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打来的电话?母亲问我。是阿梅。还没等母亲说话,我又补充一句,孩子上大学了。啊!好久没有这个孩子的消息了,这太好了!
阿梅是我在北京认识的闺蜜。用母亲的话说,我去北京转了一圈,仿佛是为了成全一段姻缘的使命。我笑得乐不可支,一个媒婆的角色掩盖我去北京的初衷和努力。
阿梅二十岁就结婚了。她是赶上最后一拨接班政策的人,说不上幸不幸运。说她幸运是通过接班拥有让人羡慕的北京户口;说她不幸是本该读书的年纪早早进入工厂体验生活的艰辛。
那年,我在西三环电视塔附近上班,住在南三环一个城中村里,她碰巧是我邻居。我到现在都对当时的环境耿耿于怀。住过城中村的人都清楚,尤其北京的城中村更是奇葩。每个住户家里都没有厕所,一个错落有致的村子居然只有三个臭气熏天的公共厕所。所以在那里我只是短暂地住了三个月,从此告别清晨飞奔厕所的艰苦岁月。就是那三个月,我成全了她和他。
阿梅十四岁进工厂,认识我的时候十九岁,要小我好几岁。虽然初中都没有毕业,在日后的交往令我刮目相看。
工厂在相对落后的南三环附近,学徒工的工资也是入不敷出,她却在未成年的年纪默默承受生活的艰辛。她长得不漂亮,却喜欢笑,每当笑起来眼睛就变成弯弯的月亮。有句话说喜欢笑的人运气不差,她可能也算一个吧。
我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聊天。那是十二月的一天,我从亲戚家搬到那个四合小院。那里的一切生疏而新鲜,干净整洁的四合院落住着不同行业的人,大家没有任何交集,反倒让我觉得轻松自在。我正在整理自己的物品,这时一个欢快的女声闯入:“哎唷,由新邻居了。姐姐好!”我带着狐疑回过身:“你好,你是......”“嗨,我是您隔壁的,我叫阿梅。”一口纯正的北京腔,透着无法抗拒的热情。从此,我们便有种相依为命的感觉。
互相欣赏的女孩子很容易成为朋友。她告诉我因为年龄小,觉得文化太少,除了留够吃饭钱,她把当学徒工那少得可怜的工资全部拿出来去上夜校,直至读完初中和高中的课程。这让我感受到她的不易和上进,这一点我很佩服她。一个人不论身处怎样的环境,处境有多糟糕,只要永远向上,命运总会为她网开一面。
她自己做饭吃,我在她的影响下,也买来炊具学习做饭。人和人的交往绝对是一个影响一个,我在她的影响下,开始自己做饭,开始精打细算的生活。
那年春节,返京路上,和邻家弟弟搭伴坐车。他是一名军人马上面临转业,想通过婚姻留在北京,问我可否帮忙。当时我没当一回事,总想着他的条件不怎么样,北京女孩怎么看上他呢!出于礼貌,我点头表示可以留意。谁知他竟然跟着我一起下车,跟着我到我的住所,一口一个姐姐,一口一个姐姐的叫着,让我生烦,我开始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一口回绝。
我在回城中村的路上,脑子飞速地运转,怎样甩开这个邻居弟弟。事情总是这么巧。当我皱着眉头和邻居弟弟踏入小院,看见阿梅笑盈盈地站在房檐下“哎呦,姐姐回来了!”我眼前发亮,这不就是现成的女朋友嘛。
“阿梅,这是我表弟,过来玩几天。”转身我又冲身后的大麻烦挤了挤眼,他立刻明白了,冲上前热情地握手、寒暄。
我使出浑身解数,央求她和他聊聊,实在看不上就糊弄一下过去吧。谁知,半年后,他俩结婚了,一年后小宝宝就降生了。
现在,说起这件事我都觉得荒诞至极。后来他们在北京买房,创业,一步一步用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现在的阿梅,依然积极向上,经营着她的事业和小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