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1109天】
做自己想做的事
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不被外在干扰
今天读《人生只有一件事》一书中<活颠倒>这一篇。
世间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初看,似乎很有道理,深看,可奉为人生至理。
人很多的烦恼,都是把老天的事,别人的事,管得太多了,却对自己的事,不甚上心。记得有人说过,人之所以对自己的事情不上心,是因为自己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甚至看不清自己的问题;却能够对他人轻易地指手画脚,也能够对老天的事指点江山——这是源于对自我的“无能”,需要从外在来找补。
如果人有一种自知之明:我对自己很多事情都尚未处理好,又何来资格去对他人指手画脚?那么他势必会谦虚很多。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其中最容易觉察的关系就是亲子关系,因为父母对孩子天然的优势,父母经常对孩子有一种“你必须听我的,不听就容易犯错”的高姿态。但如果父母有所反思:犯错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经历的吗?他就慢慢会学着放手;反思“我说的就一定对吗?”,他就不会非要孩子听自己的。而是会鼓励孩子勇于试错。
我现在会有一个觉察:自己的心情是否在平静的,愉悦的状态,是不是舒服的。
如果不是,是因为什么事情,干扰了我?能不能放下,重归心境的平静?
去看见自己“生气”的地方:比如开车在路上,有人别自己,就路怒了,即使骂对方的话只有自己和车里的人听到,也要说个不停;比如家里人在耳边发牢骚,抱怨,是不是自己也跟着烦躁,发脾气了?
当别人做得不对,就像一阵狂风刮来,自己是被吹得左摇右摆,还是稳如磐石?
当很多事情都要针锋相对时,真的什么事情都能够计较起来,这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是:被触动到自己最在意的点了。
我们最在意的是什么?就是别人不把自己放在眼里,自己想要拼命证明自己的存在:别人敢别自己的车就是冒犯自己,孩子不听自己的话就是挑战自己的权威,给别人提建议被漠视也深深觉得愤怒——都是自己把“自己”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却没有得到别人相同的对待,继而愤怒。
遇到很多情况,把“自己”看得过重,期待别人都顺着自己,明显是不可能的自寻烦恼,把“自己”放低一些,无所谓冒不冒犯。知道自己所作的事情,只是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则是别人的事情——当如此分明,会发现以前在意的很多事情,都不会那么容易激怒自己了。
我们太过看重自己,什么都要为“自己”争个一席之地,自己说的话别人要听,自己要过去的路别人要让,自己做的事情别人要赞美……这些都是自己找来的烦恼。
我们既左右不了老天下不下雨,也管不了别人超自己车,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在暴风雨来袭的时候,给自己撑一把伞,微笑面对。
稳定的“我”是怎么得到的?那就是不管什么时候,遇到什么事情,都能云淡风轻,波澜不惊,我知道,“我”要保持内心平静,心情愉悦,不被外事所干扰——有这样的决心之下,一点点在事情中修来的。
“我”稳定了,很多事情就放下了,“自己”就不容易受到干扰了,情绪,心态,做决断,都简单自在。
▲
关于本文
——林青澜,生活美学家
私宅设计师,探索生活美学,空间美学,生活应是鲜活而有趣的,我喜欢具体而美好地生活着,以享受世间美好为终身情怀。
做个优雅有趣的女子,用心品味生活——
文字由青澜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