成为义士的原因。
所谓乱世出英雄,长期的乱世,最底层的老百姓被一再欺负和压迫,使他们对当权者不信任乃至痛恨,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一个他们自认为能代表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人身上。这就是应运而生的侠客在民间享有盛誉的原因。
但他们的行为方式和视野决定了他们只能予民众以小利,而没有以天下为己任,泽被苍生的胸怀,所以他们只能是历史的天空里时隐时现,星星点点的火光,渐渐消失在历史深处。
可惜,他们的自我满足和不思学习限制了他们的视野和思想境界,从而看不到自己的缺陷和错误,最后郭解被人连累身死族灭,而田三怒也因结怨太多而不得善终,留给世人无尽的遗恨。
![](https://img.haomeiwen.com/i28322941/6ef1705f6de95e61.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