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国家的未来,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将来长成什么样子,就看父母如何教育了。既然家庭教育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这些家长都合格吗?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指出“中国的父母都是心理上的巨婴”,并对“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个理论进行了批判。
可见目前很多父母连及格线都达不到,为了对下一代负责,父母们真的有必要好好学习教育这门课。
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成为合格的父母呢?我们要如何塑造幼儿期的孩子?如何培养童年期的孩子?如何引导青春期的孩子呢?读完这本书,你将会找到答案。
本书作者李子勋,有着30多年心理学咨询经验,是著名的家庭治疗师和亲子关系专家,CCTV《心理访谈》长期特邀专家,《父母必读》《心理月刊》等杂志的专栏作家。目前出版了多本书籍,其中《陪孩子长大》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选为“21世纪父母必读100本书”之一。而今天我们要解读的这本书就是《陪孩子长大》的全新升级版。在书中,作者采用案例解读的方式,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教育孩子,从而让孩子们成长为更好的样子。
在这本书里,作者讲解了多种教育孩子的方法,在拆解过程中,根据内容的逻辑性,我们首先学习面对幼儿期的孩子,父母怎么进行正确地表扬,让孩子能够自己做决定,培养自信和积极的心态;然后,我们来学习如何 面对童年期的孩子,怎么才能恰到好处地保护孩子,培养好财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最后当孩子长大到了,到了青春期,父母又应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获得自我认同和成就感。
2
我们先来说说
一岁到七岁左右的孩子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在这里我们称为幼儿期,也就是脱离了婴儿阶段,到学龄前的这个时期。这是发展记忆、发展思维、发展个性的关键阶段。
父母们需要付出大量的心血,照顾好孩子的身心发展,好好塑造幼儿期的孩子。
首先,一个重点!记住,不要恐吓孩子,而是要进行正确地表扬。
这个阶段的孩子特别爱闹。还记得我们小的时候吗?如果哭闹,爸妈们经常会抛出撒手锏,说:“再哭,大灰狼就来了”,“再哭,坏人就把你抓走了”。这种恐吓是父母们经常用的。
如果真吓住了孩子,那么就会在孩子心里留下难以消除的恐惧体验。如果吓不住,用多了,孩子反而不信了,也没根本没有用了。
其实啊,不必恐吓这个阶段爱闹的孩子。
孩子们有很多自发行为与兴趣,他们其实会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父母的脸色,如果得到父母赞许,那么孩子们就确定这个事情是大人喜欢的,是应该做的,他们会表现地更加积极。孩子们认为这样做,会让父母更爱自己。反之,他们可能会抛弃自己的想法,闷闷不乐地做个听话的“小木偶”。
比如,一个五岁男孩子可能特别喜欢玩泥巴,看着他脏兮兮的衣服,作为妈妈是应该批评还是表扬呢?你的批评,可能毁了一个未来的雕塑家。你当然应该表扬,你可以说:“哇,小宝这么厉害啊,做出来的是什么呀?给妈妈讲讲。”然后等孩子兴奋劲儿过后,可以跟他说:“小宝,我们要讲卫生,玩泥巴太脏了,妈妈给你买橡皮泥,我们一起做小人偶,好不好呀!”这就是正确的表扬。
我们还经常听到,大人们习惯对小朋友们说:“乖,要听话哦。”不管是父母、老师,甚至是邻居、路人,都喜欢对孩子说这句话吧!我们认为:孩子听话懂事,就是好孩子。可是,把他们教育成听话的孩子,真的就是我们的目的吗?李子勋老师的看法是:
别让孩子做听话的“好孩子”,而是让他自己做决定。
我们按照自己的喜好,让孩子这样做,不要那样做,因为你觉得这样做是对的,那样做是错的。让孩子听你的话,按你的想法做事,塑造出的是一个缩小版的自己。于是,孩子成为了听话的“好孩子”,而孩子自己的快乐和兴趣反而变得不重要了。
我们要知道,3到5岁是自我意识的萌芽阶段,孩子对事物判断的标准与能力,只能通过父母、老师的语言和表情去获得,至于为什么这是对的,为什么那是错,孩子们是不明白的。
举个例子,孩子在墙上涂鸦,看着一塌糊涂的墙,妈妈满脸怒火,对孩子说:“小宝,不准在墙上乱涂乱画,再有下次,狠狠揍你。记住没有,你要听话,要做好孩子。”这时的妈妈,不论是语言还是表情,都准确无误地告诉孩子,不能在墙上乱画,在墙上画画是做了坏事,不是一个好孩子的行为。那么如果是个听话的孩子,那就再也不会在墙上画了。无疑扼杀了孩子创作的天性,
那么该怎么说,才是个合格的妈妈呢?
“小宝啊,你画的是什么呀?跟妈妈说说。”这句话,是妈妈尊重孩子,给他一个表达的机会。“嗯嗯,原来是这样啊,小宝真棒,可是你看,原来白色的墙,现在被画花了,墙也会不开心的呀,你说我们该怎么办呢?”
这是肯定孩子的绘画热情,然后启发孩子,让他自己决定该怎么处理墙面。
如果孩子喜欢画画,那么接下来妈妈可以说:“妈妈很喜欢看小宝的画,妈妈给小宝买个画板,我们以后在画板上画,好不好?小宝想不想跟老师学画画,画出更多好看的画呀?”
这是再次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从而打开孩子隐藏的天赋。
如果我们仅用“对与错”去教孩子,会导致这些“听话的孩子们”的眼中,只有“是与非”,“黑与白”,而不能感知其他的东西,他们内心的快乐、创造力,幻想与兴趣会被压抑,原本对世界的丰富感知,也会变得单调无趣。
你需要的是听话的木偶呢,还是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孩子呢?答案是毋容置疑的。
当然呢,想要让孩子拥有创造力,那首先应该养成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
最新调查数据表明,不少父母改变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而是希望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就好。那么该怎么做呢?李子勋老师告诉我们,
与孩子形成深层的依恋关系,就能够让他自信和积极。
要培养亲密的依恋关系,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很重要。
妈妈应该对孩子时刻表现出关注,比如亲亲、抱抱、抚摸,温柔地说话,孩子哭闹了就去陪伴和安抚,这些表现,在心理学上叫做“投情”,这些行为将促成孩子与妈妈之间,形成一种信任、安心、温暖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依恋关系。
父母一旦与孩子形成了深厚的依恋关系,会发生哪些神奇的事情呢?
这个孩子会变得开朗活泼、自尊自信,更易成为一个善良宽容、积极行动的人,他眼中的世界是一个美好的新世界。
即使父母的打骂,也能正确解读,就是说“打得,也骂得”,不会嫉恨曲解父母的本意。
而依恋不够的孩子“打不得,也骂不得”,因为父母的责备,会激发孩子内心深处对父母的不信任。
今年年初,北大留美学生王猛拉黑父母,留下万字“控诉信”上了热搜。他是四川的高考状元,北大生物系毕业,正在美国读研究生,已经十二年没有回家过春节了。他在帖子里告诉大家:他两三岁时,经常被妈妈打扮成女孩,在小学受到欺凌时,妈妈让他一定要哭着去告诉老师。他的妈妈还在亲朋好友面前,数落他。
这些行为深深地伤害了他,让他觉得自己的母亲,不接纳自己,不爱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他,变成了一个可怜可悲、又孤独脆弱的人,尽管他拥有令人羡慕的高学历,但是他的人生不快乐。所以,为了不要制造第二个王猛。
亲爱的父母们,请拿出行动来,多亲一亲,多抱一抱自己的孩子,用温和的语言与孩子多沟通,多陪伴孩子,别不好意思,多跟孩子说:“爸爸妈妈爱你!”
好了,通过上述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幼儿期是塑造孩子的关键时期,作为父母,不要随意恐吓孩子,要学会以正确的方式表扬孩子。同时,别一味想着让孩子做听话的“好孩子”,而是让他自己做决定,作为父母要做好引导,还要与孩子形成深层的依恋关系,这样才能让孩子变得自信和积极。
道理很简单,但真正做到,却不容易,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父母们不要被自己的喜好和情绪随便牵着走,说每句话,采取每个行动之前,先想一想,想好了,再说,再做。
3
说完幼儿期,我们来说说
童年期的孩子该怎么培养?
这个年龄段是七到十二岁,也就是孩子的小学阶段。这是学习基础知识,获得学习能力,迅速发展心理和思维的一个重要阶段。
这个过程了,随着社会生活的深入,孩子们的童心逐渐磨灭,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变成了灰色的成人世界;幼儿时期那个夸大的自我,慢慢转化为成熟的自信;会根据环境不同,采取有利于自己的行为,这时就完成了蜕变为“现实自我”的过程。
而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铭记一点,那就是:
宁可让孩子碰壁,也不要过度保护。
我们到底是让孩子保持童心,还是帮助孩子更早的成熟呢?教育家们各执一词。
其实大多数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都是永葆童心的人,这些人善良、乐观、热爱生命,不喜欢严酷的学习生活,不善交际。
而早熟的孩子,能快速地从幻想中的自我世界,进化到冷硬的成人世界,更快地适应社会,在竞争中学习和成长。
这里并没有标准答案,作为家长,最好是顺势而为,让他们适应已有环境,自由发挥。
比如说,家里条件不太好,提供不了优越的生活给孩子,那么父母千万不要打肿脸充胖子,自己省吃俭用,去满足孩子的全部需求,而是应该教育孩子从小吃苦耐劳,勇敢地面对困境。当孩子积极承担家务,主动照顾长辈,在生活上节俭时,父母应该鼓励和赞赏孩子的行为。
当孩子勇敢地参加各项竞赛或社会实践,即便父母认为孩子会受到挫折、失败,宁肯让他在现实中碰壁,也比过度保护、不允许他犯错要好。况且当孩子受到挫折的时候,家长能陪伴在孩子身边,给他们安慰与鼓励,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成长,知道无论他们失败还是成功,家庭永远是他们的港湾。
所以说,事物的发展不是非此即彼,非对即错,不是说不让孩子接触现实,保持了童心,就不能早熟,而早熟的孩子就不能保持童心了。
作为家长,我们要让孩子自己去闯,同时还需要通过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定程度上保持他们的童心。
上面说到了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孩子会比较早熟。因为在比较困难的家庭里,往往每一笔支出都是需要精打细算的,这些孩子对金钱就比较敏感,会比其他家庭的孩子更想赚钱。但家长们应该认清一点,那就是
不管是穷孩子还是富孩子,从小就应培养他们的财商。
儿童期正是父母们开发孩子财商的最佳时机,我们要抓住一切机会,教他们合理地管理自己的资产。
而财商不仅仅指挣钱的本事,也是对金钱的态度和花钱的智慧。
能不能用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能不能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能不能合理利用资源,去解决经济问题?如果能,那么这个人就是高财商的人。那么财商该如何从小培养呢?
比如,孩子过年拿到了压岁钱,很多父母会从孩子手里把钱骗过来,说帮孩子保管,其实是怕孩子乱花。
其实,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自己决定,问问孩子,他们打算怎么处理这些钱?孩子或许会说出这三种处理方法:一种是购买一个贵重的商品;另一种是利用钱去创造更多的钱,比如存进银行,或买理财产品;还有一种就是把钱放在身边,能时刻看到,也就是喜欢手里有钱的感觉。如果孩子说不出,父母可以启发孩子,然后问孩子会选择哪一种。
我们来分析下这三种方式分别代表了什么意思,第一种代表对金钱的使用有计划性;第二种代表具有商业与金融头脑;第三种,代表对金钱具有渴望与本能的喜欢。
其实不仅仅是压岁钱,我们平时还可以发点零花钱,或者让孩子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换取报酬,然后教孩子怎么使用他的小金库。
记住,要让孩子做本账,你可以时不时检查下小账本,然后夸奖几句。
如果不乱花钱,可以给予物质奖励,这会让他在钱的管理上有成就感。如果乱花钱,可以扣一些零花钱,让他知道错了,从而把他带回正确的理财之路。
除了培养孩子财商的同时,
更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习惯伴随孩子的一生。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呢?李子勋老师给了我们三句话和三个核心内容,简单好记。
我们先来看三句话,分别是:
“自己的事自己做好”,“自己的行为自己负责”,“尊重他人”。
意思就是父母要教育孩子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
孩子如果犯错,不是教育他今后不再犯错,而是教导他对自己的错误负责,自己想办法解决,他就会反思,下次就不容易再犯错。
而当父母教导孩子时,应该以身作则,不能批评时用脏话,甚至出言侮辱孩子,而是言传身授,用礼貌用语,教会孩子从心底里尊重他人,不给别人添麻烦。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才会品行端正、言语谦和的人。
而李子勋老师,提及的另一家庭教育的
三大核心内容更简单,就是:道德、良知、行为举止,也就是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行。
父母们可以订下规矩,告诉孩子一些基本原则,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把孩子训得规规矩矩、服服帖帖,而是给他规划好一个大概的方向,让他走在通往良好品行的路上,就可以了。
具体在实践上,家长可以多用肯定语,少用否定语。
例如,针对孩子上课不肯发言,父母不要情绪化地批评孩子,比如这样说:“怎么回事?老师说你上课从来不举手,你上课到底有没有认真听?明天必须举手发言,我明天会问老师。听到没有?”其实,这样做,孩子是非常抵触的,妈妈可以这样说:“小宝今天写的字有进步啊,妈妈真为小宝高兴!明天上课如果能举手发言,那就更棒了!”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父母的表率作用,
孩子是在模仿中学习、长大的,
如果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让孩子好好学习,不要拿着手机玩电子游戏,自己却一天到晚都在玩手机,那么孩子怎么可能爱上学习呢?我们来设想一个场景,吃完晚饭,父母围坐在一起阅读和交流,那么孩子肯定也会爱上读书的,反之,父母在孩子面前也是一天到晚拿着手机玩,你说孩子会有心思学习么?
通过上述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儿童期是培养孩子的重要阶段,作为家长宁可让孩子碰壁,也不要过度保护,还要培养孩子的财商,更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七到十二岁,也就短短的五年时间,父母们一定要抓住这五年,好好培养孩子,因为接下来就是青春期了,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有自己的小心思了,没养成的习惯要培养起来,坏习惯要改掉,可都不容易了。
4
来到了孩子的青春期
一般是从十二岁到十七岁左右,也就是初中和高中阶段。青春期是从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是身心变化最明显和迅速的时期,也是反抗父母、反抗学校和社会的时期。
这时的孩子学业非常繁重,加上逆反心理,很容易与老师、家长发生冲突,很容易厌学、逃学。这其实是他们对自己的放弃,他们有的是因为本人对学习的抗拒,有的只是对父母的愤怒,想通过放弃读书来打击父母。
其实,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在学习这个行为上,没有得到奖励。所以,父母要想办法让孩子品尝到学习的甜。
从行为学派的行为知识来看,如果一个成年人一做事情,就能获得奖励,那就会不断地重复做下去,更别说是一个孩子了。
所以,如果一个孩子能够经常被老师表扬和重视,他就会快乐,就愿意融入班级,尽管成绩不好,但他也会乐意在学习上努力,渐渐地成绩就好起来了。
如果他整天被批评,努力后仍是糟糕的成绩,他收到的全部都是痛苦,他能怎么办呢?不能换老师,不能换班级,不能换学校,于是他就会厌学,甚至逃学。
知道了原因,我们就要想办法减少孩子的痛苦,让他获得快乐,从而让孩子爱上学习。
首先我们要跟孩子共情。
举个例子,孩子告诉父母,老师骂他,让他在操场上罚站,很丢脸,不想去上学了。妈妈可以这样说:“要不要妈妈去学校为你伸张正义。”在这儿,父母们可以说得夸张点,这是帮孩子在宣泄情绪,孩子肯定会说:“爸妈,你们不要管。”哪个孩子都不太希望父母跑到学校去啊,这是自尊心的问题。但父母这样说,就是让他觉得父母是理解他的,他对学校和老师的气就消了一大半,这时父母要因势利导,分析孩子不上学的利弊,让他自己选择回到学校。
这只是把孩子劝回学校去了,当然大多数的孩子还没上升到逃学的程度,仅仅是厌学,那么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一步,如何让孩子品尝学习的乐趣了。
首先,我们要引导他对某一类知识的兴趣,比如,数学、化学或文学,让孩子感觉到知识的力量,帮助他们建立起学习的意愿。
其次,我们要搭建孩子的欲望系统,
欲望是学习和成长的动力,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将来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成为这样的人,必须拥有怎样的知识体系。
最后,我们还要让他明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都是很重要的,都是被社会需要的,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强项和特长,在获得认可后,他就会获得自信心。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亲爱的父母们拿出行动,耐心地引导他们吧!
例如,如果孩子一直很崇拜医生,希望自己也能这样救死扶伤,家长可以鼓励他在生物等科目上下功夫,给他买一些生物方面的画册。但孩子学习后,发觉自己在理科上没什么优势,总感觉很沮丧。不妨给孩子另一条路,告诉孩子可以从心理方面入手去救助他人,让他遵循自己擅长的方向发展,也一样能成为想成为的人。
青春期的孩子,学业繁重,尤其是初三和高三的后期,压力特别大,李子勋老师告诉我们两个缓解学习压力的法宝,那就是自我认同和成就感。
初三和高三的老师、家长、孩子眼中看到的只有学习,生活变得极为单调,对孩子们来说,六月就是黑色的。如果孩子在学习上得到“认同感”和“成就感”,就会比较容易度过这个暗无天日的六月。
“自我认同”就是觉得自己不错,认为自己有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成就感”就是愿望与现实达到平衡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就是一个人做一件事,获得的愉悦和成功的感觉。这种感觉来自于别人对他的肯定和认可。这两个心理体验非常重要,如果拥有就会扛住压力,战胜自己;如果缺失,就会痛苦,想逃离现实。
一个孩子如果在学习上很受挫,自卑、自我怀疑,在心里骂了自己无数遍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能趁火打劫,雪上加霜,数落孩子,加重孩子的创伤体验,而是应该理解、帮助、支持和鼓励。有的家长会认为“响鼓要用重锤,越打越响”。这是错误的,这时的孩子都是脆弱的,再一敲打,就自暴自弃了。所以家长应该对孩子说:“儿子,我觉得你是很棒的,改善下学习方法,我相信你一定能赶上去。”当你用满怀信心、坚定的眼神看着他,他就感觉被认可了,就会重新振作起来,会充满新的希望、动力和信心。
另一个办法就是父母把视线从孩子的成绩上移开,移到他学习的主动性上,移到他的爱好、能力,品质上,就是说,尽可能寻找可以认同孩子的地方,让他感觉到爸妈很爱他。这样,孩子从父母的眼中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他会相信尽管自己的成绩不尽如人意,但是自己还是优秀的,这样他就会重新燃起学习的热情。
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需要经历一场又一场的考试,受到的打击可能就是考砸了。其实,受挫没什么不好,受挫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他们应该去接受更多的挫折。
父母不要把他们照顾得太好,养在温室里被呵护着的孩子,没有跌过跤,没有磕破碰伤,没有犯过该犯的错误,这样的孩子实际上是没有能力的。
比如,因为做了错事被老师罚站,那么孩子就会记住必须要守规矩,不遵守就要受到惩罚。再比如,与同学讨论问题,结果被对方辩驳得哑口无言,那么他就会记住,要扩大知识的涉猎面,并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这样的经验是很重要的,如果变成了读死书的书呆子,什么错误都不犯,那么就无法获得成长的经验,这些经验就像养分一样,会让孩子长成栋梁之才。
家长们经历了很多事,积累了很多经验,都想多多倾囊传授给孩子,让他们少走弯路,但是如果不让孩子自己去经历,去体验,那么就算他按照家长的方法,做成了,那也记不住,也不能成为他的经验,下次碰到类似的事情,又不知道怎么处理了。把孩子照顾周全,让他们无忧无虑地长大,但结果却是让他们长成了“巨婴”。家长们,应该适时放手,让孩子自由地选择怎么走,即使碰得头破血流,他也积累了经验。
通过上述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青春期是引导孩子的重要阶段,我们要让孩子品尝到学习的甜,要让他们获得自我认同和成就感,我们也要知道受挫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我们要舍得让他们去经历挫折和打击,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5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讲解的全部内容,下面我们简单回顾下。
面对新世纪的孩子,我们怎样做才能成为合格的父母呢?我们要如何塑造幼儿期的孩子?如何培养童年期的孩子?如何引导青春期的孩子呢?
《家庭塑造孩子》这本书,作者从多个维度,系统地跟我们介绍了如何教育各年龄段的孩子。根据内容的逻辑性,我们分别讲解了:塑造幼儿期的孩子、培养童年期的孩子、引导青春期的孩子。
我们知道了,幼儿期是塑造孩子的关键时期,作为父母不要恐吓孩子,要学会以正确的方式表扬孩子。别让孩子做听话的“好孩子”,而是让他自己做决定,作为父母要做好引导,还要与孩子形成深层的依恋关系,这样才能让孩子变得自信和积极。
同时,儿童期是培养孩子的重要阶段,作为家长宁可让孩子碰壁,也不要过度保护,还要培养孩子的财商,更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最后,还要记住,青春期是引导孩子的重要阶段,我们要让孩子品尝到学习的甜,要让他们获得自我认同和成就感,我们也要知道受挫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我们要舍得让他们去经历挫折和打击,这样孩子们才能成真正成长起来。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那么接下来,就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段,按照李子勋老师教的方法开始做吧!
好了,《家庭塑造孩子》这本书就分享到这里。如果你有兴趣,可以选择阅读原书,获得更多的新体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