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过目不忘的读书法

过目不忘的读书法

作者: 申闻非 | 来源:发表于2019-08-14 12:37 被阅读0次

“书是读过了,但里面的内容很快就忘记了!”

“好不容易看了一遍,但基本上没留下什么印象!”

“内容是很有趣,但过段时间就记不起有什么内容了!”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触!

我自己也常常遇到这种“过目即忘”情况,明明很认真地读了一本书,过段时间再读,很多内容一点印象都没有,就像没有读过一样!

忘记了,也就是没有在记忆中留下任何印象,这也表明书中的知识没有转化为你自身的知识。即使你用这种“过目即忘”的读书法在一年内读100本书,最终也如竹篮打水一般,只是白白浪费了时间。

这样的阅读无法使你实现自我成长,当然不会对你的工作及生活起到任何帮助,只是满足了自己读书的欲望,使一种“自我满足的阅读”。

那么,我们是要认真仔细地精读才能记住,还是要花较长的时间去阅读才能保证不会忘记呢?遗憾的是,仅仅靠这些是完全不够的。

日本精神科医生、作家桦泽紫苑每天更新Facebook与YouTube视频,每年出3本书,还在医院坐诊,并且每天读一本书,每个月到电影院看10场以上电影,每年做2次长途旅行。他做的工作几乎是常人的3倍。

桦泽紫苑是如何做到的呢?

如果说有秘诀的话,在桦泽紫苑平时大量地“输入”。正是有大量的“输入”,才有了作者每天大量的“输出”。

而这大量的“输入”里面,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读书。

桦泽紫苑能够取得现在的工作成就,可以说完全归功于他的“读书法”。为此,他在《过目不忘的读书法》这本书中分享了他的这一读书方法。

在《过目不忘的读书法》这本书中,作为精神科医生的作者桦泽紫苑分享了他的读书三项基本原则和两个关键词。

精神科医生“过目不忘”读书法的三项基本原则:

精神科医生的读书方法基本原则 1

10年也不会忘记——“留在记忆中的读书法”

有些人也看了很多书,但是有许多书看过之后,过了一段时间,基本上没留下什么印象。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去年读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没有读完。今年重新读这部历史名著,书中百分之八九十的内容几乎没有印象,就像没有读过一样,虽然上次读这本书的时候,在书上做了不是记号,还做了一些批注。在《过目不忘的读书法》里面,作者提出了将书中的知识“留在记忆中”的方法:读完一本书后,一周输出3次。很多大脑科学研究结果表明,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就是“将最初输入的知识在7-10天的时间内输出3-4次”。

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信息进入人的大脑,如果将所有的信息都记下的话,人的大脑很快被胀破。所有除非非常重要的信息,人的大脑基本上会将这些信息全部遗忘,这也是大脑对自我功能的设定。大脑判断信息是否重要有两个标准:“能否多次使用”和“能否打动内心”。

第一个标准的“多次使用”的信息就是前面说的“一周内被输出3次”的信息。人类的大脑会吸收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被暂时存储在一个叫作“海马体”的地方。海马体暂时存储信息的周期为1-2周。在这1-2周的时间内,如果某部分信息被两到三次重复使用的话,大脑就会给这部分信息贴上“重要”的标签,然后这部分信息就会被转移到大脑记忆的金库——颞叶部位。信息一旦到达颞叶,就会变成“难于忘却的记忆”,从而被大脑长期保存。

也就是说,海马体负责短期记忆,颞叶负责长期记忆。如果我们能够将读过的内容很好地从海马体转移到颞叶,就会变成“过目之后十年不忘的记忆”。

那么,具体要怎样“输出”才能够将短期记忆变为长期记忆呢?桦泽紫苑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他自己平时一直在做的4中输出方法:

1)一边读书一边做笔记,用笔在重要的内容下画线;

2)给别人讲解书中的内容,向别人推荐你读过的书;

3)将读书时的感想、发现和名言名句写到Facebook和Twitter上,与别人分享。当然我们中国更流行微博、微信,我们可以把读书感想、名言名句分享到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上。

4)在Facebook和邮件杂志上写书评或摘要。这一点,我们中国的读者可以在简书、微博或微信公众号上写书评或摘要。

回顾我自己的读书经历,我觉得也读了不少书,但是我很少写书评或其它文章,也很少有机会发表演讲或把这些知识交给别人。所以,有很多书,我读过之后,过一段时间再来读,很大一部分书中的内容竟然毫无印象,就像没有读过一样。读到了桦泽紫苑的这个“一周之内输出3次”的读书法后,我很有感触,以后应该好好实践一下这个读书方法,在读过一本书后,多“输出”。

除了“多次使用”外,“打动内心”也是记忆得到强化的重要原因。

“打动内心”的事情是能够引起感情的喜怒哀乐变化的事情——非常愉快的初次海外旅行、内心直跳的第一次约会、一起生活几年的宠物去世、遭遇车祸的瞬间等等。

这些事情都能引起我们强烈的感情变化,即使经过了十年或二十年,当时的情景也很难忘记。这些记忆,我们并没有刻意“复习”或“重复输出”,仅仅因为事情发生时有强烈的感情参与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原因是什么呢?这是因为在喜怒哀乐的瞬间,大脑会大量分泌大量的一些物质,来增强我们的记忆。

根据科学研究表明,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内啡肽、后叶催产素等脑内物质都可以起到提升记忆力的效果。如果大家在读书的时候能让大脑分泌这些物质的话,就可以将书中的内容更长期、更清晰地记在脑海中,这就是利用脑内物质的“脑内物质读书法”。

关于如何更加有效地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内啡肽等强化记忆的脑内物质,提高效果,作者在书的第4章实践篇中,做了详细的阐述。

精神科医生的读书方法基本原则 2

高效读书——“碎片时间读书法”

作者桦泽紫苑每个月读30本书,全部是利用碎片时间完成的。他的碎片时间主要是交通时间,比如坐地铁和等地铁的时间。

作者桦泽紫苑说,东京上班族的交通时间平均单程为1小时,往返就是2小时。读书比较慢的人利用这2小时读一本书比较费劲,但是2-3天的时间合计有4-6小时,完全足够读完一本书。

我在深圳坐地铁时曾经认真地观察过,除了站着的人没办法阅读,坐着的人,一部分人在聊天或安静地休息,其他一部分人绝大多数在“玩手机”,这里“玩手机”包括收邮件、回复社交网站的朋友留言、玩游戏等。我坐过多次地铁,唯一的一次看到一位大概十二三岁的女孩捧着一本书在读!我觉得这是一个最大的时间浪费。

对我们中国的上班族来说,如果也利用每天坐地铁和等地铁的时间来读书,一个月下来,至少也能读完8-10本书,一年下来能读完100本左右书了,十年就是1000本书,这样你的人生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利用碎片时间读书,除了可以读更多的书外,还有其它的好处。作者在第3章“过目不忘”读书法的两个关键词里有进一步的阐述。

精神科医生的读书方法基本原则 3

深读而不速读——“深读读书法”

作者认为的“深读”,是“读过”一本书,要做到“能够说明其中的内容”并且“能够就其中的内容进行讨论”。换句话说,就是读过一本书后,能表达自己的感想和观点,能够“输出”。如果不能“输出”的话,就不能影响自己的实际行动,无法实现自我成长,这样的读书没有什么意义,只是浪费时间和金钱。

因此,一开始读书,应该更重视读书的“质”,而不是读书的“速度”,必须做到“深读”。在保证“质”前提下多读书,读书的速度自然就会提升。想要做到“深读”,就需要积累一定的读书量,并且要进行“输出”。通过“输入”与“输出”的反复循环,从而达到“深读”的水平,这时你的读书速度也提高到一定的水平了。


精神科医生“过目不忘”读书法的两个关键词

在讲完“过目不忘读书法的三项几本原则后,作者提出强化记忆读书法的两个关键词:

“输出”和“碎片时间”。

为什么“输出”能强化记忆以及“输出”的方法,前面的篇章里已有较详细的讲述了,现在我们继续看看“碎片时间读书法”。

15-45-90法则。

脑科学研究表明:

人可以在15分钟内维持较高的精神注意力。

维持普通精神注意力的时间界限是45分钟。

如果在45分钟之间稍加休息,精神注意力可以延长到90分钟。

“碎片时间读书法”中重要的时间单位是15分钟。从脑科学来看,15分钟是人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单位。

让我们梳理一下自己一天中有几段超过15分钟的时间碎片?基本上是8个时间段。如何利用这些碎片时间——看手机,读书?不同的选择将对你的人生产生不同的影响。

如果实在很想看一下手机,可以利用5分钟以下的超碎片时间。例如等地铁的时间等。也就是说,大家可以利用等地铁的时间看看手机,而在乘坐地铁的较长时间内,利用多个15分钟的时间段来读书。

如果是碎片时间之外读书的话,那就是睡觉前这段时间。睡觉前读书可以使记忆效果最大化,且更容易进入睡眠状态。

据说,在睡觉的过程中大脑不会再输入新的信息,也就不会引起记忆的冲突,可以使大脑进行自我整理。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通过电子阅读器和平板电脑等发光界面读书的话,反而会造成无法入眠。据报道,这种新的读书方式会延迟入睡时间,降低睡眠质量。

《过目不忘的读书法》第4章中,作者还分享了一些具体的读书实践方法。有浏览法、跳读法、挑战读书法、兴奋读书法、趁热打铁读书法、百闻不如一见读书法。

精神科医生“过目不忘”读书法之超级实践篇

《过目不忘的读书法》第4章中,作者还分享了一些具体的读书实践方法。有浏览法、跳读法、挑战读书法、兴奋读书法、趁热打铁读书法、百闻不如一见读书法。

确定读书目的——浏览法

拿到一本书后,先整体浏览一下目录,大致翻一遍,就可以对书的整体又一个把握。接下来,就是决定读书的目的,希望从书中学到什么?了解什么知识?第三步就是确定选用“速读”还是“精读”的读书方法。这种浏览读书法可以提高读书的速度和学习效果,可以说是一石二鸟。

先读感兴趣的部分——跳读法

对一本书,先浏览一遍目录后,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直接翻到这部分开始阅读。读完这部分内容后,如果还想继续深入了解,对某一部分比较感兴趣或者有疑问,就可以再次回到目录查找,然后有翻到相应部分阅读。

经过这样的几次跳读,你就基本上对书中的内容有一个提纲挈领的把握。

先满足自己跃跃欲试的好奇心,可以促进大脑的多巴胺分泌,提高记忆力。

掌握了大致的内容脉络后,就可以回到书的首页,然后开始阅读全书。这次阅读主要是看看自己有没有漏掉重要的内容。

设定稍有难度的内容和速度——挑战读书法

人类的大脑在应对稍微超过自己能力的难题时,才能发挥出最大的能力。因为在解决这类难题时,大脑能多分泌多巴胺,提高精神注意力,并能够强化记忆,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读书可以在两个方面设定难道,一个是“书本身的内容”,另一个是“读书的速度”。内容难度在买书的时候已经确定了,而读书的速度可以自己调节。

作者桦泽紫苑说,他经常在地铁中读书,常常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到站前读完一章”。这样,与漫无目的地阅读相比,就会让自己稍微有点压力,由此带来的紧张感也恰到好处。

“设定目标”可以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再加上自己设定的“合理难度”,就能够进一步增加多巴胺的分泌量。

读小说最重要的是跟随情节内容的发展,阅读的速度以自己觉得合适为最好,而经管类及实用类图书,就要给自己一定的时间压力,调整到对自己有挑战性的难度,才能够实现记忆及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在兴奋的时候读完令你兴奋的书——趁热打铁读书法

当我们在网上或者书店看到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就会付款买下。当拿到这本书时,我们会有一种迫不及待阅读好奇心和兴奋感。在这种兴趣、好奇心和兴奋感的状态下,大脑就会分泌多巴胺。

但是,如果我们当时实在太忙,我们就会先翻看几页后放入书架,等有时间在读。可是等一周或更长的时间过后,很可能就没有当时的那种兴奋感了,也许这本书最终再也没有兴趣打开了。

因此,如果我们因为感兴趣而买下一本书的话,就要在买书之后马上开始阅读。

“先买下,等有空了再读”——有些人总是怀有这样的想法,但这种阅读方法基本上不会留下什么印象。

向作者当面请教——百闻不如一见读书法

直接与作者见面,可以使你更加直接地了解作者,作者书中所写的内容也能够像海绵吸水一般自然地渗透到你的思想中。

与作者见面之后,对于书中内容的理解与之前相比会达到一个绝对性的高度,完全可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就好像是听作者本人给你讲解这本书的内容。

与作者见面之后,更加喜欢作者,就会使你在其后每次读到该作者的书都会留下很深的记忆,因为“喜欢”“愉快”这些感觉会刺激你的大脑,强化记忆效果。

让自己“喜欢的作者”变为“非常喜欢的作者”,之后读到他的新书时就会更加兴奋与幸福,大脑会分泌更多的多巴胺,使记忆效果更加明显。

精神科医生的选书方法

知道怎样读书还不够,事实上,“读什么书”往往比“读多少书”重要10倍。

读了10本无聊的书与读了一本好书,哪个对个人的成长更有用呢?答案显而易见。多读书并不能改变人生,能够改变人生的是读了多少对自己有用的好书。

在《过目不忘的读书法》这本书的第5章中,作者与我们分享了各种可以提高遇到“好书”的选书方法。

阅读符合自己现有水平的书——守破离读书法

不论是信息还是知识,只收集和吸收自己现阶段需要的,否则,那些多余的信息和知识也不会促进自己成长。

学习适合自己现有水平的内容,才会使自己获得最大化的成长。读过于简单或过于难懂的书,不仅无法让你获得自我成长,还会白白浪费你的时间和金钱。

为了避免对时间和金钱的白白浪费,作者为我们推荐了“守破离读书法”。

书大致可以分三类:

守——学习基础知识的入门书;

破——学习别人方法的应用书;

离——探索自我摸索的“突破”书。

大部分的人总希望买“离”类的书。

尽管自己只是初学者,却希望立刻学到高手才能体会的深意,这是完全无法做到的。但是,这样给了他们一种错觉,感觉自己已经学到了很高深的东西,获得一种自我满足感。这是很多人明明读了很多书却无法成长的原因。

读了一本书的目录,大致就可以了解书中的内容主要着力点在于“守破离”的哪一部分。阅读适合自己现有水平的书,可以使你的自我成长提高数倍。

不要依赖畅销排行榜——自我读书法

选书的时候不要去管什么畅销书,而是看你自己有没有阅读的兴趣。如果你真想读畅销书的话,买就是了;如果根本就没有阅读的想法,那就不去买,就这么简单。

从一本书到几本书的追溯——串珠读书法

如果你读了一本书之后,希望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做深入的了解,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连续阅读这个领域的几本书,让自己沉浸在这个领域中,这样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除了守破离读书法、自我读书法和串珠读书法,桦泽紫苑还向我们推荐了入门读书法、推荐读书法、信息流读书法、专业书读书法、网上书店读书法、机缘能力读书、直觉读书法等很实用的选书方法。

相关文章

  • 2022-06-28反思29:输出读书笔记--能把书对朋友讲了就

    能把书对朋友讲了就是读透了 《过目不忘的读书法》(日本·桦泽紫苑) 读该书的理由有三: 题目,过目不忘的读书法,谁...

  • 《过目不忘的读书法》

    过目不忘的读书法 作者 ...

  • 教你一个过目不忘的读书法

    《过目不忘的读书法》 1.“过目不忘的读书法”需要坚持什么原则呢? 三个原则:“一周3次输出”输出读书法”“脑内物...

  • 《过目不忘的读书法》部分笔记

    《过目不忘的读书法》——【日】桦泽紫苑 第二章,“过目不忘”读书法的三项基本原则: 一、留在记忆中的读书法: (1...

  • 读《过目不忘的读书法》

    读书,似乎难免要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书籍满架,却感到无从下手;细细品读,却发现并没留下什么印记;读书几年,却不觉得...

  • 读《过目不忘的读书法》

    你的脸上真的写着你读过的书吗? 《过目不忘的读书法》的作者桦泽紫苑是日本人,同时也是神经科医生,从神经物质、激素的...

  • 读《过目不忘的读书法》

    今日学习 三大读书原则 一 留下印象的读书 要做到定时输出,抗遗忘,多种方式输出 二 碎片时间读书 抓住零碎的时间...

  • 第六拆-2017年5月5日

    本片段摘自~过目不忘的读书法~第四章:精神科医生“过目不忘”读书法之超级实践篇 I:该片段介绍了一种浏览读书法,即...

  • 读《过目不忘的读书法》有感

    夏子/文 读书很重要,更重要的是高效读书,你读书的能力,让你和竞争对手的距离更大了。 我们如何做到高效读书呢?怎么...

  • 2、读《过目不忘读书法》

    作者桦泽紫苑是一个精神科医生,整体分为3项基本原则、2个关键词、实践、选书的方法、读电子书、怎么买书,最后推荐了3...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过目不忘的读书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ppj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