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整本书阅读的相关课标解读之阅读数量规定

整本书阅读的相关课标解读之阅读数量规定

作者: 千念与苏夏 | 来源:发表于2022-10-01 13:50 被阅读0次

    作者有言:这是我在阅读后整理的阅读笔记,供工作忙,没有时间细读的人进行阅读。

    阅读书目《培养真正的阅读者——整本书阅读之理论基础》

    原书作者:吴欣歆


    一、义务教育阶段课外阅读的数量要求

    课标面对不同学段阅读数量有不同规定,因课标按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分开,所以梳理对不同学段阅读数量的相关规定也按此分类,将二者分开梳理。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标中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同时规定了不同学段课外阅读的数量,其中与本论文相关的第四学段(即初中7-9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在区分不同学段相应不同阅读数量的基础上阐明该学段承担的“阅读任务”,比如第一学段重在通过桥梁书的辅助,实现阅读图画到阅读文字的过渡,初步养成阅读兴趣,以字为意义单位的阅读;第二学段则成为阅读关键期,尤其以三年级为甚,既是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集体低潮期,也是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分水岭”,养成以词或词组为意义单位的阅读习惯;第三学段则稳定地以词组为意义单位的阅读,进而向以句子为意义单位阅读发展;第四学段则训练学生逐渐能够把句子分成几个短语或者意群,以此大大提升阅读速度,大幅度增加阅读量。

    由此看来,不同学段对于阅读数量的规定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对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辅助手段,旨在通过良好的阅读行为和阅读习惯,进而进行整本书阅读,让其受益一生。


    二、高中各学段整本书阅读的数量要求

    对比下来,高中与初中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初中总体来说侧重于“量”,而高中更侧重于“类”。在初中名著阅读版块就有“1+X”的要求体现,用一本名著带动相应的几本名著,(一般是一本必读名著+两本选读名著),这一点在高中体现得更加明显,在高中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呈现:“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需要阅读《论语》《老子》《庄子》《孟子》等;“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需要阅读《红岩》《红星照耀中国》《红旗谱》《创业史》等。而且,经过研读就会发现,高中课标并没有具体规定阅读数量,只列出不同内容领域的书目,让学生根据需要去进行选择性阅读。

    从表面上看仅仅只是“量”和“类”的变化,但其实深入思考,这背后体现出来的是对阅读的更深层次要求和对学生阅读习惯的进一步要求。上面谈到初中对阅读数量的规定是学生阅读习惯养成的辅助手段,但是在高中,不再具体规定数量,而提供给学生阅读书目,实际上指向学生的自助规划能力,学生要在明确自身发展程度和需求的基础上自助规划阅读内容和阅读数量,做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书可读,找到自我定位。

    针对名著阅读教学而言,不同学段的学生有不同阅读速度,这与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长有关,而针对初中学段的学生来说,可以根据其阅读速度指导其做阅读规划。那么阅读速度从何确定呢?可以就该名著做阅读测试,测试其1分钟阅读的字数,连续阅读10分钟,统计10分钟的阅读字数取平均值。在此基础上,结合名著本身篇幅长短,合理制定阅读计划。

    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明白阅读的阶段,从一开始意识到阅读很重要,到初步养成阅读习惯,逐渐向喜欢阅读过渡,让学生的阅读动力从一开始的外驱力向内驱力发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享受到积极状态带来的心理愉悦,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久而久之,学生会靠内心积极的情感引导主动阅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整本书阅读的相关课标解读之阅读数量规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pwj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