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读共写,我这样与家长沟通
文‖张爱敏

乡村教育中有很多条件的确不如城市,比如在课外阅读上,很多乡村父母没有这种意识也不支持配合。
请问您开展师生共读共写的过程中,遇到的类似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您有没有遇到比较顽固的、不肯配合的父母,您有什么方法?
感恩童喜喜老师!
阅读推广的目的是什么?
您说:让人积极主动地开展自我教育。
那共读共写的意义又在哪里?
彼此看见,彼此赋能。
2009年,我接了一个班,学生素质很差,我很焦虑。但随手翻阅的一本书《第56号教室的奇迹》,帮我打开了又一扇窗。
正视困难,学会悦纳。差是现实,但也是契机。我释然了,也看到了曙光。
于是,把师生共读共写作为班级课程。
书,从哪里来?日记本,从哪里来?
那就发动家长,把书、本先购置起来。提到花钱,有家长认为,连课本都学不好,还读什么课外书,把教材知识掌握好就不错了。
家庭经济条件许可的家长请为孩子购买,条件不具备的请告知老师,老师来代购。那时,网购还很少,与一朋友偶尔聊起,推荐了一个小书店,店主很有情怀,以进货价让我拿货。
我很是兴奋。回到学校告知学生,统计名单,下周带钱拿书。周一晚自习前,书收到了,钱也交了,捧着新书,学生喜形于色。可是,一切都被晚修寝室值班的敲门声打破了。安排学生就寝,我正坐在被窝里看书,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传来。原来,是校长,我为学生购书被举报了。让我写检查,说明情况。一夜未眠。第二天,我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检查,把购书的源起经过详细地介绍了一遍,并郑重表明自己未拿一分回扣。
我突然很失望,也很气愤。但依然选择了面对。
再后来,自己写文章发表有了稿费,外出讲座有了课酬,我总是先筹划购书,为自己,也为学生。开学初一人一本。学期中不时奖励。在我地引领下,学生爱上了读书,家长改变了理念,甚至2017年,部分家长也加入到共读共写中来。
遇到顽固的家长怎么办?
先唤醒孩子,先点燃孩子,先成就孩子,让孩子去影响家长,去带动家长。
山不过来,我过去。用自己善良,用自己的无私,用自己的智慧。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一切都有美丽的回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