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
试试让他听你的

试试让他听你的

作者: 一笑随风 | 来源:发表于2017-12-19 09:20 被阅读19次

    上周发生了一件事:八年级美术课上一个学生明目张胆地玩手机,老师发现后让这个学生把手机送到讲台上,同时声明会把手机交还给家长。可是呢?这个学生根本不甩老师,就在课堂上对着年轻的女老师破口大骂,乌七八糟句句脏话!把老师气得满脸通红,骂人的话老师说不出口,打人的事老师更不能干,只好说“你先出来去找班主任吧”,你猜怎么着?这个学生竟然要拿板凳砸老师!

    这节课老师也上不下去了,班主任和年级主任、德育主任赶过去的时候学生还在骂骂咧咧。

    在这起事件中老师固然是受害者,明明是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却无端地招来一场闲气。然而转念一想,这样的事件有没有可能是另外一种结果?

    改变结果并不是让老师降低课堂秩序的要求,而是改变处理问题的方法。

    回顾这起事件,我们可以问这几个问题:

    1.为什么这个学生对着老师破口大骂?

    2.为什么让他去班主任办公室的时候他的举动会更加失控?

    3.为什么会在课堂上玩手机被发现?

    4.为什么在其他老师赶到现场的时候他仍然骂骂咧咧?

    后来就此事我专门做了跟进,经过调查上述四个问题都得到了答案。

    ——这个学生父亲常年不在家,家里母亲照顾他和他的姐姐。姐弟俩年纪相差很大,在农村他属于父母老来得子,从小娇惯得不成样子。

    长大后,母亲管教孩子的办法就是把“罪状”罗列出来交给父亲统一处理,父亲的办法就是把孩子狠狠地打一顿。

    当天,这个孩子在玩手机被发现后心里想的不是自己应该怎样取得老师的原谅,反而是觉得老师又要告状了,父亲正好在家,这一告状又得挨打。

    其他老师赶到的时候他内心已经意识到自己错了,但是又觉得此时低头认错会让自己在同学面前没面子,于是就采用虚张声势的方法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

    手机是他家长送给他的生日礼物,是他偷偷带到学校来的,他已承认上课玩手机是不应该的。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我们可以总结出这个孩子当时情绪一再失控的心结就是一个“面子”的问题。

    那么作为当事人之一的老师,如果再次面临这类问题的话,可以怎样处理呢?

    首先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玩手机的第一时间可以先问:“你在干什么?”——使他认识到自己行为不当

    其次如果之前上学不得带手机入校已经成为公约,那么老师把手机收上来也是合理的。老师可以严肃但平静地说:“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你的手机应该交给我保管,请你现在自己把手机放到讲台上。”——这个过程老师不接触他的物品,是为了给自己留有余地;让他自己去交手机是要求他遵守规章制度。

    [if !supportLists]第三,[endif]如果这个孩子拒绝在课堂上交出手机,老师可以采用“时间缓冲法”:“看来你对学校的规定另有想法,那我们一会儿下课后再处理吧。”——不要急着针锋相对,在缓冲时间里犯错误的人心里是最忐忑不安的,相信我!

    第四步,下课后请这个学生近距离谈话,可以在走廊,也可以在办公室,但是旁边一定要有人(这个属于教师的自我保护措施)!谈话可以开门见山地问:“你觉得你应该向我说些什么?”——了解事情原委、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行为不当、要求道歉、执行课堂纪律和学校规章制度等等目的全从此话开始。切记不要急于上交问题,那样就会失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的机会,学生们会觉得你没有处理此类事件的能力和权力。

    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事件最终处理意见。如果是这个孩子第一次犯此类错误,可以止于口头批评提醒,但是应该声明下次再犯将会面临的结果(比如上报到班主任处);如果是同样的错误第二次出现,可以按照上次声明的结果去上报,但是仍然要当面处理同时告知第三次在发生此类事件的时候将会给予他的处理意见(比如请家长协助教育,收回手机)——总而言之,老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要急于把自己的底牌告知学生,让犯错误的孩子觉得无法接受,到时候老师如果无法实现自己的处理结果,双方都会感到沮丧。

    “让学生听你的”在教育管理中是一门艺术。根据心理学研究实验表明,如果想让学生愿意服从老师的要求,那么老师所布置的任务或下达的指令应该具备三个特点:主观愿望乐于接受、简单易行、无损学生利益。

    如果三个特点不能同时具备就先创造条件使其具备,再推行任务和指令。

    比如前面所举的例子,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把手机送到讲台上,他主观上是不愿接受的,因为他觉得损害了他的面子就是损害了他的利益啊!那么老师当时如果能给学生和自己一个缓冲时间,还是原来的处理意见,只是把一个最终要求变成了若干个小要求,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按自己的要求做,相当于在同一个最终目标之间设置若干个小目标,让自己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说更加简单易行,不知不觉地就按老师的要求做了,相信解决问题的把握就会更大了。

    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的时候轻言细语慢条斯理并不代表老师要妥协退让,从而降低学生犯错误的成本。老师循循善诱是将难题化整为零,逐个击破。

    生吞活剥和细嚼慢咽哪个更利于消化,您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试试让他听你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qfb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