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我和父亲都是幸运的人。
文/清衫
我能深层次的理解到父亲四十岁之后的孤独,是在我跨越四十岁门槛的那一天。仿佛一条地平线,笔直的分成了上下两段,前半生就那么赤裸裸的隐藏在了线的下面,隐隐约约,又渐行渐远。从前所谓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仿佛已经给出了交代,人生的答案跃然纸上,笔过留墨,字字清晰,句句分明,了然而动弹不得。
这扑面而来的分分钟钟,就被叫做后半生。 时间不是依靠心智年龄和心态状况就可以改变的问题。父亲、姐姐和我,都属于天生的理想主义,恒久不变的乐天派,即使是四十不惑,我们也是一派天真模样。
苦难和挫折可以改变一些人一些事,却很难改变我们父子三人这血脉相连的心性,即使成年后也遇到很多苦和难,也曾与成熟世故多次相遇,可每次都是蜻蜓点水擦肩而过,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这是我们父子三人的生活哲学。这要命的、不长进的生命哲学,直接压垮了母亲那个为美好现实生活疲于奔命的劳碌人。岁月一片静好,只因背后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套用《人世间》里有一句台词,这样的女人让我们老贺家蓬荜生辉,是的,蓬荜生辉!
父亲属牛,四九年生人,据奶奶说出生时候就有两颗乳牙,就起名叫牛娃,那时候都这样起名字,孩子要长得茁壮一些,名字就越丑越好。这个名字印证了父亲的一生,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和血。付出型人格,只有付出,才能找到快乐。其二,父亲为人倔强,一旦决定的事情,谁都劝阻不了。善人善面善心,平时温和热情,一旦触碰原则,就是谁也拦不住的暴脾气。
奶奶是旧时代里难得一见的慷慨女性,她善良大方、乐于助人,这些品质对父亲影响很大。我记忆中的奶奶是大高个子,大圆脸盘,爱说爱笑,满脸的福气。爷爷家是地主成分,但是老爷爷生性好堵,手里的土地没等到爷爷这代,早就都赌博输的差不多了。可是地主成分这顶帽子对父亲的影响可不小。
初中毕业后到十多岁的父亲就到延川佘家塔教书,本是孩子的他,很快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很多年后,他短暂的教师生涯的学生来家里,还要说起和父亲斗智斗勇的那些调皮蛋孩子。
父亲在村子里劳动时学会了开拖拉机,并通过自学和极强的悟性写出了《手扶拖拉机驾驶员维修手册》一本书稿,父亲之前和我讲,那时候他沉迷于拖拉机,站在马路边,路过的拖拉机有没有问题,用耳朵听都能知道。
后来也就是这套书稿改变了父亲的命运,1973年,他背着军绿色的书包,里面装满了手写的书稿,也就是凭借这套书稿,父亲被西北农学院农机系机修专业录取,后来书稿一直没有出版,也是因为出版经费不足,就搁浅了。
母亲给我回忆过一件父亲的事,去大学报到的第一天,因为父亲穿的破衣烂衫,看上去也不年轻,学校保安硬是不让进校门,最后是辅导员出来才证明了身份,进入学校。进入学校后,同学大都读过高中,只有很少的是初中毕业,所以学业压力很大,父亲通过一年的刻苦的学习,很快就赶上来了,在大学毕业的时候,已是专业前三了。学校老师都希望他留校任教,可是那时候家里负担太重,父亲希望尽早回到家乡,帮父母兄妹减轻生活压力。
1977年父亲回到故乡延安,进入延安水利施工队,在车间工作。特别遗憾,作为女儿,对于父亲工作和学习的事,我真是知之甚少。
还有一件趣事是,是九几年的时候第一次看电视剧《鹿鼎记》,梁朝伟版的。父亲和我聊后面的剧情,我奇怪他怎么知道。他说在王瑶水库一个人呆着,特别无聊的时候看的金庸小说。小说比电视好看呀,韦小宝这个人物写的太好了。那个时候很流行租书看,大多是言情和武侠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我是都一股脑借回来读过的,很感谢,父亲对我读书的鼓励,他觉得书不分好坏,不必太过计较。后来我读了很久的《白鹿原》,他看到我书架,说这个你也读,我不敢承认,就说别人的,我没有读。他说想读就读吧,没啥。
我想这个世界上可能真的没有人像父亲那般理解我了,他理解我的脆弱、我的多情、我的骄傲、我的自尊,同时他也理解我的慵懒不上进、我的随性而为之、我的自以为是、我的不甘心。他统统都理解,所以他不在的这二十多年来,我异常的孤独,我常常处在无处说话的局面里,很多时候,话一旦说出来,就已经不是原来的意思了。可我不知如何解释,向身边的人解释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在我看来是这个世界上最累的事情。
把父亲的性格一分为二,就分出来我和姐姐决然不同的两个人,倔强坚强、爱憎分明,这一面里住着姐姐,这是父亲的A面,世人眼中的他。敏感脆弱、浪漫温柔,这一面里住着我,这是父亲的B面,家人眼中的他。但知道父亲A面人,往往觉察不到他的B面。所以这个世界里最珍贵的就是懂得,你是否懂得你身边倔强坚韧的父亲骨子里流淌的浪漫?只有懂得彼此B面的人,才可以共鸣与滋养。
想起几件连接不起来对小事,写下来就不会忘掉了。其实倒也不担心自己忘掉,我在不该写回忆的时候,开始写回忆,有一种提前走向衰老的迹象。衰老是什么?眼前的事记不住,过去的事忘不掉。
小时候,父亲骑着二八自行车,前面横梁上带着我,后面的后座上坐着姐姐,姐姐手里拿着新年的气球,在骑到王家坪大桥时,姐姐不知搞了什么危险动作,从后座掉了下去,父亲毫无察觉,直到有人骑车追上父亲,说你后座上的娃是不是掉了,我们才回头很远才找到爬起来追赶的姐姐,她爬起来,不哭不喊的追着我们,气球在天上飞,她在地上跑,画面感极强。
某一年的春节我不舒服,从医院看病出来,正好碰上扭秧歌,我无精打采的坐在父亲肩头,看着来来往往的秧歌队伍,并无兴致。父亲驾着我,头挡在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里,他什么也看不到。只是一直问我:好不好看,喜不喜欢?冷不冷?
小学升初中考试那天,学校的校门锁了,他违规翻了院墙给我送了一瓶可乐,一再鼓励我别紧张,好好考。他参加了我从小到大的每一次家长会,并和我姐与我的每一个班主任成为朋友,他无时无刻的不关心我们的学习,在他眼里,学习比天大。
明天再写,条理有些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