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犹太民族中培养出很多杰出的人物,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诺贝尔奖得主,其实还有很多。犹太人也被世人公认为最聪明的种族。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犹太民族这么出色呢?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优秀的杰出人物?其实,这和他们的家庭教育有极大的关系。下面我们来看看几位伟大的故事,了解犹太人是怎么进行家庭教育的。
犹太人是怎么样教育孩子的?只需3点
1、善待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选择
以色列女作家戈迪默是一名诺奖得主,她在谈到犹太民族的家庭教育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家庭教育是开明的、民主的,在教育上,父母首先是尊重孩子的选择,而不强迫孩子按照自己意愿去学习。这位女作家说的非常正确,尤其是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的选择是非常民主和开明的。毕加索非常厌恶老师在课堂上教的那些枯燥乏味的知识,他经常把眼神盯在闹钟上,希望时间可以走得再快一点。
“先生,我想上厕所。”
“不是刚刚上课坐下吗?”老师被打断了,有些不耐烦,“去!去吧!”
他出去教室后,左顾右盼,发现无处立身,就重新回到了教室,坐下没多久,又不能坐住了。
“先生,我能画一下你的画像吗?”他随口说。
“What?给我画像?”老师气急败坏地说,“去吧,还上你的厕所去吧。”
父亲听闻此事,并没有对他一顿劈头盖脸的责备,说一些,让他听老师话,好好学习,不许搞乱之类的话。
父亲只是淡淡地说,“孩子,你真的想要画像吗?”
“是的,爸爸,我讨厌上课,只想画像!”
父亲答应了他的要求,“可以,我送你去学画像!但是有一个条件,你要答应爸爸,除了学习画像,其他的科学文化知识也不要拒绝去学习。”
毕加索的父亲把他送到当地著名的美术院校。毕加索的表现,并没有让父亲失望。他在美术上表现出的勤奋和天赋是惊人的,朋友互联网已经是趋势了在你上网的时候是否想过通过互联网创业呢?想增加你的收入吗?如果你想就加微QF伍六捌壹手把手教你帮助你实现梦想.家庭事业两不误.可以连续几个小时不停地画画,与之前在课堂喊着上厕所的表现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父亲看到孩子对美术的热爱,决心让他在这条道路上学下去,不再把他送到那个天天想着旷课的学校去。
毕加索择校的故事可以很好地说明一点,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一项事物表现出深厚的兴趣和热爱,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天性,说明他在某方面具有潜力等待挖掘。身为家长,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应该去鼓励和支持他去学习、探索和研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绝不是粗暴地进行干涉和阻止。孩子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你就不要让他去学习体育;孩子喜欢舞蹈,而你认为学会会计更有前途,强迫他去按照你的意愿去发展,父母如果不会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孩子提不起兴趣,不想学,情绪糟糕,半途而废,孩子的潜力也尘封起来。一般出国留学的孩子,学习能力和成绩都是一流的,为什么我们没有创新精神,还活得那么累。其实,道理也很简单,我们缺少的并不是毕加索,而是缺少像毕加索父亲那样懂得尊重孩子选择的父母。而我们是怎么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呢?孩子放暑假,好不容易可以放松放松,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各种艺术班,这样真的好吗?父母的想法是好的,内心也是焦虑的,我们似乎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孩子的学习上。总担心,孩子会落后别人家的孩子。这些是孩子喜欢的吗?
2、所有优秀品质的基石是独立精神
个人的独立精神是犹太人所推崇的。他们认为,一切优秀品质的基石就是独立精神。因此,在犹太民族,家庭教育的核心中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年幼时期患上骨结核病的巴拉尼,家境并不算富裕,没法治好他的病,导致膝关节永久性僵硬。即使这样,巴拉尼的父母也没有因为这个原因对他多加疼爱。只要他自己能办到的事,父母就在甩手让他自己去做,偶尔会说出一些鼓励和赞美的话。在他15岁庆生之际,父母意味深长地说,“孩子,我们从来没有把你当一个残疾的孩子对待,爸妈不会给你特殊的照顾,因为我们做父母的知道,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陪你一辈子。你只有养成良好的自理习惯,才有独立自主的能力,未来的命运只掌握在你自己手里。孩子,父母希望你能够明白,我们也是爱你的。”巴拉尼内心铭记住了父亲的话,虽然他还未成年,只有15岁,但是他已经能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了。18岁时,巴拉尼的父母就和他在经济上断了联系,让他真正独立打拼。父母只是幕后默默给予关注。巴拉此一生充满坎坷,他却没有因此失去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立志从医的他,在探索的路上遇到无数惨败。但是,他并没有因此丧失信心。巴拉尼这种独立的精神,让他在后来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在1914年,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和生理学奖。巴拉尼的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看似残酷,但是也是非常理智的。
对犹太人来说,独立是掌握自己未来的第一步,只有自立才可以自强。而自强不息是一个人最应该拥有的优秀精神品质。所以,他们从小就注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
犹太民族出现过许多世界著名的富豪,如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金融巨子摩根、新闻大五普利策……,他们都有巨量的财富。但是他们的财富又回馈给了社会,而不是作为遗产留给子女享用不尽的财富。他们这样做,也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一切,而不是坐享其成,否则会最终毁了他们的一生。
我们回望下中国的父母,即使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溺爱孩子是一种错误的育儿方式,但是,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还相差甚远。
3、培养健全的人格,比培养一个大学生更重要
犹太人对教育重视的程度,把投资教育看成是父母义不容辞的义为责任。这并不是意味着,把教育中的知识提升的唯我独尊的地位。犹太教育学家巴维说,“培养一个人格完善的人比培养一个高材生更重要。”这也正是犹太人的一种教育理念。
1945年,弗莱明因发明了青霉素而荣获诺贝尔医学奖。他的获奖感感言有这么一句:我是怀着为人类减少痛苦的心愿来进行自己的研究的,特别是为了那些看不起病的穷人。
而这种享誉世界的诺奖得主的父母,只是一位农夫,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这位父亲和其他犹太人一样,希望孩子有一个完善的人格。在送给弗莱明的笔记本上记录着这样几个词:感恩、诚信、乐观、忍耐、博爱。在最后记录却是“知识”。其实,父亲用意不言而喻。犹太家庭的父母不会逼迫孩子必须上大学,他们认为最好的大学是社会。在社会上学到的东西,远远比上大学要多且丰富,对完善人格非常有利。在他们中间,极少有“高分低能”的人,其原因应归功于家庭教育把人格完善放在教育的首位。
教育失误输掉孩子将来
而我们身边的父母的心态正好相反,想尽一切办法期望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光宗耀祖”。“你只要好好念书,我们即使砸锅卖铁也要供你念书。”是不是很熟悉。细思极恐,如果孩子没有完善的人格,学识再怎么丰富,又有何意义?
总之,作为父母,我们是不是应该反躬自问,是否因为自身眼界狭窄在耽误孩子的教育?是否会因现在的失误而输掉孩子的将来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给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