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了一个小早班,早早下班出门,路上的风都是温柔的。
在简书码字有四天了,每天就记录一些日常,只言片语无足轻重的。最近读了一首诗《春江花月夜》作者是唐代张若虚,后人对此诗的评价很高:孤篇压全唐。以前读书也学过这篇诗,但是居然没有什么记忆,现在重读,才发现诗是真的壮阔不凡。
记得前一阵回老家清晨推门而出看到门前湖水被阳光照耀,水光粼粼,下意识的说了一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到了晚上又见到一轮月亮映在水面,又觉得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虽然只是一个小景,但它变换的样子你总会有相应的内容去形容它 。当时的脱口而出并无准备,也懒得去思索是出自何处,只是会庆幸有这样相契合的诗句。
之前看到有读者评论说诗是一个遗忘的过程,越忘得干净它越容易跑出来和你对话。我仔细一想真是这样,偶尔看到某些情景会不自觉的脱口而出应景应情的诗句,它就在那时从脑海蹦出来,不需要你刻意琢磨。一首好诗不是只身居高堂,被人前赴后继的仰望,它会在平凡生活中自己走来,活在口边。
网友评论