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Day50·自我批评的能力(3)】
这是“崔律精时力之100天挑战《奇特的一生》阅读”系列,今天是2019年3月23日。
一、原文:
P171
倒确实是这样,但又该将什么称为“散漫”和“精力不集中”呢?
一个作家,当他创造的主人公开始违反逻辑去行动的时候,那他是会感到满意的。本来应当这么干的,但出于感情的支配,突然干出了连作家本人也没有预料到的事。主人公的行动完全不是出自周围环境的支配,但同时在人情上又是说得通的。在这种场合,虚构的人物接近了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并以其身上的矛盾令人信服。
可是,同一个作家,一旦发现他所熟悉的人做出了一些他不太理解的行动,他一定会去探求一种合乎逻辑的解释。如果作家要描写这个人,或者描写某个历史人物,那他更要千方百计地去探索那个人的行为的起因和动机,并竭力把这些起因和动机阐述得十分准确和合乎情理,也就是想把所有的矛盾都消灭干净。
我对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也正是这样。我非把他的行为阐述清楚不可,我要弄明白,到底秘密何在。我深信,全部问题在于我头脑迟钝,知识不够渊博。
二、我的阅读日志:
【我对片段的理解】
一个作家(作者),当他创造的主人公开始违反逻辑去行动时,作家会感到满意,因为主人公的行动完全不是出自周围的环境的支配,但在人情上又说得通,这时,即使是虚构的人物也接近了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这个时候作家对于主人公是有把控感的。可当他所熟悉的人或者主人公做了一些他不理解的行动,他会去探求他的起因和动机,那是因为他想把起因和动机说说清楚,把所有的矛盾都解开。
在这种情况下,作者还是没能把柳翁的矛盾全部解开。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柳翁本身的复杂或者知识渊博。
【我的思考和实践】
从另一个角度来描述你想要的表达的内容,这是一个不错的方式。
想起昨天听东吴的节目爱是给予,这期主题在电影《狗十三》的背景中展开,描述了在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究竟发生了什么,得出这个结论——爱是给予。如果单单说,描述不清楚,如果单单说柳翁也许没我在从另一个角度衬托的效果好。
这也许就像吴伯凡说的“有的电影吃相优雅,有的电影吃相难看”,比如狗十三就是吃相优雅的电影,类似于想把中心思想变成文字打在字幕上的属于吃相难看的电影。
反衬的效果也许更好
三、崔律的阅读指引:
(简略了解本段即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