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是分离个体化完成的标志,也就是一个人情绪成熟的标志。
根据马勒的分离个体化理论:0-1个月自闭期,1-5月,与母亲共生期,5月以上会有一些子阶段,开始初期的个体分离化。1岁时,活动半径更加宽广,玩伴、老师。到36个月时,分离个体化非常明显的完成。
而事实上,哪怕是成年人也依然存在未完成的情况。
无法独处其实上需要有人陪或需要关注,独处不止是感觉孤独与否,而是一种心理能力。
独处的能力,最早在婴儿期,是母亲在场,除了互动以外,婴儿有自己玩耍等探索的能力,这就是未来成年后独自学习、玩耍最早期的能力培养。
在中国,我们时常能看到一些所谓的"直升机父母",其实就是没有边界感,比如偷看子女的日记,或是进房间不敲门等等。这些情况的产生,也源于父母本身就没有独处的能力。为了不独处,而出现的代替的事情,可能是本身的欲望,填满自己空余时间的欲望。对工作和生活都有马不停蹄的目标。
自己不能独处的时候,就会有巨大的空虚感,就会产生其他事情的成瘾,去填满内心的这些空,但事与愿违,这些成瘾只是空的替代品。
I am alone:我可以感觉到自己,我可以正视这种空,我不需要回避这种空,如果为了回避这种空而去投入感情,就会寄希望于对方填补自己的空虚。或者两个人在同一个房间做不同的事情或者在不同的房间做不同的事情,也是独处的一种方式。
我能够独处,是因为"我相信有人在",最早指"母亲在"。
不能独处,是代表能不能容忍沉默的存在。
孤独六讲里说,很多人都是不停的说说说,而这种独角戏是很孤独的,很少人学会听。其实,听,对于这种孤独的说是一种理解的状态。
独处,你学会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