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还是在简书写写日记,原来只打算在这里放些小说的。随笔性的文字因为太过私人化,就不向任何专题投送了,只是留在这里,给关注我的人看看。
两年前我来过一次简书,所见全是鸡汤和总裁文、玛丽苏文,心下甚是反感,正好对另一家写作平台感觉不错,很小众的文学类写作,就去了那里。
这次回简书,还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又放了几篇小说。有意思的是,投稿时,找来找去找不到首页投稿了,找度娘一问,原来前不久刚刚取消了首页投稿,变过去的编辑审稿为现在的算法推荐,为一篇稿子匹配最适当的阅读者。在我看来,这是个不错的变化。
昨天下午,接到简书工作人员通知,得了一颗小星星,成了故事优秀作者。我是6月4号回到简书的,昨天是6月13号,其间我放了五篇文字上来,四篇小说一篇随笔。我关注了20几个人,大部分是这次登陆时简书给配置的,后来我翻了几个人的主页,把写鸡汤和成功学的几个给删了。到现在这一刻,我看了下自己的主页,关注我的人是21个。
接到这颗小星星倒是有些意外,因为从来没想过这件事。小星星的特权是:再向专题投稿不用过审了。从这个特权看,这颗小星星并不会给自己的文字带来更多的流量,也无法转化成商业价值。所幸文字我只是兴趣,饭碗另外还有。
发表文字,总是在乎阅读量和点赞的。在这个时代,除了极少数特出者,单纯靠文字吃饭是挺困难的,尤其是文学性文字。鸡汤、总裁文字泛滥,不能怪写作者,是大众有需求。有人想吃自然有人去喂,没办法,整体人群的欣赏水平就在那里放着。
文学与生活其实还是有明显区隔的,我之所以不是特别喜欢以第一人称虚构写作,就是因为第一视角往往会代入感太强,会让读者混淆了现实与小说。最好状态的审美,并非完全进入作者的世界,而是保持一定距离为好,才能充分感受到文字的美好。我有个女性朋友会写很好的婚恋故事,有一次读者给她留言,问自己是不是应该离婚。真让人哭笑不得。
在这个普遍焦虑的时代,消费大众的焦虑只怕未来几年市场还是很巨大,所以,鸡汤、总裁文生命无限。很久之前有个美国电影叫《楚门的世界》,而现在,我们身边又有多少人,宁愿沉浸在由鸡汤和总裁文构建的代入感极强的虚假世界里,获得臆想中暂时成功的喜悦。
前一段时间在微信看到一篇推文,揭示了一些新媒体情感号背后的运作,在校大学生写手们,每天为手机屏幕后面嗷嗷待哺的众生炮制出一篇又一篇10万+的文章,《哪些动作暗示男人不爱你了》《你与金字塔顶上的人只差这三个习惯》,诸如此类。一个人的生活,不是靠自己活出来的,而是靠无数正确的废话支撑着度过,这种情形,怎么想都是可悲的。村上春树说,我写小说理由只有一个,就是使个人灵魂的尊严显现。推及生活,难道每个人的生活不也是使自己的灵魂的尊严显现?何苦活在永远正确的鸡汤里。一个从不犯错的生活,难道不是非常的乏味和枯燥吗?
参差多态才是生活的本质,也才是幸福的源泉。人的生命乃是活出自己的个性和喜好,而不是成为成功学下千人一面、毫无特点的运行符号。
PS:在这个时代,真正把精英文化拉下马来的是互联网。当每个人都可以发声而无需知识分子代言的时候,大众的文化时代才真正到来。过去的无数个代际都是在努力,现在才算是实现。可是我们也看到了,那就是文化的崩坏。许知远说这几年大众文化一直在粗俗化,遭到了很多人的嘲笑,马东说大众文化什么时候不粗俗过?但是,如果大众真的不再以精英文化为美,而借助技术手段完全展示的是大众文化本身,那其实是挺糟糕的一件事。当我们把文化和艺术从神坛上搬离并打碎,以后的人间可能并不如人们想像得那么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